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人民政協報社、人民政協網主辦的「『網際網路+』助力教育資源均衡化研討會」在京召開。教育相關部門領導、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技術創新代表一同為教育事業發展獻計出力。
以下為楊佳委員在「『網際網路+』助力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研討會」上的講話實錄:
這是我國外交史上第一次應對全球網絡直播——來自聯合國就中國履行《殘疾人權力公約》的首次審議。為什麼這麼做呢?
因為殘疾人不可能都到日內瓦去聽會,也是為了給大家提供合理便利,聯合國就採用了網絡直播這種形式,這也是一種「網際網路+教育」,是我們普及21世紀首個人權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的一種好辦法。《公約》第24條談到了殘疾人平等獲取教育的權利。剛才我們的小鵝通創始人講到了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學習,就是在落實這方面應該享受平等教育機會的權利。為什麼這麼說呢?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那教育呢,教育使人完美,這是人人共享的一個權利。記得當年我國在聯合國接受首次履約報告審議的時候,委員會一位丹麥專家就教育方面發問:「我們都在談融合教育,為什麼你們還在大力發展特殊教育?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我覺得就這一概念方面,我們應與時俱進。另外還有一點,非洲委員馬伊納也發問:從中國的履約報告和問題答覆中看到,《殘疾人保障法》第25條第2段明確規定,普通小學、初級中等學校,必須招收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由此看來,你們對殘疾學生的評估標準是,如果他們能夠適應學校生活就可以上普校。可是,重度殘疾人如何適應?功能有限的殘疾孩子如何適應?」這個問題發人深省,融合教育,到底應該誰適應誰?
現在和從前不一樣了,我們理念變了,應該以人為本,學校應該適應學生,包括重度殘疾人。這一點我覺得「網際網路+教育」堅定了我們的理念,「網際網路+教育」是實現消除障礙,促進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治本之策。因為我們知道,殘疾人要就業,要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話,教育一定要先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2013年參加了北京市《首屆融合教育論壇》,並且做了發言。2014年,也就是咱們改革開放後恢復全國統一高考的第36個年頭,我有一個政協提案,《關於視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的建議》,被教育部採納。當年教育部給我的反饋是:效果不太好,不知道明年要不要繼續下去。當時我接這個電話的時候,我說:明年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明年會更好。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2014年教育部費了那麼大的勁,才有了高考盲文試卷,但是就一位考生,46歲,名叫李金生,是一個按摩店的老闆,使用盲文試卷,一道題還沒摸完,考試時間就到了。可是第二年有八位盲人參加了高考,只有一人落榜,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制度延續至今,有更多的視障人士跟大家一樣,圓了大學夢。這一點的確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當年在這方面在聯合國履約的時候,委員會的《結論性意見》中指出我們的盲人就業渠道太窄了,好像只有從事推拿這一條道。應拓展就業渠道,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志向選擇職業。長期以來,盲人不能參加普通高考,只能單考單招,所學專業十分有限,僅有音樂和推拿兩個專業。錄取學校也十分有限,在他們心目中,能考上長春大學或北京聯合大學就是他們的北大清華。現在我們的確是通過讓視障人參加普通高考這種方式,體現了教育公平和拓寬就業渠道這一點。
「網際網路+」在這一塊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因為線上線下,比如我們在課本、試卷等方面,做到無紙閱讀。儘管我讀不了紙質的印刷品,但是如果通過網際網路的話,我是可以博覽群書的。2008年的國際盲人節,我重返國家圖書館,啟動了中國盲人數字圖書館,在第二年我就獲得了國圖的「文津讀者」獎,就是通過網絡,足不出戶就可以利用國圖的資源。所以「網際網路+」的確是幫了我們的大忙!前面發言中提到了中青報的報導—《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確,這塊屏幕也可以讓看不見它的人改變命運。
第二點,剛才王相偉社長說了,今天是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55年前的今天,周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現在十九屆四中全會我們又提出了要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五個現代化建設。網際網路在這裡可以起到為實現第五個現代化凝心聚力,弘揚正能量的作用。剛才主持人提到了我當年在政協的一個發言—那是利用政協這個舞臺,在2015年的一個發言,這個發言的題目是《點讚正能量、厚愛正能量、弘揚正能量》,針對社會特別是網際網路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褻瀆英烈,侮辱人格、傳播網絡暴力、散布網絡謠言等諸多負能量,大聲疾呼,多一些審美,少一些絢醜。列舉了像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個、火車站保安等許多普通人的感人事例,謳歌人間的真善美,唱響積極、自信、樂觀、向上的社會主旋律。最後提到,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強大的正能量源自每個人。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良知出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充滿滔滔不竭的強大正能量!只有這樣,中國夢才會成為美好的現實!中國怎樣,你才會怎樣!這個發言入選《第13界全國政協大會發言參考文本》,在網上傳播開來,反響也很好。咱們的海外特邀委員握著我的手說:你的發言讓我看到了祖國的希望。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義務。另外我希望能夠通過「網際網路+」,通過自己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能夠在這方面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更多海外的華夏兒女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大家同唱一首歌,「愛我中華」。
