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下,領悟到37條人生心得,勝讀10年聖賢書!

2020-12-20 Battle先生

2020年,鼠年,註定是不太平的一年。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14億人居家隔離!在家修行!本人領悟到37條人生心得,勝讀10年聖賢書!

1、在鄉下得有套房有塊地,住在鄉下才有吃有喝。

2、物業很重要,買金牌物業小區。

3、如果有條件,所有臥室做成套間,即一個臥室一個衛生間。

4、不要買高層,一旦封樓。電梯不能走,上樓是件困難的事。

5、90%以上的會都是可以不開的,剩下的10%也可以在網上開。

6、所有工作是可以在家裡幹的。

7、所有學生是可以在家裡上課的。

8、養閒人的工作崗位是可以沒有的。

9、許多小毛病和莫名其妙的病,是可以不用去醫院就自愈的。

10,戴口罩在家也是可以緞煉身體的。

11、許多的差是可以不出的。

12、所有實體生意都可以在網際網路完成的。

13、所有人都可以在家做直播賺錢。

14、所有明星偶像是可以不追的,不理他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15,經常做飯,廚藝一定會提升。

16、許多飯局、聚會、訪親探友都是可以沒有的。

17、許多飯館是可以不上的,許多菸酒是可以不沾的。

18、很多亂七八糟的娛樂消遣是可有可無的。

19、大媽的廣場舞是可以不跳的。

20、網紅飲料是可以不喝的,偶像是可以不追的。

21、口罩和消毒液成了硬通貨。

22、春節街上冷清得寒心。

23、餐飲店關門歇業,慘不忍睹。

24、春節幾乎所有風俗一律改掉。

25、旅遊業步入冰封,從業人員還貸難!

