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通宵買鞋,長樂路還給過你什麼回憶?

2020-12-09 騰訊網

  NOWRE TV獨家原創視頻

  十年前,上海在全國提出了城市歷史風貌道路(街巷)的保護,將其中 64 條街道定為必須 「原汁原味」 保護的對象,長樂路便位於其中,這樣一條 「風貌保護街」,因為長樂路的黃浦區域路段(瑞金一路至成都南路)涉及到高福裡地塊的舊改工程,不可抗力因素之下商戶們面臨搬遷…

  長樂路街道

  NPC、上野眼鏡店、MU821 這些潮流店鋪都受到了此次影響而被拆除。在面臨拆除的最後一段時間裡,NPC 還聯手所位於的長樂路店鋪前身 ACU 特意舉辦了名為 「長樂家宴」 的活動,以 「知足長樂」 為主題的回顧展向大家告別。長樂路關店作為一個節點給我們了一個回憶過去和思考未來的機會,NOWRE 也找到了相關主理人、媒體人、潮流文化愛好者等一起拍攝了這部關於長樂路的紀錄片《風貌保護街》

  「長樂家宴」 現場

  「長樂路、新樂路那一帶,包括陝西路,其實這一片是我們一代人對於追求時尚、潮流的回憶。曾經有一度,大家覺得這裡會成為上海的裡原宿。」 NPC 主理人李晨對此聊到。

  為什麼長樂路會讓人產生裡原宿的聯想,以及它們的異同,我們可以慢慢再聊,不過長樂路所處的 「巨富長(巨鹿路、富民路與長樂路三條馬路的交織)」 區域,的確可以稱為中國的 「潮流地標」。

  長樂路的潮流開端由第一家滑板店以及外貿服飾店呈現

  韓敏捷(Jeff Han)在現在的 Fly Streetwear 店鋪

  由於當時在上海雙行道的街道選擇並不是很多,以及附近有一家人氣頗旺的外貿店——熱風,韓敏捷(Jeff Han)1999 年時選擇在長樂路開了第一家 Fly Streetwear,一間二十多平米、月租四千塊的店鋪,成為了長樂路第一家滑板店。一座城市的街頭文化氛圍,總是會圍繞著滑板店蔓延擴散,因為這是最能代表 「Support your local」 的地方。最初紐約的 Supreme,倫敦的 Slam City,舊金山的 FTC 等…

  「當年復古風格很流行,因為滑板文化跟街頭文化、Hip Hop 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服裝的款式,我進貨時也是挺留意的。上海這幫玩 Hip Hop 的元老都是我的顧客,就這麼慢慢的認識了,每周會聚一下聊聊品牌,聊聊打扮。」 Jeff 描述著當時的場景。隨後長樂路進駐了越來越多外貿店鋪和原創品牌,初見零售氛圍。現 the MAD HATcher 的主理人黃毅告訴我們,他認為是這代人對於外貿服飾的追求奠定了長樂路初始的風貌和狀態

  國內第一本街頭文化雜誌《Urban》2002 年時的創刊號(圖片來源:Baidu)

  《Urban》雜誌和 DOE 的創辦人 Himm 聊到,「我應該 1999 年末剛開始做網頁設計這個行業。我記得很清楚,當時韓敏捷模仿香港 LMF 畫了一幅漫畫,把他們幾個一起玩兒滑板的人畫在一幅畫上面,那個給我印象最深,店裡面有這樣的一個店卡,覺得蠻有意思。我記憶當中的長樂路剛開始是這樣的。」

  2002 年開始做《Urban》的 Himm,因為之前已經和多家店鋪有所來往,包括陝西路上黃毅的 EAST、李茂的旋舞堂,作為國內第一本開始推廣街頭文化的雜誌,雜誌每一期最後幾頁都有這些店鋪介紹,每個店也都是雜誌的投放點,大家相互之間的支持維持了十年之久。

  拆除中的 「都市風情街」(圖片來源:Baidu)

  隨後在長樂路開設的 「都市風情街」 也成為了年輕人愛逛的一個場所,這個地下商場內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的店鋪,BE@RBRICK 在那邊售賣規模不小,多家玩具店滿足了年輕人的動漫情結,也有幾家店鋪售賣當時最火潮流單品的假貨,滿足當時收入不高但是想穿著時髦的年輕人的需求。作為一個生態上非常有趣的存在,都市風情街甚至成為了一些潮流店鋪的 「市場部」,看看風情街最近流行什麼便知一二。NPC 主理人李晨回想這個現在已經關閉的地方,「它像是一個地下的城市,一個屬於年輕人的烏託邦一樣的感覺。」

