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7日,近萬人從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凱旋廣場(原馬雅可夫斯基廣場)出發行進至市中心的劇院廣場並舉行集會,紀念十月革命89周年。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輿論基金會開展的民調顯示,全國11%的人還在慶祝十月革命,人數不算多。
但關於那場革命,列瓦達中心的調查顯示:40%的俄羅斯人認為,它對俄羅斯的正面影響多過負面。29%的人持相反觀點。55%的受訪者稱,十月革命「開闢了俄羅斯民族史的新紀元」,「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發展」。只有26%的人認為,十月革命「阻礙了民族發展」,「是俄羅斯的災難」。多數人對於那場革命的發起人和組織者的態度是:58%的俄羅斯人相信,列寧在國家歷史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持相反立場的人只佔這個數字的1/3。
但遠不是所有人都想返回那個時代。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的民調顯示,只有4%的俄羅斯人願意生活在史達林時代。這些主要是上了年紀的人。1/4的民眾更希望回到勃列日涅夫當政的「停滯時期」。52%的受調查者對生活在當代俄羅斯感到滿意。而前幾年只有39%的人這麼認為。
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思想在現代仍具有很高的吸引力。46%的受訪者對在俄羅斯構建社會主義的設想心懷憧憬。
懷舊風在社會上依然存在。列寧墓、史達林式高樓、地鐵站裡幸福的工人和集體農莊成員像以及充斥電視螢屏的蘇聯時期的激進影片,當然還有領袖雕塑———這一切都讓我們回想起過去的歲月。
列寧像過去和現在都屹立於俄羅斯各個城市。僅在莫斯科就有70處之多。一些地方還在豎立新的雕像。伊希姆市表現得最為突出,2003年在市中心重新豎立起史達林的雕像。去年,伏爾加格勒甚至在馬馬耶夫崗建立了名為「全體人民的領袖」的博物館。巴爾瑙爾市計劃於今年12月在史達林生日那天豎立新的紀念他的雕像。
此外,給人的印象是,對過去進行修正的趨勢近來愈發明顯。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新歷史教科書的編纂。書中提到,「蘇聯不是民主國家,但它為全世界成千上萬人提供了良好公正社會的範例」。
俄羅斯修改教科書內幕
10月1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總統普京參加節目期間聽取民眾提問。當天,普京在電視和廣播直播節目中回答民眾提問時說,俄軍將裝備更多「白楊-M」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且正在研製新型戰略武器,俄將於2008年新增一艘戰略核潛艇,2015年開始生產第五代戰機。新華社發
《世界知識》雜誌:修改教科書問題是在兩個月前出現於俄羅斯報端的。2007年6月21日,普京總統對出席全俄社會科學教師大會的代表講述了自己對當前中學社會科學教材(包括歷史教材)的看法。他認為,當前俄羅斯「實際上沒有深刻和客觀地反映我們社會現代史事件的教材」,「歷史和社會學的教材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對最近時期的闡述是抽象和矛盾的」。
普京重編歷史教科書 宣揚愛國主義積極看待蘇聯
中新網消息:普京政府最近正在開展對俄羅斯歷史教科書的重新編寫工作,並計劃於今年新學期開始投入各中小學使用。普京政府在這部新的歷史教科書中大力宣揚愛國主義精神。俄羅斯今年夏天通過了一項新的法律,授權俄政府全權負責學校使用的新的歷史教科書的重編工作。
普京保衛蘇聯紅軍尊嚴 努力維護蘇軍烈士陵園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總統普京將籤署《永遠紀念祖國烈士》的命令,決定在全世界14個國家建立蘇軍烈士陵園保護中心。俄國防部毫不隱諱地透露,愛沙尼亞拆遷蘇軍紀念碑事件直接促成了上述總統令的出臺。
普京展示的不僅僅是肌肉
《世界知識》雜誌:如果將2007年俄羅斯一系列強勢舉動僅僅理解為是俄羅斯向世界炫耀武力、是要重新回歸「冷戰」,那就過於簡單了。英國《泰晤士報》在評論普京赤裸上身這個生活細節時稱,「這是1939年蘇德條約籤訂以來,俄羅斯領導人最大膽地表現政治自信」。實際上,普京向世界展示的不僅僅是健壯的肌肉,更是一個重新崛起的大國的內外訴求,以及俄羅斯對後冷戰時代國際關係發展的思考。
俄羅斯的「肌肉」有多強
《世界知識》雜誌:從國家意志上看,經過艱難探索,俄羅斯的發展道路已基本明確,普京第二任期提出的「主權民主」思想是新世紀俄羅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主權民主」在理論上填補了蘇聯解體造成的理論缺失和「信仰真空」,推動了俄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重建。在「主權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強國理念已經在俄羅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