26、有些人成了重點保護對象。

27、出門成了高風險事情。

28、小區與小區之間幾乎成了遙遠的距離。

29、老闆成了最鬱悶的職業。

30,全國的人民幣在銀行消毒14天。

31、打工族獲得了以前夢寐以求的最長假期。

32、醫鬧事件幾乎消聲匿跡,誰敢不尊重醫護人員,就是全民公敵。

33,娛樂業停擺,從業人員失業。

34、人們不再追崇名人明星,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成了全民的頭號「明星」。

35,網紅進一步興起,小廠家通過網絡賣貨銷量大增。

36,醫務人員,軍人,真才實學的科學家才是國家棟梁。

37,中醫藥以90%的治癒率,中醫再次崛起。

你認同哪幾條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文明創建】讀聖賢書 做文明人
    【文明創建】讀聖賢書 做文明人 2020-04-23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祖宗說的10句老話,領悟透徹,勝讀十年書!
    老祖宗說的10句老話,領悟透徹,勝讀十年書!1. 貧寒休要怨,富貴不須驕。雖然家庭貧困,單頁不要怨天尤人,即便富貴了,也不要驕傲放縱。我認為無論是貧賤還是富貴,都應當保持著一顆平常心,泰然處世。2.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 《增廣賢文》10條哲理名句,品讀聖賢的智慧,有益人生
    《增廣賢文》是古代聖賢文獻中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且語句通順,易懂,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1.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前一句說枯木到了春天又會從新生枝發芽。比喻在絕望中重獲生機。後一句慨嘆人生易老,青春不再。4.少而寡慾顏常好,老不求官夢亦閒。人如果年輕時能節制嗜欲,氣色會很好。老了不想當官了,連做夢也會會安閒。
  • 讀一讀聖賢書,讓疫情後的您擁抱嶄新的人生!
    那麼,如何做個有志趣的人, 才可以清晰地去找尋人生的方向,與愛的人攜手共進,快樂一生呢?筆者建議:有時間的時候,請一定用心讀讀經典書,生活就如同一潭波瀾不起的湖水,而讀經典書就仿佛投入水中的石子,可為您攪出一片如夢的心境。
  • 「讀聖賢書,認識世界和自己」
    從廣義來講,從北宋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整個漫長的800多年,歷經宋、元、明、清四代,中國文化的主流就是所謂的「理學」。從狹義來講,一般是指「二程」和朱熹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即所謂的「程朱理學」。 景海峰表示,從廣義的角度而言,這800年明顯是跟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生活內容最為接近的。換言之,現在所講的「理學」,跟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一脈相傳的。
  • 張家界市中心血站:「讀聖賢書,做文明人」主題讀書活動來襲
    紅網時刻張家界10月9日訊(通訊員 李捷 徐亞欄)自2019年正式策劃讀書活動以來,張家界市中心血站已經連續兩年按照既定計劃和目標定期組織開展。近日,2020年度第三期「讀聖賢書,做文明人」的主題讀書活動已正式上線。
  • 讀聖賢書,三觀正——讀經傳則根柢深
    《錢氏家訓》有言:「讀經傳則根柢深」。「經傳」是指儒家經典和解釋經典的傳,以及佛家的經文,簡而言之就是聖賢之言。「根柢深」就是根基深厚,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三觀正。《錢氏家訓》教導我們多讀聖賢書,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莊子那種飄逸逍遙、那种放縱、那種馳騁的人生態度吸引我。@張艾嘉:字典是我這幾十年來最不可缺少的書。胡曉梅:那你說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許知遠:創造一個更良好的自我,和一個更良好的社會,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胡曉梅:讀聖賢書不就為當官嗎?許知遠:因為我從來不在那個系統裡面,所以我沒有那套。胡曉梅:讀聖賢書不是為了科舉嗎?當官不就為了掌握權勢嗎,掌握權力就可以造福。
  • 書法家傅國欽:讀聖賢書 行仁義事
    我深深懷念98歲時去世的老書法家傅國欽,他告別人生已有13個年頭了。老人家送過我一幅書法作品:讀聖賢書,行仁義事。他老人家一輩子也是這樣做的,他讀過很多書,做過很多好事。 傅老的漫漫人生,是一本厚實的書,細細品讀,能感受到他的人生態度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在書贈給我的《心裡話》中道:「衣不要錦繡,只要適體的布衫;食不要膏粱,只要充飢的素餐;屋不要雕梁畫棟,茅棚子整頓幾間。」
  • 傅斯年——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的這段話,在他說出口的時候便有聲,至民國才落地,至今仍能聽到迴響。民國的讀書人多是有才華的,這毫無疑問,胡適,梁實秋,無論身在哪個國家,都可以安穩地做個上層人物,過一種令人豔羨的富裕生活。
  • 中學生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以《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為例
    章敬平的《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陽春白雪的人可以讀,下裡巴人也可以讀,學者教授可以讀,中學生也可以讀。這樣的書,就是雅俗共賞的書。雅俗共賞的落腳點在於「俗」,難點也在於「俗」。這個「俗」,是通俗的俗,而非庸俗的俗。
  • 讀聖賢書 做文明人
    讀聖賢書 做文明人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0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   蒼南新聞網6月5日消息:6月3日,龍港實驗中學舉辦「讀聖賢書,做文明人」為主題的大型國學《弟子規》誦讀比賽及表演活動。
  •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我每每都會想起許知遠問蔡瀾的那句話: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蔡瀾不答,喝酒。女兒出生前我偶然機會買到兩瓶酒,存起來,作女兒紅。希望女兒隨她母親,起碼可以享受到喝酒的樂趣。我從不喝酒,過敏體質,面對酒總是無力感。
  •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那張剛剛出土的表情夾帶著從1840年的中國到這個時代的感傷,他不斷追問著蔡瀾:「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 2020年「我抒我讀」名家閱讀分享會舉行
    大洋網訊 近日,由中共廣州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廣州日報主辦,扶光書店協辦的「2020年『我抒我讀』名家閱讀分享會——穿越百年 見證廣州『十三行』傳奇」在廣州中環廣場扶光書店隆重舉行。著名青年作家阿菩攜力作《十三行》系列與廣州讀者相聚於扶光書店,同享精神食糧,共度閱讀時光。
  •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就是你的人生,讀經典不迷茫
    於丹從2006年起在《百家講壇》講《於丹〈論語〉心得》,在國學大師們的眼中,於丹根本就沒有讀懂《論語》,但在眾多的聽眾裡還是引起一陣狂熱的追捧,因為他們也沒有讀過《論語》。於丹用講小故事的方式討好觀眾,沒讀過《論語》的人以為聽懂了於丹講的故事就是聽懂了《論語》,買了於丹的書就是接觸到了經典。 於丹受到批評最多的便是對於經典缺乏敬畏之心。
  • 讀聖賢書能幫助我們開悟
    點左下角[閱讀原文]處進入中國彌陀村mituocunorg+電臺+網盤+海量經典聖賢教育影音資料下載
  • 《天道》丁元英的10句經典語錄,勝讀10年書,值得中年人用心體會
    《天道》丁元英的10句經典語錄,勝讀10年書,值得中年人用心體會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天下之論道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得一個情字。
  • 你不可不知的12條狼道生存法則,勝讀10年書!(行走社會必備)
    以下分享行走社會,你不可不知的12條狼道生存法則,勝讀10年書!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一、狼具有極強的抗挫折能力和旺盛的鬥志,在身體上或許會被擊敗,但在精神上永遠不會被擊倒。一個人,要想在社會混出頭,不可能不經歷挫折和傷痛,只有像狼一樣,保持鬥志,遇挫越勇,才能真正為自己拼的一線機會!
  • 讀經答疑:用一份靜心讀聖賢經典
    突然,有一句話跳入腦海:「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那麼,對於經典呢?原來,「經讀千遍,其義自現。」這樣就進入我們討論的第二個話題:怎樣深入經典,融會貫通?這些道路我們通過自己的感知,覺得某一條是從家門到單位的,某一條是我到商場的,某一條是到旅遊景區的,某一條是回老家的……而對於別人來講,我從家門到單位的,也許是他到某商場經過的一段而已,或者不是完全的一段,而是部分,甚至什麼關係也沒有,但是某一天他無意之中會經過,雖然經過但是心中一點印象也沒有,雖然沒有但是這條道卻實際存在,並且對於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條道,幾乎每天都要走好幾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