李玲談免費醫療(視頻+全文)

2021-01-18 財經會議資訊


來源:一勺思想


李玲,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十三五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副會長、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等職。


關於醫改 | 北大李玲教授的觀點深刻理智


【李玲】:


我們看到有免費的產品,就是公共品,醫療是準公共產品。比如我們每個中國人享受的國防,它就是免費的,當然免費並不是說沒有成本,其實我們是交了費的,國家組織起來給每個中國人提供安全。其實醫療也是類似於這樣的概念,醫療的風險很大,個人沒有辦法來抵禦,所以現代國家都建立醫療衛生制度,其實就是靠國家的力量組織起來,來抵禦風險,給老百姓提供醫療安全的保障。


【李玲】:從新中國建立1949年到80年代,我們建立了在國際上備受稱讚的所謂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我們當時國家幹部,就是現在的公務員是免費醫療,企業和事業單位的職工,他們是勞保醫療,農民是合作醫療。當時中國用不到世界上1%的醫療資源解決了近四分之一人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推崇為世界的典範,在全球推廣的。這個制度難以持續的根源還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轉移了,也就是80年代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當時我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包括我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都變成經濟發展的配套。所以,我們也簡單的把經濟發展的一些原理或者一些規律把它套用到我們醫療衛生制度上面,造成了很多的問題。



【李玲】:我們現在醫保正在推廣過程中。比如國家規定20種病是起始階段,得這個病就有,得那個病就沒有,這是很殘酷的。給老百姓提供一個全面的覆蓋,這才是依託醫院這個平臺,你才能最終的解決。我們要建立的制度是老百姓有病後敢去醫院,到醫院該付什麼錢由醫院來解決,保險、財政、個人的綜合在這個醫院平臺上,讓老百姓真正的病有所醫,這是我們要建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李玲】:從社會正規制度安排看,英國體制、俄羅斯體制,其實就是一個全面普遍性,一個都不能少,人人都納到免費醫療體系裡面去。美國是老年醫療和窮人醫療,就是我們說的弱勢群體由政府買單,美國在1965年構建的制度,窮人和老人都由政府買單看病。但是它的醫療服務體系,就是各級各類的醫院是商業化運行的,它需要掙錢生存。所以,政府的買單,給弱勢群體買單,單位醫院要掙錢,政府的費用就越來越高,到了美國最富裕的國家都難以危機,因為小病大看,美國的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都花在最後要臨死前一個月,把那些老人使勁的治。



我們對比一下免費醫療制度,就是英國體系、俄羅斯的體系,英國人均醫療費用現在不到三千美元,美國,又是保險,又是商業,各種疊加的一個碎片化的制度,美國現在的人均醫療費用是八千四百美元,而八千四百美元裡面,政府不是給窮人、給老人、軍人,由政府提供,美國在8400美元總的醫療費用裡面花了盡54%,算一算看,在美國醫療制度裡面,美國政府只給一部分人解決問題,它是一個選擇性的保障體系,就是弱勢群體解決。但是,最終它花的費用近4600美元,就是政府給每一個美國人花的醫療費用近4600美元,英國是一個免費醫療體系,是全民普遍覆蓋的,但是人均不到300美元,你看哪個體系便宜。


從制度安排上是一個全覆蓋的,全體百姓來分享、分擔風險,而英國體系或者俄羅斯體系為什麼便宜呢?它便宜的核心就是在於它是以國家的信譽來建立醫療服務體系,我們都知道,醫療其實是一個信譽產品,就是你信則有,不信則有很多糾紛。國家辦醫院,把國家的信譽搭進去,老百姓相信醫生給我看病不是掙錢的,所以降低了很大交易成本。


第二,在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裡面,醫生是由國家的錢養著的,不需要從哪個病人口袋裡掏錢去,所以解決了醫生這支筆的激勵機制,而我們知道所有醫療費用都是由醫生那支筆開出來了。為什麼我們老百姓不敢醫呢?因為醫生過度檢查是為了要掙錢,所以造成很多糾紛和浪費,而在英國或者俄羅斯的體系裡面,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醫療成為阻礙美國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它的高起的醫療費用無法控制。


我們回頭看中國醫保的貧困人群,可以說沒法界定,因為得了癌症以後,動輒費用上百萬,我想中國90%以上的人都可以是貧困人員的界限,都花不起錢來治,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真正覆蓋全體老百姓的醫療衛生體系,讓每一個醫生能夠對症下藥,配套的是我們所謂價廉物美的服務的方式、藥品、耗材、器械,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給全體老百姓提供一個保障的。


【李玲】:俄羅斯免費醫療體系,就是把服務體系和投資體系合在一起的體系,英國體系,包括臺灣、香港的,都值得我們借鑑,特別我們現在很幸運的,有一些信息技術,未來所能建立的是全新的醫療模式,我們政府要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每個人的健康有人管,像今天購物可以不在商場購,可以在家,未來小病的維護,在家就可以,有人管你,有大病資料庫,隨時有人跟蹤你的健康和管理你的健康,在這方面中國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有作為的,特別是美國的醫療衛生的問題,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頑疾,沒有辦法。