  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圖片來源:Google)

  隨著 Nike SB 進入中國,Fly Streetwear 也與其展開了合作。在當時,滑板人較為排斥作為大品牌的 Nike SB,因為滑板群體帶有的 Underground 特質、滑板品牌注重的文化根源,認為這是兩個不貼合的族群。Jeff 對此也有不一樣的看法,「Nike SB 進入了以後,他們有自己專業的 Team,玩的很好的一群人跟我們在交流,打通了一些隔閡。我們當年玩滑板的跟 Sneaker 其實離的挺遠的,玩鞋的這一幫人跟玩板的這幫人完全兩個概念,正因為是 Nike SB 進入中國以後,慢慢的開始有融合了。」

  用牛奶盒包裝的 Nike Blazer SB Premium Fly Milk(圖片來源:Google)

  2004 年時 Nike SB 在 Fly 店鋪發售 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甚至出現了排隊七天七夜的現象。2005 年的 Nike Blazer SB Premium Fly Milk 相信也給不少人留下了印象,靈感來源於 Jeff 在光明牛奶的工作經歷而設計的 「牛奶鞋」,鞋上還有他本人的頭像。Jeff 聊起這雙鞋時告訴了我們一些有意思的經歷,「這雙鞋後來我去美國在 Fairfax 的球鞋店見過,當時已經炒到兩千多了,我拿起來一看挺怪異的感覺。然後北京東四、西單那些地方賣假鞋的,中幫、低幫全出來了,人臉還做的更長了,特別逗的一件事情。我自己也留了一雙,沒穿過,這麼大的一個榮譽,我覺得好象受之有愧…」

  ACU 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球鞋文化時代

  ACU 店鋪內一角

  如果說喜愛街頭文化的朋友因為 Fly Streetwear 而認識了長樂路,那麼 ACU 在長樂路的開業便是讓更廣大的群體對長樂路有了更深刻的記憶點。2006 年 9 月 30 至 10 月20 日,CLOT 在長樂路 139 號舉辦了 Soleciety 球鞋展,邀請到了全球街頭文化創意單位中的領軍人物參加,讓更多年輕人近距離接觸到球鞋文化。12 月 2 日 ACU 誕生,作為陳冠希與 Tom Chung、Mike Chung 聯合開辦的中國大陸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多品牌和高端球鞋集合店,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球鞋文化時代。

  Soleciety 球鞋展當日門前(圖片來源:Baidu)

  現在作為 Kaffiend 主理人的 Mike 回想起 ACU 的創立起始,源於看重內地的發展潛力,以及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的背景,同時因為這裡沒有一家有限定球鞋概念的店鋪,便選擇將店開在上海。另外長樂路又是一條靠近繁華主幹道淮海路的次馬路,比較容易吸引到人流,他們希望開店後能帶動這條街,越來越多這些類似的店鋪能出現。這樣的期許在 ACU 開店後一一實現了,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之下產生了爆炸式的化學效應。

  Mike 向我們展示曾經 ACU 牌匾

  「我覺得最高興的就是 ACU 真的是成為了一個平臺,給那一代年輕人找到自己。我記得有一年一個歐洲室內設計雜誌,把我們的店放進它們的全球 Top 50 必去店鋪名單,那很令人高興。我們開這個店是有誠意的,包括燈光、裝修、陳列,真的是自己想出來的,而不是買一個柜子,我放上去就結束。包括怎麼去訓練我們的店員、怎麼去做服務、店員的外表,這些東西我們都會想的很清楚。」——Tom Chung

  ACU 開業當天近一千人聚集在長樂路,而第二年 ACU 與 Nike 合作推出的 Air Zoom Dunkesto 和 Air Footscape Woven 發售盛況也還歷歷在目,搶眼的牙買加配色和精緻木盒包裝,成為當時年輕人的夢幻鞋款。在和我們的採訪中,很多位都表示當年排隊其實更像一個認識朋友的過程,很容易認識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找到自己的群體。作為 80 後、90 後潮流愛好者的共同回憶和啟蒙,ACU 的開啟令整個長樂路真正形成規模,隨後整一排街因為長樂路逐漸形成社區的氛圍和開店高回報的吸引下,陸續出現了很多全新店鋪。

