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發布財報撞日後,市場一片追捧拼多多,唱衰阿里。我們不得不佩服拼多多這個「後浪」,來得如此兇猛,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市值和用戶超過了曾經電商「二哥」京東,直追「大哥」阿里巴巴。當媒體一直驚嘆二者用戶只差1億的時候,有幾人清醒地意識到,二者的體量差距有多大?
1、1萬億美金的交易額
阿里用了2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平臺交易額超過1萬億美金的大關,這也是五年前阿里定下的目標。拼多多用了5年的時間交易額超過了1萬億人民幣,幾年後的拼多多也許在交易額上逐漸接近阿里巴巴,但是前景未必可期!
阿里巴巴的用戶和拼多多的用戶數相差的鴻溝,在拼多多深耕下沉市場時,也會漸漸接近,填補用戶數的差距,但是人口紅利結束的時候,拼多多成色幾何?一直以來,拼多多追趕的都是阿里巴巴的淘寶和天貓零售業務,若拋去電子商務的外衣,阿里是十足的科技公司。
馬雲在一個座談上說,阿里巴巴國內沒有競爭對手,我打著望遠鏡也找不到。這句話的深層次的含義是,阿里的定位是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型的公司。馬雲賦予阿里的根基是科技含量,用技術支撐未來。在未來,阿里、京東、拼多多或者其他電商公司,在國內的用戶規模趨於接近,但是在觸到天花板的時候,又該怎麼增長呢?阿里出海、京東出海,唯有資本圍著拼多多自嗨。
2、阿里巴巴多元化布局
馬雲是技術的追捧者,在bat聚集的峰會上,提出雲計算時,李彥宏和馬化騰都給予否定,唯有馬雲堅持,一個文科生的堅持,是對未來的預判和對技術的堅信。重用王堅,阿里雲提上日程,馬雲承諾每年投10億,連續投10年。王堅博士開拓阿里雲的時候,同事紛紛看衰、離職、轉崗,甚至說他是騙子,年會上委屈的哭了 ,哭得像個孩子。
這個哭得像個孩子的男人上一份工作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副院長,也是日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歷盡千辛,在馬雲的信任下,王堅博士的堅持下,終成功。2020財年阿里雲的全年收入超400億元,同比增速62%,驚嘆的是,六個財年的營收增長超30倍,阿里雲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超過46%,同時在亞太地區也位居第一,佔據28%的份額,是第二第三名的總和。
全球市場雲計算市場,被亞馬遜、微軟、阿里雲穩居頭部,阿里雲和前者還有差距,但是技術已不落後,敢於角逐全球雲市場。市場給阿里雲的估值超700億美金,這是阿里孵化出的又一超級獨角獸。
馬雲在退休之前,著重成立了兩個部門,達摩院和平頭哥。達摩院和平頭哥聚集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阿里巴巴計劃5年投入1000億用於基礎科學和前沿科技的探索,設立了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和X等研究室,即4+X。今年阿里巴巴為了更好地迎接和擁抱5G時代,成立了XG實驗室探索5G前沿通訊技術。
為了早日擺脫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晶片依賴,不再受制於人,阿里巴巴成立的平頭哥,致力於端上晶片的基礎設施提供者,底層架構的提供者,幫助企業設計專業晶片。在雲端著力Al算力,賦能阿里雲資料庫,依託強大的科研實力,於2019年9月推出首顆自主研發的Al晶片含光800。同時疫情期間,達摩院為超百家億元提供Al技術支持,節省了大量時間,並在世界知名刊物發表超百篇專業論文。
早年的甲骨文在中國市場上呼風喚雨,中國企業全部依賴於其資料庫,馬雲說阿里的很大一部分支出給予了甲骨文,而且效果並不好,時間長了,數據也不安全。阿里巴巴率先發起挑戰,自建資料庫替代Oracle資料庫,並最終完成任務,後來者紛紛逃離甲骨文,最終甲骨文敗走中國市場,再去進軍雲市場時,發現機會不多。
支付寶開啟中國行動支付的元年,並引領後來的「新四大發明」。行動支付真正方便了社會群眾,由於對技術實力的堅信,馬雲提出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最終依託支付寶改變了銀行,銀行開始擁抱技術。支付寶的成功建立在強大的技術實力上,在金額筆數巨大的數據面前,不出錯。成就了今天萬億估值的螞蟻金服,以及後來的額微信支付開拓了一個未來。
醫藥、本地生活、大文娛、物流以及物聯網等等,阿里完全是一家布局在方方面面的公司,多元化的公司。馬雲也預料到電商人口紅利見頂的到來,開闢多元化才可以走得更久更遠。
3、拼多多的底牌
拼多多作為一個後浪取得傲人的成績值得誇讚,但是拼多多的自身價值的含金量有多少,阿里、京東已抽身爭奪下沉市場,去年一年蔣凡帶領的淘寶和天貓下沉市場交易額增長了8000多億,拼多多總交易額剛過萬億。
電商無疑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和現金奶牛,用電商滋養其他業務,在沒有造血功能的業務上,一直大力投入孵化再來反養電商,推動電商升級。拼多多的電商業務一直在虧損中,也許對於拼多多來說盈利是隨時可以做到的。
但是如果撤去百億補貼的噱頭,拼多多在和阿里巴巴以及京東的競爭中還有優勢嗎?且不說技術和全球化。拼多多的物流和平臺用戶黏性值得懷疑。
拼多多一直不是阿里巴巴的對手,至少停留在電商層面的拼多多還不是阿里的對手。馬雲說,阿里的對手在國外,像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