美國老齡化的問題,醫療費用不斷的上升,再加上為沒有醫保的人,政府為他們買保險。美國像類似於這種關門的事還會繼續發生,因為它的費用就是在不斷的漲,政府背不起。我覺得我們特別應該從美國所走的路裡面接受教訓,千萬不能走到它那一條路上去,而走出中國自己的路,能把這條路走出來,中國夢最靠譜的應該是健康夢,未來我們可以用比較少的代價、比較少的投入,就能維護全體老百姓的健康。



【李玲】:希望中國老百姓能早日得到中國式的免費醫療。




關注我們


財經會議資訊

ID:fci0630

長按並識別關注


財經會議資訊:在這裡,第一時間,發布中國最頂尖的,線下線上財經會議資訊


相關焦點

  • 北大李玲:「全民免費醫療」制度改革時機已成熟
    李玲向時代財經指出,抗疫為推動「全民免費醫療」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由於有免費醫療、財政兜底,醫患關係空前和諧,醫患成為同一戰壕的戰友,齊心協力抗擊病毒。此外,人均治療費用僅為1.7萬,大大低於民眾的預期。
  • 北大國發院 李玲教授:疫情大考,免費醫療讓醫生回歸救死扶傷的本色
    李玲教授認為公立醫療體系是我們的優勢,她說,公立醫院是這一次抗擊疫情的主力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日,全國累計派出344支國家醫療隊(其中中醫醫療隊17支,軍隊醫療隊3支),共42322名醫務人員,醫生有11416人,護士有28679人。其中,在武漢市馳援的醫務人員達到38478名。
  • 李玲:醫改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
    進入現代社會,無論是德國的全民社會保險模式、前蘇聯的免費醫療模式還是歐洲國家的福利制度,以及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保障,都反映國際共識: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是政府的責任。這幾年的醫改反映出的不僅是醫院、醫療體系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問題。從治理體系來說,我們儘管設定了醫改方案,但是沒有總操盤手。
  • 李玲談解決醫改難題的中國式辦法
    2011-12-27 11:11:10李玲: 未來發展目標是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所以我想下一步攻堅克難的主要是公立醫院改革。2011-12-27 11:34:07李玲: 醫療衛生制度其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基本制度。
  • 李玲 | 為什麼關係到國計民生問題都交給了市場?
    李玲:我們的一些需求是被造出來的,過度醫療是普遍現象。由於醫改至今沒有解決醫院創收帶來的問題,政府投入越多,醫療趨利機制就越膨脹。醫生被「逼」得一天到晚狂看病,必然水漲船高。現在不要說普通人,連一些有資源的人都看不起病,要是在英國絕不會有這種事。英國是高水平的全民免費醫療,國家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免去所有國民患病後的擔憂。我們現在誰生病了,沒有人對他負責。
  • 春風如期 英雄凱旋 歡迎赴鄂醫療隊員李玲回家
    英雄凱旋我縣舉行援鄂醫療隊員凱旋歡迎儀式「白衣執甲今朝回,春暖花開迎凱旋」,4月8日,我縣遠赴武漢奮戰近50多天的援鄂英雄李玲平安回家,警燈閃爍,警笛長鳴,鐵騎開道,全程護衛,以最熱烈的方式迎接我縣援鄂醫療隊員光榮凱旋。
  • 團縣委書記劉文斕慰問我縣援鄂醫療隊員李玲及家屬
    南華縣人民醫院馳援湖北、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白衣戰士」李玲時時刻刻牽動著南華團員青年的心。4月26日上午,團縣委書記劉文斕、縣人民醫院院長李俊彬走訪慰問李玲及其家屬,感謝她勇赴武漢參加醫療救治工作的辛苦付出,感謝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並送去南華共青團的溫暖與關懷。
  • 醫保個人帳戶改革,北大李玲:有進步意義,但仍未根本解決「看病貴...
    李玲認為,需要鞏固此次抗疫的有效方法,力推福建「三明模式」,即政府一手抓醫保、一手抓醫院,對患者推行「全民免費醫療」、對醫院推行醫生薪酬改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李玲進一步指出,推動醫改的主體應該是政府,只有政府才能打通醫保資金和醫療資源,僅靠醫保局或衛生部門是不行的。
  • 北大教授李玲:我是中國派
    作為政府主導醫改模式的堅定支持者,李玲主張醫療衛生的定位是公益事業,「稍微有點良心的人,都不應該把醫療作為一個賺錢的行業」。援引英國、日本等國際主流醫療體系模式,李玲直言由於國內經濟界「唯市場派」的影響,中國醫改鬧過不少國際笑話。截至目前,這種笑話仍在繼續,將民間資本引入公立醫院改革即是一例。
  • 北大教授李玲:中國醫改仍未觸及醫院創收機制
    朗潤園其中一間8平方米的房間就是李玲的辦公室,裡面堆滿了書籍和資料,也恰如中國醫改的縮影:繁重複雜。  作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教授,李玲的研究領域是衛生經濟學,而大眾對她更為熟知的身份則是中國醫療改革領域的專家。  2003年,李玲離開生活了17年的美國,放棄馬裡蘭州立大學的終身教職工作回到中國。