  ACU 的 Air Zoom Dunkesto 和 Air Footscape Woven 兩雙鞋款(圖片來源:Google)

  對於媒體人李小科來說,「ACU 的出現,傳統意義上媒體都會說它對中國潮流文化的推進、球鞋文化的推進等,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 ACU 的出現和它所販售的產品,讓很多來自國內五湖四海的朋友能第一次接觸到這些品牌產品的實物,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為先鋒的 ACU 拓展了年輕人當時所接受資訊的渠道,大家有了全新的穿搭理念,也真正開啟了 「潮流」 這一概念。「潮流」 這個詞算是在中國市場出現和中國媒體包裝下的詞彙,如不按字面意思來看,真正的 「潮流」 講的應該是屬於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絕大部分街頭文化愛好者會對這個詞彙有所牴觸,因為它看上去和文化內核相悖,而亞文化群體也會比較在意和大眾文化的區別。

  而在 ACU 出現之前,追求 「時髦」 的上海年輕人更喜歡逛外貿店,穿搭風格上也比較混搭,有一些原創品牌的圈子,並且對大品牌的渴望並不高。前《潮人王》編輯 Anson 回想起,「長樂路在 ACU 沒有出現之前,它的 『原創』 生態是更豐富的。07 年的時候,我們開玩笑說每本雜誌都會有十幾二十個原創品牌找潮人王去做廣告。ACU 進來後讓我們可以知道原來有這麼些國外品牌,他們的設計、他們的故事,比內地的這些原創品牌做的要精彩的多,那個時候,我覺得潮流進入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網際網路的衝擊、零售模式的變化,長樂路時代的結束

  在經歷 2003 年到 2008 年長樂路的黃金時期之後,因為大環境的影響,消費模式的變化、網際網路的衝擊,租金卻仍然持高不下,長樂路實體店鋪的經營遇到了難題,導致很多店面搬遷。在長樂路開原宿系品牌水貨店 Lesmo 的朱璋聊起當時離開長樂路,「我覺得長樂路之所以會沒落,一個原因就是網際網路,現在大家都是靠線上了,線下逐漸失去了優勢了,線下還有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租金實在太貴了。」

  對於長樂路由盛轉衰的情景,Himm 對此聊到,「零售模式的變化,也是中國時代的變化,和經濟變化都是有關的。如果有過鼎盛的話,長樂路不會變得那麼蕭條,因為他沒有到過鼎盛。Tom 他們關店肯定是經過很多深思熟慮的,可能覺得這個市場並沒有他們想像的成熟。」

  2017 年時 NPC 長樂路店重裝升級,「太空艙」 為設計主題還原了 2009 年第一天開店時的雛形

  ACU 在 2009 年 5 月離開了長樂路 139 號 11 室之後,7 月 2 日李晨和潘瑋柏的 NPC 開業,保持著對潮流文化的熱忱,拿起一個月租金 10 萬的合約。李晨認為,「大家的消費習慣逐漸發生了改變。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更願意花錢,更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反過來對商家也是一種挑戰。我覺得以前年輕人選擇不是很多 ,他更願意去相信他僅有的資訊帶給他的穿衣觀念。現在完全就是放飛自我,這個不喜歡我看也不會看,這個我喜歡你不用給我介紹,我來就是買這個。」長樂路曾經對很多人來說像是一個尋寶的地方,而現在大部分年輕人不再願意體會逛街探索的樂趣,而選擇通過網際網路直觀的看到所需。

  網際網路的衝擊也不僅僅在消費模式的改變,爆炸式的、不加篩選的資訊和沒有足夠沉澱的時間,使得很多人盲目的追求品牌和潮流,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曾經的文化群體比較純粹,聽 Hip Hop 的人從穿著上一眼就能認出,玩滑板的人一定穿的是滑板品牌,而現在的年輕人體現在對文化的黏度沒有以前來得強烈。

  「因為網際網路爆發式的增長,這個界限首先變得模糊,變得模糊不是壞事,就是開始出現一些所謂的偽潮流品牌,你看什麼商場都要來一個潮流品牌,我很想問他們什麼是潮牌,我真的不懂什麼是潮牌,整個 Category 變得非常的混亂,而且加上因為網際網路傳播很快,變成以前的謊言說一千遍變成真理一樣,現在是把謊言放大,所有人覺得是真理。」——Himm