另外通過「網際網路+」也可以讓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教育全球化。比如說,我的大學同班同學,當年坐在我前排的一位叫劉涓的同學,她在美國馬裡蘭州一所中學教《漢語》,她說到今年70年國慶觀禮,她從網際網路上用了我們國慶閱兵遊行的實況轉播,結果班上的學生--不論是白人學生還是黑人學生,最後自發的鼓起了掌。我覺得我們的確可以把這種教育推向國際。還有我的學生舒萌達,在美國首府華盛頓DC開針灸診所,原來也是廣安門中醫研究院的博士,給她的美國的患者寫了一本書,是介紹中國的《皇庭內景經》與養生,用英文寫的一本書。由此看來,我們用「網際網路+」可以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文化自信。
我們還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課程,比如上個月30號《焦點訪談》中聚焦了今年1月1號實行的我國首部《密碼法》,接受採訪的中辦機要局局長是我的哈佛同學李兆宗。這部《密碼法》我認為無論是公務員還是我們普通公民,都需要好好的學習。通過什麼方式呢?在「網際網路+」就應該開設這樣的課程,大家都可以學習。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知難而進,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殘疾人一個不能少,還有一點,罕見病患者也一個不能少,因為很多患者因病致死、因病致殘,因殘致貧;若能早日找到「解藥」,他們就能早日脫貧。導致我後天失明的原因?我得的眼疾是一種罕見病,也是兩年前被五部委納入121種《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之中。但是在我們的大學裡,沒有這方面課程,罕見病課程很罕見。可罕見病在世界各國來說又都是科技攻關的前沿課題。我是連任三屆的中國視網膜病變者委員會主任,我們委員會也有科學和醫學顧問,有的患者最後實在等不起了--有位北大畢業的高材生,當光明從眼前消失時,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最終選擇自主創業,成為國際罕見病研究聯盟《孤兒藥研發指南》專家組裡唯一的中國專家,通過基因療法治療該眼病,他創辦的「印象生物」公司(Reflection Bio)是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孤兒藥資格認證的第1家亞洲生物醫藥公司。我覺得我們的大學應請這樣的人來講相關的課程,可以加快推進攻關。我堅信,隨著科技的發展,盲人總有一天會重見光明,而不再是像我的哈佛校友海倫凱勒說的那樣,《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涉及到網絡方面,我遞交過一個政協提案,叫做《央視春晚直播應添加字幕,讓聽障人士獲得平等參與文化娛樂生活的權利》。經過連續兩年的努力,提案最後被採納了。在電視屏幕上加字幕有人不大敢用,一個是怕出錯,再一個怕影響春晚直播的屏幕畫面美,但還是被採納了--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我們的網絡直播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這樣我們聽障人士以及海外的朋友都可以及時的看懂央視春晚直播的小品節目了,可以跟大家一起同歡樂。
我還遞交了一份關於《治理非法理財坑農坑老》的政協提案。政協委員、北大的金李教授,他也是我們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他說他願意在這方面為這個特殊群體量身定製,免費提供相關理財課程,人們只要上喜馬拉雅網站就能聽到他講的財富課。我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在增強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方面,我們可以大有作為。
另外我想說的是,我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留校多年,在校慶三十年的時候,榮獲我校的「傑出貢獻教師」獎。我從哈佛學成歸來後,經哈佛教授的同意,把哈佛mpa拳頭課程本土化,開設了《經濟全球化》、《溝通藝術》等課程,被評為了「優秀課程」,並且被放到學校網上,創下了中科院《空中課堂》點擊量第一的紀錄。
還有一點,我有幸參加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國慶觀禮,尤其是煙火晚會的時候,天空中三次綻放出「人民萬歲」,我心潮澎湃。我們國家在人才方面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作為一名投身教育事業30餘載的人名教師,我的切身感受是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學生。天邊有兩顆星,以我的導師理佩先生和他的丈夫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命名,他們為建設新中國舉家回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李佩先生退休後又開辦了《中關村大講堂》,一辦就是600多場,那真是高水平的講座,請來的都是各個領域的權威。我想如果能利用「網際網路+」再現李老師的這個《大講堂》,那該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啊!這也是我的一個心願和目標。
最後,非常感謝今天能有這樣一個跟大家共享的機會。新時代新作為,讓我們萬眾一心,知難而進,為開創「中國之治」新境界努力奮鬥!
(作者楊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力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市殘聯副理事長。文稿已通過作者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