  • 北大教授李玲:二者不能劃等號
    李玲認為,長期來看,推動仿製藥技術取得突破無疑是治本之策。她表示,目前國家已經採取了以量換價、將部分抗癌藥納入醫保名錄的措施,此舉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但從長遠來看,抗癌藥仿製技術和創新實現突破才是根本辦法。李玲稱,千萬不要將仿製藥與低端藥劃等號,「仿製藥其實很有技術含量」。她介紹稱,「仿製藥與原研藥在藥效上是一致的」。
  • 北大「國家發展」系列線上講座第二講:衛生經濟學專家李玲談《新冠...
    李玲教授同時還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務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評估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評估專家組成員、世界銀行中國醫療衛生改革專家顧問,是國內最早提出政府主導公共衛生醫療的學者之一。講座中,她為六百多名國發院MBA、EMBA在校生及校友在線上分享了關於新冠疫情經濟影響的學術觀點。
  • 堅持醫改「政府派」的李玲:歷史會證明我是對的
    「歷史會證明我是對的」宿遷醫改,成為李玲與中國醫改道路選擇的關鍵一役。2006年,圍繞宿遷醫改,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魏鳳春發布《宿遷醫療體制改革考察報告》,對江蘇宿遷醫改給予積極評價。李玲領銜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醫療衛生改革課題組的《宿遷醫療報告》則作出了負面評定。
  • 北大教授李玲:中國下一輪最熱的領域是健康產業
    以下是論壇現場實錄:   李稻葵:特別請李玲教授,她是中國健康管理、健康發展方面的專家,給我們國家領導人都講過好幾次課。「十三五」期間,健康包括環保是我們百姓特別關注的話題,霧霾這些事現在成了公共話題,「十三五」期間我們百姓在健康方面有哪些期待?
  • 李玲:醫改首先要問責政府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玲,在近日舉辦的杭州醫改調研活動上談到,醫改,首先要問責政府!杭州之所以在改革方面有了成效,讓百姓得到實惠。李玲教授認為歸功於三方面。第一,政府主導。由政府承擔責任,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是杭州最大的特點。我們一直在說政府做主導,但一些地方政府主導只是在口頭上。
  • 泰安援助湖北醫療隊李玲:家中的女兒,給了她前行的動力
    這是2月16日寧陽縣中醫院重症科護師李玲寫在日記裡的一段話,2月13日,她作為山東省第十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走進黃岡。3月4日,在採訪中,李玲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女兒長大了許多,會牽掛人了,和女兒分開一段時間,虧欠女兒也很多。」
  • 近視防控需要抓手 北大教授李玲建議成立國家級防控辦公室
    會上,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健康中國離不開兒童青少年的視覺健康,而防控近視還需要補抓手,成立國家綜合防控青少年近視辦公室很有必要。」  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超過半數  作為國內最早關注國民近視問題的專家,李玲教授及其團隊在2015年就發布了一份《國民視覺健康報告》。
  • 趙傑 仇和 李玲:醫改的三張面孔醫改的三張面孔
    2006年3月27日,也就是在仇和升任江蘇省副省長後,《中國青年報》發表了《江蘇宿遷首次回應賣光式醫改》對這場醫改表示肯定:政府全額出資辦公共衛生;有效解決了公立醫院的一個「頑疾」——紅包和回扣……然而,北京大學李玲教授的調查報告則基本否定了這場改革的大部分成果。2006年6月22日和23日,《中國青年報》連續兩天刊載了北京大學李玲教授的宿遷醫改報告。
  • 李玲
    七年來,她的收費工作從未出過絲毫差錯,成為寶漢高速公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她就是寶漢高速鳳翔收費站的收費員李玲。  說起李玲,在陝西高速集團寶雞分公司可算是個名人,因為她有四個響噹噹的外號: 「最美高速新娘」、「馬達手」、「救火小英雄」和「假媽媽」。關於這四個稱號的來歷,有四段不平凡的故事。
  • 寧陽縣中醫院李玲:是護士 更是戰士
    寧陽縣中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李玲就是這千千萬萬逆行天使中的一員。疫情面前,哪裡需要她,哪怕有生命風險,她也毅然前行,她無畏的精神讓人動容,更讓人感動。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註定是一個不同尋常,一個讓人們刻骨銘心的年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積極援助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