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原本是一座12000平方米的工廠廠房改造的辦公室,設計師將原廠房的生產車間、行政辦公室改造成為一座具有現代感、時尚感的工作室以及靈活多變辦公場所的組合體,計劃培育它成為中國時裝設計孵化中心的園區。
▼項目概覽
▼工廠廠房外觀
本項目園區佔地90000平方米,改造的廠房則在園區的正中央。這個傳統的製造業生產園區將被改造成具有綜合生產設施的現代時尚中心。業主對園區進行整體翻新和更新的要求之一是確保工廠在轉型過程中的正常生產。為此,設計團隊為項目制定了分階段的轉換策略,以確保建築物底部的生產地板,校樣室和工作室在裝修項目期間不受影響。
▼入口立面
大樓內主要的翻新區域包括翻新的入口大廳,帶有旋轉樓梯的新公共中庭、以及會議室、多功能空間,設計工作室和管理辦公室,以取代以前的工廠行政辦公室。為了滿足建築物翻新後用戶的需求,對新的走道和輔助功能空間進行了設計和修改。
▼四層軸測圖
該設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改造空間的靈活性,以適應時裝工作室對設計、裁縫、存儲和試穿的功能要求。同時,考慮到未來定居者的潛在需求,該設計減少了空間中的固定間隔,改善了空間之間的流動,並專注於高質量材料的應用。
設計師和業主都希望在翻新過程中,儘可能保留建築物的原始元素,並僅在必要時進行更改,以增強建築物的功能。建築物的原始空間特徵已通過設計傳遞下來,從而創造了一種客戶公司的獨特性和氣氛, 使文化和歷史的價值得以體現。因此,改造的設計的重點之一是在確保項目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化空間的實用性和靈活性,創造一個可以滿足用戶使用的、舒適的的未來空間。
▼減少空間中的固定間隔,改善空間之間的流動
為了增強並滿足建築物未來感的功能需求,對設計進行改造的策略是將簡單現代的材料引入鮮明的對比,同時識別並保留建築物的原始關鍵元素。在特定的空間中,設計保留了原始的大理石,花崗巖,白色石膏板,鏡面玻璃和拉絲鋁。
在其他區域,原始飾面材料被完全去除,露出了最原始的水泥和磚牆。該設計引入了新的高質量材料,例如水磨石,軟膜天花吊頂,半透明鏡面玻璃和白色粉末塗層鋼,與保留的原始資料相比,體現了新舊、傳統與現代對話。
▼設計引入了簡單現代的優質材料
入口大廳的翻新是對工廠的傳統和未來的致敬,其設計為深紅色大理石地板和帶照明的軟膜天花吊頂。紅色大理石是工廠公園中的常用材料。業主希望在裝修期間能夠與這種材料保持聯繫。這裡的設計將大堂入口框架上的深紅色大理石延伸到地面。
▼入門大廳設計軸測圖
天花板採用極簡主義,未來風格的照明的軟膜天花吊頂,與經典大理石地板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出獨特的現代氛圍。去除大廳內壁的原始裝飾後,將裸露的磚牆漆成白色,同時將混凝土結構增白以增強視覺柔軟度。
大廳入口處的原始玻璃幕牆被拆除,並安裝了帶有半反射塗層超透明玻璃的簡約拉絲不鏽鋼玻璃系統。大廳的兩側設有畫廊空間,與主空間之間用平板玻璃隔開,是設計師的展示空間。在展示空間上方,還有一個觀景廊,可俯瞰兩側的大廳空間。
▼極簡未來風格的照明軟膜天花與古典的大理石地面形成鮮明對比
▼裸露出的磚牆以塗白處理
在工廠園區的現有建築物中,工廠地板、門廊和牆壁飾面上常用的另一種材料是灰色拋光花崗巖。在項目的翻新設計中,團隊繼續在建築物和四樓中庭的循環空間中使用花崗巖,作為立柱和牆壁的飾面,以及新建築的半透明鏡面玻璃和白色粉末塗料查看畫廊。鋼形成視覺對比。
▼花崗巖與半透明鏡面玻璃和白色粉末塗層鋼形成視覺上的對比
多功能的辦公室和會議室採用簡約材料設計,例如透明玻璃,拉絲不鏽鋼和白色塗層鋼。半反射玻璃隔斷創造了一個乾淨的線性空間,同時最大程度地引入了自然光。去除空間中原始結構的石膏飾面後,露出混凝土柱和梁,並且混凝土上殘留的白色石膏塗料使材料的質地變軟。地板由水磨石製成,具有高品質和耐磨性。這些材料語言結合了條形燈和枝形吊燈的柔和燈光,營造出溫暖的社區氛圍。
▼簡潔的線性空間
第四層的大中庭被規劃為公共區域和裝修設計中的休息空間,由周圍的辦公室和工作室共享。保留了原始布局的中國園林假山被重新安置在螺旋樓梯的前面,螺旋樓梯橫跨三層,並連接到第六層的大型開放空間。
▼中式園林假山
▼旋轉樓梯
▼公共空間
第四層中庭周圍的玻璃隔板是一個大型共享工作室,而第五層則具有一系列小型獨立辦公室,會議室和儲藏室。充滿自然光線的中庭在各層空間之間建立了透明的視線,鼓勵每個人進行互動。
該項目新的現代工作環境為培養未來的設計師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希望通過設計創造一個滿足團隊潛在需求的現代化工作環境。這是是園區回收計劃的第一步,而在改造中探索的關於新舊元素的對話,在保留原始建築遺產的同時,能夠展望未來,則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共享工作室空間
▼會議室
▼辦公室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開始努力擴大研究和創新能力,同時保持其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這造成了工廠翻新和翻新的趨勢正在上升。通過重建和保留,工廠的改造建立了歷史與未來之間的聯繫。
項目圖紙
▼新舊平面對比
▼4層平面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