  長樂路經歷了潮流文化啟蒙的階段,成為一代人心中的潮流地標,90、00 年代的人或許不再能體會那代人共有的回憶,也不會理解當時的 「革命情感」。在面對成就越發壯大的社群和百花齊放的潮流文化爆發期的可能性下,長樂路作為潮流地標的結果是戛然而止。不過一個時期死掉,不久後也必定會有新的開始。

  DOE 於湖濱路開設的新店

  分別在 2014 和 2017 年選擇在更有發展性的空間做零售,開設銅仁路和新天地的 DOE 的 Himm,聊起時代的更迭而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老韓(Jeff)相當於時代的先驅,他先做了細分。後來開始深化,帶有文化背景的店鋪就像 ACU 開始出現,再到後來到了李晨這個時代,NPC 不只是有文化的背景,還有主理人的影響力和粉絲經濟,也是一種新的零售模式。其實這個是一步一步演變過來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一個印記在。你的個人命運和時代的洪流是有關的,你沒有辦法擺脫這個時代對你的控制。

  「我覺得此時此刻是一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一邊好像感覺是盛世,但一邊又有一群迷茫的人,中間到底誰能對接的上?外部可能還有所謂的看不懂這件事情的攪局者。不管是資本還是大品牌還是網際網路的一些模式,都在盯著潮流市場。所以最近我也想了挺多的,我覺得真的要回歸初心,想一想你當時為什麼做這件事。」 李晨在聊天最後,對現在中國潮流文化所處的境遇發出了感嘆。

  初心來自於對街頭文化的熱愛和從中間建立的身份認同,來自於趣味相投的人大家彼此吸引和尊重,社區的建立、同好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種純粹。在明天即將發布的紀錄片下集,我們會接著更加深入探討,從長樂路發散開始建立的社區是怎樣影響上海街頭文化的?為什麼城市中需要一個給社群孵化的地方?面對網際網路衝擊下的混沌,街鋪文化與社區文化存在的重要性又在哪?

  製片: 王浩聞(Chris Wang)

  執行製片人:鍾佩良(Peter Zhong)

  導演:KC

  攝影師: KC、奕清、ZOOCOme

  後期: 奕清、陳亮

  作者: Didi Hu

  音樂: Dizkar

  熱門內容

  點擊以下圖片查看

  這年頭,穿得 「醜」 才是最時髦?

  潮流財神上線,ACU 財神 BE@RBRICK 等你接回家

  很少穿國內品牌的吳亦凡,最近穿上了...

