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盧志堅 範偉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快節奏時代,手機App數量多如牛毛,讓消費者選擇困難,排行榜就成為極為重要的C位出道方式。為了提高App在應用市場排行榜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這一地下產業鏈,成了不少人的「生財之道」,80後蔣德(化名)就是其中的「出道者」。
短短幾年,靠著幫App「刷榜」,讓原本一貧如洗的蔣德成了開豪車住別墅的「成功人士」,年入過千萬,但他仍不知足,鋌而走險成為違法App的幕後幫兇。
在App「刷榜」嗅到商機
蔣德初中肄業之後便對遊戲產生了濃厚興趣。2009年,他成為一名「遊戲商人」,幹起了倒賣遊戲幣和裝備的生意。但隨著遊戲市場環境變化,遊戲生意不再像以前那麼賺錢了。201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的一條信息引起了蔣某某的興趣:「在家動動手,用手機下載App就可以輕鬆賺錢。」
蔣德從中嗅到「商機」,經過深入了解,他決定在這個新領域大幹一場。蔣德想發財的新領域就是App「刷榜」。
App「刷榜」與網絡電商平臺「刷單」類似,是App開發商為了提升該款軟體在手機應用市場中的排名,通過「刷榜」公司的操作使其軟體的下載量在短時間內激增,從而迅速提升排名的一種競爭方式。
「手機下載App賺錢」其實就是手機軟體研發公司為了宣傳推廣旗下軟體,將軟體投放到一些名為「積分牆」的軟體平臺上,平臺每天會發布任務訂單,任務內容就是幫助推廣的軟體完成既定的下載量,個人或工作室接單後,每次成功下載並試玩幾分鐘就算完成一個量,每完成一次,幕後公司就會給積分牆平臺一定的獎勵,從平臺上接單的個人或工作室可以分到1到2元的利潤。
這些被推廣的App,通過刷榜工作室不斷地下載試玩,下載量在短時間內激增,在某官方商城中的排名迅速提升,有些軟體甚至可能從之前的下載量排幾百名開外一躍成為排名前十甚至前三的熱門軟體。
排名越靠前,軟體就越容易被手機用戶搜索到,手機用戶也往往會根據應用市場排名的先後,優先下載同類軟體中排名靠前且擁有眾多好評的App。
這些手機軟體研發公司正是利用了手機用戶的下載習慣和消費心理,才會花巨資來宣傳自己旗下的產品,從而催生出了一條手機軟體推廣的地下產業鏈。
起初,蔣德購買了6部手機,和一個朋友一起下載App賺錢。嘗到甜頭後,為擴大規模,他又陸續購進100多臺手機並僱傭12名員工,在連雲港市贛榆區、東海縣的兩個鄉鎮成立工作室,專門為手機App「刷榜」。正是靠著這條地下產業鏈,短短兩年間他就獲利100餘萬元。
「刷榜」地下王國
隨著對「刷榜」業務的逐漸精通,加之了解到了一些行業內幕,蔣德開始有了新的「小目標」。
他發現,做工作室人工手「刷榜」雖然賺錢,但是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與做「積分牆」軟體平臺放任務的人相比,收入還是相距甚遠。「與其自己替別人打工,不如讓別人替自己打工」,蔣德決定自己做「積分牆」。
2015年下半年,他開始實施「創業計劃」。他通過之前積累的人脈,找到了一家專門做「積分牆」軟體的網絡公司,承諾租用這家公司的「積分牆」平臺,自己負責維護和經營,並按時支付高額租金。
後來,他主動聯繫一些「老顧客」,承接App推廣任務,根據公司需求在平臺上發布下載任務,由他人或者其他工作室進行接單刷榜,從中賺取差價。
為進一步擴大經營,讓產業走上「正規化」道路,蔣德於2016年和2017年先後註冊成立了3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一年後,蔣德將公司的盈利模式,由單純的賺取推廣差價變為賺取差價與聯運分成並存,從「中間商」搖身一變成了「合伙人」。
所謂「聯運分成」,就是手機軟體研發公司將要推廣的App宣傳業務外包出去,接到推廣任務的公司自主盈虧,自行承擔推廣的成本和風險。如果推廣不力虧損了那就只能自認倒黴;如果推廣成功盈利了,手機軟體研發公司會與負責推廣的公司進行分成,推廣軟體的公司最高可以拿到七成的利潤。
面對競爭激烈的「刷榜」市場,為了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也因為擔心租用的「積分牆」平臺隨時可能不再繼續授權使用,可能導致剛剛起步的公司陷入兩難的境地,2018年3月,蔣德「轉戰」深圳,成立一家網絡公司,專門研發積分牆軟體。經過幾月的研發,蔣德終於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積分牆軟體平臺。
