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派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江人宣 譚耀廣
江門新會雙水人華姐剛剛完成一單「月嫂業務」,抽空去了幾天澳門度假。半個月後,她將前往東莞接手下一宗「月嫂」單。「朋友介紹的,一個月收入1.3萬元,包吃包住,除了照顧寶寶和媽媽,還要做家務、煮飯。收入還算好,但賺的是辛苦錢。」
在江門,類似華姐這樣的家政從業人員,在冊登記的有5000餘人,不在冊的更多。江門社會經濟發展帶旺了家政人員需求,讓許多婦女有了新的就業方向。記者18日從江門市人社局獲悉,江門將全力實施「五邑家政」工程,通過產業扶持指導、人員培訓監督等方式,促進產業健康、規範、有序發展,並發掘港澳居家服務業勞務輸出契機,開展勞務輸出合作。
5006名家政人員登記在冊
華姐掛靠於江門一家家政服務中心,平日裡除了從中心接單外,更多的是靠熟客朋友口耳相傳介紹的,「通常每天微信裡都會添加大概10個新朋友,都是詢問時間排期,看能不能接單的。」據悉,華姐已經是中心的「金牌阿姐」,除了江門本地的單外,佛山、東莞等地的客戶也會找上門,客戶中不少人都是在內地工作的港澳人士。
根據江門市人社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江門已有148家辦理工商登記且有用工記錄的家政服務類企業,與華姐一樣的從業人員有5006人。但江門市政協委員林瓊笑表示,這只是登記在冊的,實際上江門開展家政服務的企業超過千家,從業人員為數更多。
今年3083人獲家政從業證
江門市人社局人士表示,根據廣東省「南粵家政」工程促就業工作部署,江門市全力實施「五邑家政」工程,首要任務就是推進家政服務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建設,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華姐就是通過中家職業培訓學校正規培訓取得俗稱「月嫂」的婦嬰護理從業資格。
據悉,江門市人社局依託省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巾幗職業培訓學校、中家職業培訓學校等,除了開展婦嬰護理培訓,還有育嬰員、養老護理員等工種培訓,並積極發動學校、培訓機構與社會組織、養老機構等籤訂實訓、鑑定、就業協議,為家政人員提供培訓、考證、推薦就業一條龍服務。去年以來,全市共培訓家政服務類技能人才5174人次,訓後考核獲得職業技能證書4213人次。此外,今年全市還開展家政服務業人員職業技能鑑定8058人,獲證3803人。
7家企業入駐家政產業園
在江門市人力資源市場二樓,全省首個家政服務產業園8月開始承接入駐企業。首家入駐企業「58到家」加盟店江門市薔薇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於8月6日正式開業。菲式管家家政服務有限公司、銀色動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6家隨後也入駐,另有8個儲備項目有入駐意向。
江門市人社局人士介紹,「五邑家政」工程將建設產業園載體、搭建數據平臺,以此扶持及規範行業健康發展。據悉,家政服務產業園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提供免租金、物管費、公共水電費等優惠,配套專業招聘市場和商務類服務。進駐園區的企業可享受各項創業扶持政策補貼申報等服務。下一步,江門將建設「五邑家政」數位化信息平臺,建立智慧家政服務網絡中心,整合各類家政服務資源、形成便利的家政服務網絡,實現對家政服務人員培訓、就業發展成長全過程跟蹤記錄服務。
未來江門考證
可到港澳從業
「最近有幾個香港熟客,問我能不能去香港幫忙帶小孩。」華姐說,因為之前服務不少內地工作的港澳人士,積累了一些口碑,最近陸陸續續開始有人諮詢能否前往港澳工作。
江門市人社局人士認為,江門與港澳關係密切,不少港澳同胞祖籍江門,在生活方式上比較貼近,在家政服務的僱傭適應方面擁有優勢。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五邑家政」工程將全力深化與港澳的合作。
據悉,今年上半年,江門啟動了與香港安老協會探索「僱主對接+培訓服務」項目合作,引入香港培訓技術標準,聘請香港專業的優秀師資到江門開展家政項目培訓,第一期共培訓18人,其中13人通過香港專業評價考核。
而在7月份,澳門婦女聯合總工會組織30名澳門婦嬰護理培訓學員到江門進行婦嬰護理專項職業技能鑑定考核,鑑定結果作為江門首批「一試雙證」考試成績,對考核合格者核發專項職業技能證書,憑該證書到澳門職訓局加發職業能力證書,學員持相關證書可作為到澳門或內地就業的技能等級憑證。
按照「五邑家政」工程的實施設想,江門將引進港澳家政服務技術和標準,推動「港澳技術和標準」本地化,讓本地家政服務人員通過相關技術標準的培訓和考核獲得在江門和港澳執業的證照;同時也將發掘港澳居家服務業勞務輸出契機,開展勞務輸出合作,打造家政服務業勞務輸出品牌。「現在過去接單有點不合法,等以後拿到當地的證,就可以光明正大去工作了。」華姐高興地說。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黃鐵安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梁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