相關焦點

  • 上海長樂路:醉蔭深處的海派風情
    在隧道口叫一輛計程車,通過隧道直奔長樂路,不到二十元的車資。通常,我在長樂路與瑞金一路相交的地方下;那裡,錦江飯店看起來很美。飯店前面靠近馬路有一家咖啡館,門前有一幅黑色的、碩大的匾額;匾額上寫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從來沒有進去過那家咖啡館,但那幅不合常規的匾額卻像個探頭探腦的妖精,撩撥得讓人忍不住要往裡面瞧。也許有一天我會去那家咖啡館坐一坐消磨半天。
  • 長樂路興衰
    她聳聳肩——再過三個星期,她便不再是這家店的主人。他記得,長樂路在1990年代初期商業活動很少,成熟的店鋪也不過四五家,與大部分市中心的街道沒有什麼區別。這一切自1994年上海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全線通車後就不同了。先是逛淮海路商場的人多了,人流逐漸擴散到邊緣地帶,也促成了華亭路、襄陽路的興起。這兩個曾經最熱鬧的市場,讓人們初步有了淘貨習慣,延伸出小店文化。
  • 上海長樂路興衰
    長樂路,再見!」  他曾擁有過長樂路141-6,一個大約10多平米的店鋪。那時是2007年年中,長樂路幾乎每天都有新鋪開張,一鋪難求。他盤下了那個小店,承擔3萬元月租與12萬元轉讓費——這對Arial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Arial的另一個身份是人緣很好的電腦遊戲設計師,入駐長樂路前,他經營的是富民路847號一家10平米的小店,賣黑紅兩色T-Shirt。
  • 上海長樂路,曾經的潮牌一條街
    長樂路,一條有人物,有故事,有歷史的路。從文人到政客,從汪精衛到張愛玲、錢鍾書,這些名字都曾經和這條路密切的聯繫過。即便在今天,長樂路還是充滿了情調和故事。  規劃長樂路,大概到年底,整條長樂路上的商戶都將被拆完?!但也有消息稱,長樂路將拆除系謠言,實為高福裡地塊舊改工程。
  • 長樂路的妙筆和鐵肩
    關於這個街區,有老漁陽裡、有滄浪亭點心店,也有朋友懷念瘦西湖菜館的千張包粉絲湯和筍肉三丁包,但鮮有人提到這家地段醫院,而這個院子的歷史不簡單,它是中國第一所新聞專科學校——民治新聞專科學校的舊址,它曾經見證過上海一批新聞人的理想、奮鬥,乃至於鮮血。作為一名記者,既然到了長樂路,還是應該來這裡看一看。
  • 為什麼長樂路如此重要?
    長樂路「有所保留」,Schmitz 說的是這裡的建築,道路小,晚上很少人,相比於南京西路上那些緊密排列的建築高樓,這裡的老建築舒適宜人,「這裡不會讓你感覺生活在一個有 2400 萬人口的大城市,能把你從現實中抽離出來。」Schmitz 喜歡在這條路上散步,梧桐樹蔭,咖啡館,潮流店,茶屋,沿街排列。
  • 【特寫】潮牌扎堆的上海長樂路拆改了 它曾孕育過中國一代時髦青年
    2017年下半年,這波拆改潮覆蓋到了曾經服裝店鋪尤其是潮牌街鋪集中的長樂路。如果在「家宴」的那兩晚去往活動舉辦地——NPC長樂路店鋪附近,會發現它所在的長樂路挨著上海社科院的一側已經非常寂寥。除了NPC將營業至1月底,包括Lin Edition Limit、上野眼鏡店等在內的其它沿街店鋪均已被貼上封條。
  • 莆田鞋在哪裡買?小白如何買莆田鞋?
    大家好,這裡是JP潮鞋,教大家如何買莆田鞋不踩坑。這裡先給大家普及幾個關於莆田鞋誤區吧。第一, 關於莆田鞋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廠家直銷這四個字。其實這就是最大的坑,廠家直銷肯定是不存在的,最多就是去廠裡拿貨,而且工廠只接觸當地人和當地檔口,你拿的貨,最少是經過檔口和工廠兩層剝削後的的價格,更別說現在網上大多數都是十八線小代理了。第二, 話術等級。
  • 有人說上海長樂路是時代的中心、理由和源頭
    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們在這裡聚集、等人、「什麼都聊」,不分晝夜地隨地尿尿、談生意、約會。當然來624的大多是為了喝酒買醉,我採訪了好幾個人,他們都對我說了類似的話: 「哦哦,我在624看到過很多有趣的事情,但是那天我喝斷片了後來就什麼都記不得了(攤手)。」
  • 莆田鞋能過毒?過驗?
    不好意思其實鑑定師根本就不懂什麼一眼假根本不看做工、質量他們只看鞋標因為除了防偽任何做工外觀的問題都不是解決不了的莆田那麼大竟然做不出一張小小的鞋標?所以過了鑑定不要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鑑定師真的不看你鞋子做工鞋款這麼多他們也不會在意外觀上的錯誤(當然了除非你假的離譜)
  • 最後一家潮店「NPC」關閉 上海長樂路終於空了
