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姜雪芬
最近煎餅又搶了一波風頭。《中餐廳3》未播先火,網友曬出路透照,黃曉明正在義大利街頭攤煎餅。
說起煎餅,那可是山東最硬核美食。
水加面和成糊,打個「太極八卦掌」,攤熟,輕薄如蟬翼,考驗後槽牙咬合力,似能卷進天下美食,菜、肉混搭風味更佳,美味而霸氣。
在煎餅產地,越來越多年輕人盯上了家鄉美食,開起網店賣煎餅。
他們有的自稱很喪且無趣,對車房無貪念,對時尚歌曲、流行明星、網紅無感,每天潛心篤志,翻來覆去研究賣煎餅;有的是離異媽媽,立志通過煎餅,活出精彩人生……
在當地人眼裡,正宗的山東煎餅門分三派,曲阜酥煎餅,滕州菜煎餅,泰安、臨沂的煎餅。他們獨愛最後一種,看似一張紙,簡單中帶著霸氣,野蠻中混著質樸,一如他們想要的人生,烙進粗獷和柔情。
硬核美食
2015年,《馬向陽下鄉記》熱播,煎餅多次在劇中出現,賺足眼球。彼時,在煎餅產地,嗅得這波商機,在網上大規模銷售煎餅的商家並不多。
看到熱度漸漲,銷量增加,嶽明長舒一口氣,這樣的場景,他已等了三年。
幾年前,受金融危機影響,家族板廠生意破產,欠下不少外債,他與妻子離婚。茫然之際,吃著煎餅時,他記起祖輩講述的抗戰經歷,對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百姓烙煎餅擁軍、支援前線的故事印象深刻,立志用煎餅,打贏一場戰役。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張煎餅、幾根鹹菜,支撐人們度過艱難歲月。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網絡購物愈加便利,美食琳琅滿目,但當地人依然習慣、喜歡一日三餐吃煎餅。有人即便遠離家鄉多年,也常常讓親人郵寄手工煎餅。
嶽明在淘寶上開店銷售煎餅。他與幾家當地的線下小作坊合作,根據當天網絡訂單,靈活採購。最初訂單量小,並無備庫存之憂。
但好景不長,生意迎來挑戰。當地人喜歡現烙現賣,線下渠道常常供不應求,40、50歲以上的中年人,多在凌晨3、4點開工,趕製煎餅。夏天炎熱,爐子烤得人滿頭大汗,年輕人不願意學習烙煎餅,
隨著線上訂單量增加,小作坊產能不足短板凸顯,合作著實吃力。他尋求與外地大廠合作。
但聽到十幾、幾十萬元的年銷售額時,大型食品企業拒絕供貨,稱不值得專門開闢一條手工生產線。一番溝通後,嶽明自費採購機器,企業負責在當地招募約80人,這才敲定了合作。
生意漸入佳境,產品最火爆時,他用兩個月賺了50多萬元,年銷售額增長到近500萬。幾年時間,他幫家裡還清了幾百萬元債務,還購置了兩套房子,通過相親,開始了一段新感情。
硬核人生
和嶽明不一樣,負責打包、發貨、客服工作的嚴麗,最近的生活有些糟糕。不久前,她與丈夫離婚,煎餅生意一分為二,一人分得工廠,一人分得網店。
她今年33歲,有一個5歲的兒子。成為全職媽媽後,她的全部生活為圍著孩子轉。早前,店鋪生意由丈夫負責,她偶爾協助打理生意,日子過得簡單、幸福。
但突如其來的變化打破了這種幸福。對感情極為認真的她,無法接受丈夫「不可饒恕的錯誤」。雖然老一輩秉持著「勸和不勸離」的理念,諄諄教導她經濟不獨立,日子比想像的更艱難,她依然堅持自我,提出離婚,房子、孩子也被判給了男方。
負責老喬家商貿網店後,她從一頭霧水到親自跑工廠,搞定進貨、運營、售後等流程,日子過得忙碌、充實。她在小區底層租下了一個車庫,放置了一臺電腦、幾個馬扎,當作電商辦公室,同時兼顧線下銷售。
那時,她的同齡人多到工廠打工、當快遞員,月收入達六千、八千元。在煎餅工廠工作的50多歲的中年女士,月收入也有四千元。她愈加堅信只要人勤快,願意往前衝,生活總有一條出路。
合作的工廠以生產發酵煎餅為主,在麵糊中加入小米、高粱、玉米、大豆等,口味偏甜。為了迎合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她在莒南老家擴展了一條原味煎餅生產線。
去年,煎餅年銷售額創新高,超過其丈夫負責時數字。這一生意月收入並不遜於打工族,她決定幹出一番事業,在向著購置新房的目標努力。
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嚴麗的父親話不多,正坐在馬紮上,疊著一包50斤的煎餅。門外,車子後座上,還有幾大包或紫米色、或小米黃色的煎餅等待分疊。他幾番催促女兒將煎餅抱回屋子,略顯焦慮。
和其他父母一樣,他雖沒有直接表明,但不難看出,也在一直為女兒的終身大事操心。
在老家,他曾靠養豬、養鴨,種地謀生,一年下來能有幾萬元收入。搬到女兒「家」後,他期待助生意一臂之力,但因年近60,學起網際網路來著實吃力,至今未熟悉拼音打字,只得做些力所能及的打包、照看等工作。
生意上的挑戰不止這些。線上商家增加,同質化競爭激烈,對售後服務等要求越來越高。
產品採用真空包裝,不添加防腐劑,保質期可達幾天,但外省消費者佔比近3成,遇到南方空氣溼度大,連續陰雨天時,買家儲存不當,產品易發黴、變味;消費者口味不一,對甜度感知不同,對產品銷量影響大。
為了擴大規模,打造品牌,今年,嶽明新開了天貓店,找了專業人士設計圖片,進行文案創作,以求突出特色。他不放過潛在買家的任何一個問題,用筆一一記錄,將答案加到詳情頁裡,縮短買家決策時間。
但在外人看來,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生意人,甚至有些怪。
有甘肅的近80歲老人品嘗到煎餅後,打來電話,訴說當年上山下鄉的經歷,至今未能回歸故土,這是他思念了幾十年的家鄉味,一塊煎餅解鄉思,他欣喜。
但有消費者提出購買煎餅,旅遊時帶到國外,或諮詢其寄到海外時,他斷然拒絕,稱給多少錢也不賣。
他90多歲的大爺爺是一位老兵,參加過孟良崮戰役,臺兒莊戰役等,他聽過太多次「一個排,一回頭只剩下了自己」的經歷。如今老人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再也無法講起煎餅支援前線的故事。老人每天樂呵呵笑著,最喜歡坐在三輪車裡到熱鬧大街上看人來人往。
他想用煎餅,向那些曾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的人們致敬,提醒自己像戰士一樣勇往無前,珍惜當下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