由於手機應用商城對手機軟體的審核非常嚴格複雜,為了讓積分牆軟體快速登錄應用商城,蔣德花錢購買了一個包裝軟體包,打著「環保」的名號,成功騙過了審核系統上架到應用商城。
隨後他又花費數萬元,對積分牆軟體進行推廣宣傳。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註冊,他們專門租了一輛大巴車,在全國各地多所大學校園門口拉橫幅、發傳單,拉攏大學生註冊,還打起了「只需動動手指幾分鐘輕鬆賺錢」的口號。截至案發,該積分牆軟體註冊用戶已達10餘萬人。
短短幾年,蔣某某將蘇北的一個地下工作室,逐步發展為一個專業化、規模化的「正規」全國公司,一度在「刷榜」這條黑色產業鏈上進入「前三甲」。
隨著承接的推廣業務越來越多,蔣德也開始越陷越深。起初在承接推廣任務的時候,他還會親自下載並試玩這些App,了解這些手機軟體的一些基本內容,可是隨著業務的不斷深入,接觸的人越來越廣,他發現「刷榜」市場火爆的背後是龐大的利益集團在驅使。
被戳破的「刷榜」神話
2019年年初,圈子裡的蘇某某聯繫到蔣德,和他說:「我在柬埔寨認識一個叫湯姆的大客戶,他的公司負責做股票配資類App,旗下有幾款金融類軟體想在國內推廣,希望找到業內最專業的推廣公司,高額回報。」
各有所圖的三人一拍即合,湯姆負責在境外提供軟體資料和提出具體推廣要求,蘇某某負責中間聯絡,蔣德負責宣傳推廣。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並沒有通過打電話、發微信這些常規通訊手段進行交流,而是使用國外一款社交軟體進行溝通。
由於湯姆公司旗下的軟體不具備上架到某應用商城的資質,蔣德通過軟體商購買「股票」「期貨」等軟體的安裝包,給湯姆的軟體套上「合法」外衣進行偽裝,然後上架到某應用商城。
經過一段時間推廣,「某某配資」「某某大師」等App排名直線上升。湯姆要求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吸引更多的用戶註冊並在軟體充值消費。經過多次商議,他們三人按照蔣德三成、蘇某某一成、湯姆六成的盈利分成。
由於大額資金在銀行流轉容易引人注意,暴露目標,三人決定私下現金交易,蔣德多次派哥哥去廈門、廣州等地取錢。
為了增強隱蔽性,他們每次取錢都需要對出不同的暗號,如以一張5元人民幣的編號作為接頭暗號,說出正確的編號就能拿到裝滿現金的黑色運動包,少則一兩百萬元,多則四五百萬元。正是靠著推廣和聯運這幾款非法軟體,蔣德不到兩年就獲利3000餘萬元。
據辦案機關披露,4家冠以「金融服務」「信息科技」頭銜的公司,未提供合法手續的情況下,蔣德明知App可能涉嫌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仍冒險與這4家公司籤訂推廣合同,對上述公司的App產品進行下載推廣和引流,吸引大量用戶註冊充值,為4家金融公司提供幫助,非法獲利1600餘萬元。
經有關部門查證,上述4家公司及App均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者集資詐騙罪被各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案金額高達20億餘元。
從2013年至2019年這6年期間,蔣德的公司利用虛假刷榜、虛假好評、開發「積分牆」進行業務分包、與手機軟體公司聯運等手段,為手機App上架某應用商城和提升排名提供幫助。
辦案機關披露稱,蔣德團夥成員在明知所推廣的App中可能涉及彩票、色情、賭博、金融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情況下,為了高額的利潤鋌而走險,不惜觸及法律紅線,為一些軟體開發公司提供包裝上架、廣告推廣等幫助,收取推廣費用或者進行利潤分成,共獲利5000餘萬元。
隨著「創業」如火如荼,蔣德也開始大肆揮霍「刷榜」積累的財富,不僅購置多處獨棟別墅,購買包括賓利、保時捷這樣的百萬級豪車,甚至還將一輛價值100萬元的奔馳S級轎車,贈與公司員工作為年終獎勵。
今年3月初,連雲港市贛榆區公安局接到舉報線索,通過該線索初步了解到蔣德公司相關內幕並展開調查。這起「刷榜」大案,涉案人員不僅遍布北京、廣東、福建等多個省市,甚至還有境外人員參與,涉案總金額高達2億元。
今年5月9日,贛榆區人民檢察院決定對該案中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10月31日,檢察院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將12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