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成都大運會開幕還有
359天
2020年1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極核」之一的成都,將在2021年迎來世界第31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跨步邁向「極核城市」行列時,大運會對成都意義遠超體育本身,迫切需要這一次大型體育賽事為成都注入新的活力,激發新的提振動力,進一步提升城市極核效應,形成撬動新時代中國經濟「第四極」發展升級的強力槓桿。
《先鋒》雜誌8月刊邀請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羅來軍,為大家闡釋舉辦世界「大運會」將給成都帶來哪些機遇?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精選摘編
「大運會」促進經濟繁榮
第一,為成都經濟好轉再添新機。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席捲全球,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受到重創。在這種充滿嚴峻挑戰的大環境下,一座城市的韌性顯得尤為重要。
成都憑著一份韌性,在上半年經濟數據展現中顯得格外「閃亮」。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成都在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為-3.0%的情況下,在第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總量達到8298.63億元,在全國除直轄市以外的城市中排名第4位。其中一二三產業GDP佔比分別為2.6%、30.9%、66.5%。除第三產業外,第一、二產業GDP同比都有所增長。大運會的召開,將為成都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增加新的發展機遇。
第二,加快產業發展。根據以往各大城市舉辦全球性體育賽事的經驗及統計數據顯示,大運會在成都舉辦將極大地促進這座城市在商業、餐飲業、旅遊業、公共服務等行業的高速發展。在大運會前期籌備建設階段、舉辦階段、賽後階段都會使第二產業、第三產業GDP增加值快速增長,從而提高在GDP總量中的佔比並增加GDP總量,帶動一連串經濟數據全面飄紅。尤其是第三產業所受到紅利最大,其中房地產業、餐飲、旅遊、商貿等快速形成完整的服務產業鏈,將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
首先,在成都大運會前期籌辦期間,通過興建各類基本保障性設施、現代化體育場館等工程促進了建築行業的發展。在修築體育設施的同時,其他第二產業行業也將隨之升溫,包括裝備製造、水電氣供求,等等。通常也會依託舉辦體育賽事的建設成果,在場地周邊優美環境位置開發商住樓盤、修建體育公園、布置大專院校,這也是成都第二產業發展的另一增長極。
其次,大運會舉辦期間會給成都帶來更多經濟紅利。屆時,成都市內及周邊人流量將急劇增長,酒店住宿、餐飲、旅遊、交通運輸、服務業、娛樂活動等第三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成都這座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歷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將在大運會舉辦期間,對第三產業各個領域的消費實現快速增長,充分放大「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拉動效應,進一步擴大第三產業在目前GDP總量結構中的佔比。
第三,促進GDP總量增加。大運會賽事對成都的第二、三產業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實現產業增加值在短期內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會對第二、三產業在總量GDP中的佔比結構產生影響。第三產業所受到的積極促進作用要大於第二產業,將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的經濟結構佔比。不斷做強做大第三產業,從而拉動成都GDP攀升,使成都這顆「極核」釋放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先鋒》雜誌8月刊
編輯 冉暉昱
製圖 冉暉昱
校對 羅夢丹全威帆
審核 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