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程式設計師,分享職場身邊事,每日一更,關注我,助你快速成長,早日升職加薪~
原創首發,侵權必究 文/職場充電屋
2020年,要不要在上海買房?這是我和先生最近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相信也是很多像我們一樣在上海打拼的工薪族比較關心的話題。
我和先生在上海打拼幾年,今年剛滿足上海限購條件,有了房票就要開始考慮買不買的問題。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在消費上似乎謹慎了很多,尤其是像購房這樣大額支出的消費情況。我自己也不例外,感覺更焦慮了,年初的時候頻繁報出失業還不上房貸、公司降薪、經濟壓力大等等情況,給我打了一劑預防針,對買房這事更加慎重了。
那到底能不能買?要不要買?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的:
1、 購房資格
眾所周知,上海限購政策非常嚴格,上海戶籍:
以家庭為單位,每個家庭可以購買二套房產,單身可以買一套房產。2011年1月28日前和父母共有的房產,可以有2套計入父母的套數認定。
非戶籍購房政策如下:
1、外地人已婚在上海只能購買1套(商品房)住宅房;2、非戶籍家庭限購一套上海住宅,但夫妻雙方必須至少有一人社保或個稅,任意一方提供在上海63個月內繳滿60個月的社保單或稅單可以買一套房產;3、外地人在外地的房產不計算在內,只要上海沒有房產就可以購買;4、居住證滿三年(免交房產稅)所需證明: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收入證明、納稅證明、居住證。
根據相關政策可知,要在上海買房,前提條件就是滿足上海購房政策,拿到購房的房票。同時通過相關政策可知,如果既沒有上海戶口也沒有結婚,那在上海沒有購買商品房的資格,除非購買公寓,但公寓通常是不建議買的,原因以後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介紹。
2、 擁有足夠的首付款現金流
有了購房資格,接下來就要盤點和梳理家庭資金情況,畢竟上海的房價很高,如果沒有一定的資金量的話,是很困難的。
建議先梳理家庭積蓄情況,有多少現金是購房可以用的,除此之外在梳理家庭人脈資源,比如自己小家積蓄不夠的話,有沒有「六個錢包」的支持,朋友能否幫忙,盤點總共能拿出多少現金作為首付,能買什麼地段,多大戶型的房子,做到心裡明白。
這裡大家要記住,不能加杆杆買房,量力而行,考慮購房時也要把孩子教育、父母養老等問題考慮進去,不要因為自己買房,而降低全家人的生活質量。
3、 房貸月供壓力測試
在購房前,評估自己的月供還款能力,分析工作穩定性,收入持久性,儘量想到最壞的情況,比如家裡突然沒有經濟收入了,還有能力支付房貸嗎?如果一直沒工作,能支持多久?
比如我和先生討論的最壞的情況是:假設我們都沒工作了,完全沒收入,家裡因為買房也沒太多積蓄,那房子是否會被銀行收走,我們結合目前公積金帳戶餘額來進行分析,多少範圍內的房貸,靠公積金帳戶餘額能支撐幾年,這樣測試之後,感覺房貸壓力就不是很大了,也沒那麼焦慮了。
同時我計劃房貸控制在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樣的話前幾年靠公積金還款,每個月還能有結餘,假設後面真有什麼突發情況,也能做到手有餘糧心裡不慌,也不會因為買房降低生活質量。
4、 是否為剛需
這幾年房價控制趨於穩定,並且在今年疫情之下國家絲毫沒有要鬆綁的跡象,反倒是對個別城市的試探行為進行了更嚴厲的控制,從目前的情況看,靠投資房產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相反可能要承擔賣不出去或降價風險,所以說投資不建議入手,或者說投資的話對地段更加有考究了。
但如果是剛需的話,那如果滿足前面三條,隨時可以入手,畢竟剛需是自己居住的需求,住自己的房子總是比租房要安心的多,幸福感也會有所提升。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最近對是否在上海買房的幾點分析和總結,分享給大家作為參考,如有不夠全面的地方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
祝每一個在上海奮鬥的外地人,都能在上海擁有自己心儀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