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愛玲,很多文字描述她,說她孤傲,說她冷漠,說她不合群,所以一生悲涼。
其實張愛玲只是運氣不太好,沒有出生在安穩的家庭,也沒有遇到用心愛她的人。
在她歷過的人生裡, 「愛」都成了「債」了,她一生似乎都在還債。
小的時候,她母親在她四歲就丟下她,去了國外留學。
在她八歲時,母親才從國外回來,只是回來後沒兩年安生日子,張愛玲父母就離婚了。
父母離婚後,張愛玲父親負責撫養她和弟弟,只是父親一直認為女兒是自己花錢養的,就必須對他言聽計從,就好像張愛玲欠了他不少。
張愛玲17歲時,父親與繼母因怨恨張愛玲與親母走得親近點,把張愛玲打了一頓,並軟禁了半年,這半年所受的屈辱和痛苦,張愛玲認為是在還父親那些養育之恩,自17歲被打被禁閉後,張愛玲基本與父親情斷,就連父親去世,也沒回去看一眼。
這是張愛玲還父親的債。
張愛玲父親(左二)
張愛玲從被軟禁的家裡逃出來後, 就投靠了母親,只是母親對她並不好,總抱怨張愛玲花了她的錢,導致她不能過精緻生活,她常常對張愛玲說,就是因為你,所以我喝不了咖啡,就是因為你,所以我買不了新衣物。
那麼高傲的張愛玲,為了求學和生存,她咬著牙忍受母親的陰陽怪氣,一直到考上香港大學。
在香港大學的張愛玲,拼命讀書,拼命寫書,拼命賺錢,她覺得錢真的太重要。
她永遠忘不了向母親要錢的難堪和委屈,她想快點賺到足夠的錢,好還給母親,終於,她靠一些稿費積攢了一點錢,她把這些錢換成金條,然後她把這些金條拿去給母親,她母親看到那些金條,忍不住哭了,對張愛玲說:「就算我曾經待你不夠好,你也不必這樣對我啊,虎毒不食子曖。」
這是張愛玲還母親的債。
張愛玲與母親
後來,她遇到胡蘭成,他們相戀,結婚,期盼日子可以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只是胡蘭成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和背叛張愛玲。
於是,張愛玲對胡蘭成徹底死心絕望,她給胡蘭成寫了一封訣別信:
「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張愛玲還隨信附上了30萬元,那是1947年,30萬是一筆巨款。這是她寫的名作《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
很多人不理解張愛玲為何給胡蘭成30萬元,其實也是在「還債」。
她與胡蘭成相戀時,胡蘭成曾給過她一箱錢,她當時認為這是愛情,也被這一箱錢打動了,畢竟她的父母從未對她如此大方過。
但是沒想到,她想要廝守一世的胡蘭成,竟是這般薄情和濫情,她在與胡蘭成訣別時,寄去這30萬,不過是不想欠胡蘭成的任何債,她不過是不想與胡蘭成有任何牽扯了。
從她的信就可以看出來,她早對胡蘭成失望了,但為何1947年才提出斷交?估計是沒存夠30萬,她一早就確定要把這筆錢給到胡蘭成。
還了這筆債,她和胡蘭成從此以後就是橋歸橋,水歸水了,而事實,張愛玲確實再也沒見過胡蘭成,就連胡蘭成想方設法得到的聯繫方式,給張愛玲去的信,張愛玲也都不再看了。
這是張愛玲還胡蘭成的債。
張愛玲與胡蘭成
張愛玲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沒什麼錢,因為她前半生遇到的愛或情,總是讓她覺得是一筆債,她要還的,有點錢,她就要還債。
所以,為什麼後來的張愛玲給人感覺涼薄,孤僻,因為她那顆心,從4歲母親離棄她開始,到後來戀愛結婚,一直積澱著自己最親最愛的人給予的「傷和痛」。
缺愛,被棄,被嫌,後來被愛人背叛和傷害,她的前半生一直在承載著我們所不能想像的痛苦和悲涼。
而張愛玲的後半生,就因為遇到賴雅,並接納了賴雅在異國給予的溫情,所以在賴雅結婚不久中風癱瘓後,也依然不離不棄地照顧,直到他離世,這過程的煎熬和痛苦,我們是無法想像的。
她也是在還債,只是賴雅的債,是情債。
原創不易,請點個讚,感恩!
作者:藏花度,有些人因事而名,有些事因人而典,書寫這些那些被隱藏的世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