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對比:GDP+人口+面積

2020-12-02 閩南網

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對比

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發展情況對比

  (聚焦大灣區)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規劃綱要》提六大舉措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電 針對「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於18日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六方面舉措: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灣區,構築休閒灣區,拓展就業創業空間,塑造健康灣區,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鑑港澳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的經驗和做法,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引進人才環境,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在技術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試,開展外籍創新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試點。

  《規劃綱要》提到,完善大灣區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支持「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澳門「千人計劃」等重點項目實施,促進大灣區青少年交流合作。

  《規劃綱要》提及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便利外國人在大灣區旅遊觀光。

  《規劃綱要》說,完善區域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公共就業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有利於港澳居民特別是內地學校畢業的港澳學生在珠三角九市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研究推進其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內地發展,將符合條件的港澳創業者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範圍。

  《規劃綱要》提出密切醫療衛生合作、加強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其中涉及,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緊密合作,深化中醫藥領域合作等;完善港澳與內地間的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提高大灣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等。

  《規劃綱要》提到,探索推進在廣東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研究建立粵港澳跨境社會救助信息系統,開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合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大灣區廉政機制協同。

  此外,《規劃綱要》還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打造生態防護屏障,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原標題: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規劃綱要》提六大舉措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環杭州灣大灣區與粵港澳灣區的對比分析
    從世界範圍看,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是世界公認的知名三大灣區,他們的經濟也各有特色。而在中國,同樣有粵港澳和杭州灣兩大灣區且各具特點。具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經濟實力雄厚;而杭州灣大灣區,則是中國經濟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 二、杭州灣對標粵港澳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經濟發達國家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體,世界四大灣區美國佔了兩個分別是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2010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輝煌時期日本gdp一度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1%,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經濟總量已經落後中國但是一直穩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寶座,日本東京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 對標世界三大著名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成新經濟增長極?
    以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為代表,「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作為灣區中的新軍,粵港澳大灣區也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中的一個亮點,還被視為除上述三大灣區以外,未來全球經濟的第四個增長極。
  • 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GDP預計用4年超過東京和紐約灣區,世界第一 2018-12-18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四大灣區城市集群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市經濟發展簡析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粵港澳大灣區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中心城市,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合稱世界四大灣區。
  • 10萬億GDP的財富契機,粵港澳大灣區搭建「一帶一路」東方橋頭堡
    世界三大灣區的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均是圍繞各自的核心產業擴散發展而形成的產業鏈聚集。每個灣區都有著相應的發展定位。紐約灣區——金融樞紐和國際航運作為世界灣區之首的紐約灣區,是世界金融樞紐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VS環杭州灣區,環杭州灣區或許經濟更熱
    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若干個海灣、港灣及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而這一由灣區地理位置所衍生出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是今天全球最頂級的經濟形態。近年來,國內灣區經濟日益受到高度重視,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掀起我國灣區經濟大發展巨潮。
  •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的PK竟輸在了一個廁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澳門、廣東城市群,2019年GDP表現
    來源:BOSS說財經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名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縮寫GBA)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等9個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8年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
  • 世界四大灣區的地理概況,粵港澳灣區的優勢明顯
    可以看出,四大灣區都在世界上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強有力的經濟結構和高效的資源配置使四大灣區在世界經濟地圖上十分顯眼。那麼四大灣區都在哪,各自的地理特點又是怎樣的呢?舊金山大灣區舊金山灣區位於美國的西岸、太平洋的東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北部。地形主要以丘陵為主,氣候是典型的地中海,夏季最高溫度只有20度,比較涼爽。而且該地區港灣比較多,海運航運都比較發達。
  • 粵港澳,向國際一流灣區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日前出臺  粵港澳,向國際一流灣區邁進  核心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際坐標系上的經濟地位也舉足輕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
  • 粵港澳灣區四大中心城市:廣州,香港,深圳和澳門
    粵港澳灣區作為世界上四大灣區之一(另外三個灣區分別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是中國甚至是世界上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粵港澳灣區毗鄰海洋,交通極其的便利(新修建的港珠澳大橋又進一步拉近了粵港澳灣區中心城市之間的距離)。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一方面,灣區能夠成為城市先鋒人群的聚集地。譬如有預測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如今正成為「壓倒性」人口增長中心,其人口在未來兩到三年將增加1800萬。在這樣的人口紅利的機遇下,勢必為灣區帶來足夠多的「新新人類」,確保灣區的活力。另一方面,灣區則是前沿理念試驗地。
  • 粵港澳大灣區離紐約舊金山灣區還有多遠?差四個「循環」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鄧雅蔓)「國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放在雙循環格局下,主要指四大循環。」9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經所國際合作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下簡稱「論壇」)上說道,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循環主要包括:人員的循環、商品的循環、資金的循環和信息的循環。
  • 灣區50+丨透視: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這本《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或許可以幫助您找到答案。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特徵與前景縱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基礎紮實,經濟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集群優勢明顯;城市產業梯度分明,具有協同升級的基礎;創新以企業應用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加快協同創新發展(圖)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成為全球創新高地的基礎和實力。  粵港澳大灣區是目前中國經濟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和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達到10.07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以0.6%的國土面積和佔全國4.56%的人口,創造了中國12.17%的GDP。
  • 黃奇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能走別國的路子
    黃奇帆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在一國兩制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個稅區、三個法律管轄區,三個貨幣體制顯示出最大優勢,必須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灣區經濟發展模式。同時,黃奇帆認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務之急是破除生產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礙,實現交通、關檢、人員規劃的四通。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產城之外,落點「金融」,通過對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發展進行研究梳理,探尋大灣區金融存在之問題。  「智繪美好大灣區」的第二章,將視角拉大,著眼世界三大灣區發展經歷,歸納世界三大灣區發展的獨特經驗和法門。
  • 風起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待深圳執牛耳
    五大城市群佔國土面積11%,人口佔總人口的40%,經濟總量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近60%(2015年數據)。但從橫向的國際比較來看,中國五大城市群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首先,從城區面積佔整個地區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指的是以珠三角為基礎,由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灣區內9個珠三角城市加港澳特別行政區常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不含港澳臺)的4.9%,經濟總產值約佔全國的13%。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在區域優勢、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等方面或已望其項背,但在人均發展水平、城市化精細管理、高質量人文生活品質、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自由環境等方面尚有差距。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縱深,可以搭建更大的舞臺、書寫更宏偉的篇章,對中國經濟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