    這樣的生意你怎麼去撼動? 」李晨說。   不過長樂路依然有自己市場化的發展方式——至少曾經是這樣——而這最終塑造了繁盛一時的潮流消費場景。   和 NPC 一牆之隔的潮牌眼鏡店上野眼鏡比 NPC 晚開了 3 年。2012 年,上海不乏連鎖眼鏡店,但每家店的貨品都大同小異,「除了店員其他都相同,」 上野的創始人 Yonni 說。
  • 夢見買鞋子沒買成是什麼意思啊 做夢夢見買鞋沒買成是什麼預兆
    夢見買鞋子沒買成是什麼意思夢見買東西,會有小小的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夢見在拍賣場買東西,預示你將與別人達成交易,收益豐厚,如果參加展覽、促銷會等,更是不錯的選擇,或許會給你帶來很好的機會。夢見自己買東西,預示人際關係會好轉。
  • 中國首家街頭品牌集合店上海長樂路NPC店關閉
    這樣的生意你怎麼去撼動? 」李晨說。不過長樂路依然有自己市場化的發展方式——至少曾經是這樣——而這最終塑造了繁盛一時的潮流消費場景。和NPC一牆之隔的潮牌眼鏡店上野眼鏡比NPC晚開了3年。2012 年,上海不乏連鎖眼鏡店,但每家店的貨品都大同小異,「除了店員其他都相同,」 上野的創始人Yonni說。她的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搜尋個性迥異的眼鏡帶回國內。
  • 最後一家潮店關閉,曾經充滿想像力的長樂路,終於空了
    這樣的生意你怎麼去撼動? 」李晨說。不過長樂路依然有自己市場化的發展方式——至少曾經是這樣——而這最終塑造了繁盛一時的潮流消費場景。和 NPC 一牆之隔的潮牌眼鏡店上野眼鏡比 NPC 晚開了 3 年。2012 年,上海不乏連鎖眼鏡店,但每家店的貨品都大同小異,「除了店員其他都相同,」 上野的創始人 Yonni 說。
  • 騎行長樂路公園北路遐想
    自從有了自己的自媒體平臺,除了上班就是拍攝自撰小文,質量如何,自己認為亟待提高。但熱情不減,這要感謝平臺和支持我的同事還有文友攝友圈友。這不,趁著周末,從華清路坐車到半坡國際轉一圈,又從半坡騎車到長樂路和公園北路,一路騎一路拍,感想頗多。
  • 有故事的長樂路
    行色匆匆間,你千萬別錯過了這些風景。尚賢坊位於淮海中路358弄的尚賢坊,靠近淡水路這一側就是長樂路的東端起點。這個石庫門裡弄住宅,1924年建成。這裡是錦江飯店的門牌號,但是老錦江北樓,也就是那個年代的華懋公寓,在老上海的資料裡是位於長樂路的,那是張愛玲小住過的地方。如今,華懋公寓的周圍,小資的情緒還在瀰漫著,長樂路這段不足1000米的清靜小街上,兩旁的建築,是上個世紀20年代留下的純正的法式「花園弄堂」,沿街的房子有著歐式的門窗與臺階。曾經酒吧櫛比,後來又都改換了門庭,開出了一家家經營新潮服飾的小店。
  • 11萬元買雙舊鞋?你是否會為Vintage買單
    在說Vintage球鞋之前,想先跟大家說一說到底什麼才是復古?復古的定義「買新不買舊」的購物邏輯,是大眾普遍的共識。畢竟在時尚快速更迭的當下,「趕潮流」才能使各位追求時尚之路的弄潮兒們有底氣說「我走在時尚最前端」。
  • 輪滑鞋哪個牌子好大家都買什麼品牌的輪滑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時下不少年輕人或是小孩子都會對輪滑感興趣,有時候甚至會看到一大群穿著輪滑鞋的人在空地上盡情釋放自己。而一雙好的輪滑鞋是最基礎的,但很多人買的時候又不知道輪滑鞋哪個牌子好,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多數人都會選擇的品牌,看看輪滑鞋哪個牌子好。
  • 一個男人是否真的愛你,看他給你買不買鞋就知道
    他幾乎沒送什麼禮物給她,除了送鞋。她穿他買的各款皮鞋,紅色,黑色,或者棕色的,蹬蹬蹬走在寫字樓,有同事問:「這麼漂亮的鞋子,哪裡買的?」她說:「老公買的。」同事唏噓不已,老公還會買鞋子。她想了想,有些自豪,老公買的鞋子永遠那樣合腳,舒適,漂亮。她的心裡,蕩起一陣幸福。
  • 老人鞋你買對了嗎?足力健老人鞋成近兩年消費者首選
    近年來,不少製鞋企業針對老人腳型特點,推出具有功能性的"老人鞋",不僅受到許多老年人青睞,也成為兒女孝敬長輩的心意之選。什麼是老人鞋?昆明的老人都在穿什麼鞋?老人鞋市場情況如何?該怎樣挑選?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什麼是老人鞋?  多為款式簡單無跟且軟的鞋子  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各商家對老人鞋的定義並沒有統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