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長拳、規定拳、形意拳,紛紛登場。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擦亮體育健身優勢品牌,創建「河南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12月27日,由河南省許昌市體育局主辦、許昌市武術運動協會承辦的2020許昌市傳統武術交流比賽在許昌市木易影視培訓基地舉行。來自全市的20支隊伍、260餘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及武術愛好者同臺切磋,為廣大群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武林大會」。
此次比賽分為團體競賽和個人競賽兩類。其中,個人競賽分為幼兒組、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成年組和老年組,最小參賽選手年僅5歲。本次比賽涉及少林拳、長拳、規定拳、形意拳、太極拳、劈掛拳、傳統短器械等多個類別。
少林拳是中國傳統拳種之一,得名於少林寺,是在中國古代健身術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武藝之長而形成的拳術。作為一個最有影響的流派,少林拳以其剛健有力、樸實無華和利於技擊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相信不少70後都記得電影《少林寺》吧,劇中李連杰的精彩表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長拳即傳統北派武術中的一部分拳術。查拳、華拳、炮捶、紅拳均屬長拳之列。國標武術長拳吸取了查、花、炮、紅諸拳種之長,把長拳類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各種拳械套路。它的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迅靜定,節奏分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規定拳,顧名思義即規定套路,全稱為國家規定拳,是由原國家體委及其組織機構或有關部門統一編制的套路,20世紀50年代有甲、乙組和初級套路,以後又有"少年拳""青年長拳"等面世。1989年第11屆亞運會又開始創編出國際武術比賽競賽套路(第一套)。
形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劈掛拳是典型的長擊遠打類的傳統拳種之一,屬於傳統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遠。古稱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稱劈掛掌,擅長中,遠距離克敵制勝,講究放長擊遠,它將中國武術"一寸長、一長強"的技擊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於技擊空間的控制,講究遠則長擊,近則抽打,可收可放,可長可短,劈掛拳發展至今,技術體系完善,內容豐富多彩,拳械全面,不愧為武術的瑰寶。劈掛拳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你還了解哪些武術?歡迎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