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10點25分左右,鐵路上海虹橋站內一名老人突然暈倒在地。目擊者立即向民警求助,與此同時虹橋站內工作人員迅速通過廣播尋找醫生。一名來自長海醫院的醫生立即從安檢口趕往現場,檢查後確認老人是因低血糖暈倒。後經過車站工作人員、乘客的幫助,老人的不適症狀得以緩解。
「尋找好醫生,為正能量點讚!」事發後,網友在微信朋友圈自發尋找沒有留名的施救醫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第一時間聯絡到當事人,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蘇佳燦,他表示救人是醫生的本職工作,「我呼籲大家和我一起,幫助那些需要緊急幫助的人。」
施救醫生不留名上海旅客高先生要乘坐高鐵去江西旅遊,他最先目擊老人暈倒,「我的車子快來了,但看見這個人情況好像不太對,我就上前去問他要不要幫忙,但是他說不出話來了。」
因為不了解情況,不少圍觀者都不敢亂動這名老人,高先生便立即前往警務站尋求幫助,與此同時,鐵路工作人員也前來查看情況。
「10點25分左右這位老人暈倒在虹橋站13A檢票口,附近值班人員看到情況馬上就通過對講機叫來了工作人員。這位老人頭髮有些白,臉色不太好,身體有些僵硬,眼睛睜著,但沒法說話。」虹橋火車站客運值班員毛凌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工作人員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同時虹橋站開始不斷播放廣播尋找站內的醫務人員,「車站內人員流動大,如果有醫生都會趕來救助。」
虹橋站不少檢票口正在進入檢票階段,幸運的是,一名醫生聽到廣播後立即趕來施救。
「這名醫生是長海醫院的教授,但是救得比較急,當時也沒有留下他的姓名。診斷下來這位暈倒的老人可能是低血糖。」毛凌昊與其他工作人員在診斷後從站內盛來熱水加糖,老人喝了之後症狀慢慢得到緩解。大約半小時後,老人的症狀得到緩解,醫生就匆匆走了。接著,車站工作人員用輪椅將老人送到愛心服務區休息。老人可以開口說話了,工作人員了解到他沒吃早飯,準備坐高鐵但還沒買到票,沒有同行人員。救護車來了之後,120人員檢查了一下,老人的血壓有點高,其他沒有問題。
網友接力尋找醫生「醫生立馬蹲到地上,仔細檢查,不怕老人有其他毛病,貼在老人胸口聽。後來經過他的處理後,老人慢慢好轉了,而這位醫生把老人交給候車廳工作人員就離開了!這個好醫生是誰呢?」事發後,不少網友開始在微信朋友圈接力尋找施救者,「尋找好醫生,為正能量點讚!」
5月4日下午2點,澎湃新聞通過長海醫院聯繫到了這位施救者——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教授蘇佳燦。當記者聯繫到蘇醫生時,他正在上海開往北京的高鐵上,準備參加五四青年節表彰會議。對於上午的救人之舉,他直言「自己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上海醫師志願者聯盟的一名成員,這些都是應該做的」。
「像老人暈倒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第一時間急救他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我詢問了旁邊的工作人員了解了大概情況,因為火車站缺乏相應的急救設備,我只能蹲下來聽患者心音、呼吸,老人有些虛汗,脈搏弱而快,憑藉我的經驗推斷老人有低血糖,這類患者需要快速補充糖分。」蘇醫生說,當時自己準備趕中午11點的高鐵去北京,一過安檢口就聽到廣播在喊需要醫生幫忙,本能反應是馬上趕到現場,「我呼籲大家和我一起,幫助那些需要緊急幫助的人,這是舉手之勞,每個人都應該做。」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這名來自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的創傷骨科醫生,曾是醫院最年輕的副教授,1976年出生的他已從醫17年:2008年汶川地震,他義不容辭主動報名衝上前線;2013年上青藏線;2014年到巴基斯坦進行創傷救治指導。
上海兩大火車站沒有急救點另外,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虹橋火車站目前還沒有急救點。目擊者高先生也表示,「我建議,虹橋火車站是不是配一個急救醫務室呢?挺大的火車站沒有急救站是不是有些欠缺?」
隨後,澎湃新聞記者從鐵路上海站了解到,上海三大火車站除了上海站與長海醫院合作常年設有急救醫療點外,上海南站、虹橋火車站尚無常設急救點。「上海站的急救點開設時間是上午8點至下午5點,目前其他站點也在積極推進常設急救點。」鐵路上海站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急救點的設立需要鐵路、地區醫療機構等多方共同推進,「我們找過一些地區醫院,但因為社區醫療資源比較緊缺,常設點有困難,所以目前三大站每逢春運和節假日設有急救醫療點。」
【對話】蘇佳燦:陌生人病了救不救,在醫生眼裡不存在這種選擇澎湃新聞:現在網友都說您是一名好醫生,您自己怎麼看?
蘇佳燦:像老人暈倒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第一時間急救他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我本身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軍人,從去年起我也成為上海醫師志願者聯盟的一員,救人是我的本職工作。我也呼籲大家和我一起,幫助那些需要緊急幫助的人,這是舉手之勞,每個人都應該做。
澎湃新聞:您認為什麼樣的醫生是好醫生?
蘇佳燦:我的理解是,一個好醫生有三個特質:敬畏生命,敢於擔當,永不放棄。
首先要對生命有敬畏之心,在人民的生命出現危險的情況下,要儘自己所能去呵護生命、拯救生命,珍惜、敬畏每一個生命。
二是要敢於擔當,尤其現在有一些不正常的聲音,老人倒了扶不扶,陌生人病了救不救,在一個醫生眼裡,不應存在這些選擇,只要人民生命有需要,都應該第一時間衝上去,敢於擔當,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
第三個是永不放棄,醫生在平時工作中會經常遇到許多取捨的難題,會有很多風險需要去面對,一個好的醫生應該站在病人角度積極去想辦法,永遠不要輕易放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