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怒批政府:想打贏中國?你連巴基斯坦都打不贏

2020-12-14 轉管炮

近日,印度軍事專家公開撰文聲稱:印度打不贏中國,因為印度連巴基斯坦都打不贏。

這一驚人言論,並非空穴來風,迅速獲得了許多印度媒體的刊發與評論支持,兩位作者因此也名聲大噪。

這兩位作者,索爾尼和瓦哈伯的最主要作品是專著《我們門口的龍——用軍事手段控制中國》。書中詳細描述了他們對印度軍事力量存在的多種嚴重問題的分析,以及印度軍隊目前無法戰勝巴基斯坦或者中國的解釋。

索爾尼和瓦哈伯主要闡述了以下觀點:

一、印度軍事建設比巴基斯坦落後了一個級別

為什麼被印度一些媒體稱為「強人」的莫迪,以及印度進口的名目繁多的先進武器裝備,無法制服人口、國土處於弱勢的巴基斯坦呢?

索爾尼和瓦哈伯給出了驚人的答案:因為巴基斯坦擁有的是「軍事力量」,而印度僅僅擁有「武裝部隊」而已。

他解釋說,印度目前的軍事水平,僅限於組建作戰部隊、裝備使用武器裝備;而巴基斯坦則已經進入了能夠優化各個軍種配置、最大化戰鬥力的階段。巴基斯坦的軍事力量,已經能夠根據具體對手的情況,判斷出各種威脅的整體關係,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作戰體系建設發展,並藉助由此獲得的戰鬥力,主動選擇的對己方有利的作戰模式和領域,從而實現以己之長擊敵之短的目的,擊敗或者遏制對手——也就是印度。而印度則是長期的在簡單的堆砌人員和武器數量而已。

印巴戰爭中印度空軍未佔優勢

二、印度領導階層缺乏對軍事的基本了解

兩位作者指出,印度政治高層必須改善對軍事事務的了解深度,轉換對軍隊建設的考慮角度,從發展軍力的角度進行思考,而不是從政府事務(例如財政預算)的角度進行思考。他們都認為,目前莫迪政府的國防戰略與軍事建設方針,與外交工作一樣,處於務虛多過於務實的階段,無法應對的印度遇到的挑戰。

索爾尼指出,印度的國家安全形勢並不好。除了與巴基斯坦、中國等鄰國存在一定的地區利益衝突與領土糾紛,還面對著近年日漸惡化的小股非法武裝組織的侵擾。瓦哈伯則說,實際上印度與中巴兩國的矛盾是一回事,印度政府必須綜合的、一體的妥善解決相關問題,而不能期望單獨的與其中一國對抗或者妥協。他還特別強調了印度要員們必須充分重視中巴兩國武裝力量在聯合作戰與戰略合作上的最新進展。

他認為,印度各種軍事組織甚至遠遠說不上政府的一部分,軍隊和政府的距離遠大於其他國家,這使得軍隊無法在軍事建設的問題上影響政府的決策。絕大多數強國通過政府的國防部門來實現政府與軍隊的緊密結合,可是印度在這方面則幾乎處於一種各自為政、互不關心的狀態,國防部的作用往往只是把政府高層的決策直接強加給部隊而已。索爾尼舉例說,雖然印度是核武國家,但政府裡幾乎沒有誰懂得核戰略,也不了解巴基斯坦的核戰略,結果就是印度雖然實現了核武器硬體突破,如何利用這一威力無限的武器來達成軍事、政治上的目的,卻仍接近空白。

他還指責了政府所謂的「按東方模式辦事,按西方模式思考」的思想,認為政府在缺乏足夠軍事力量的支持下,這一構思不過是空中樓閣。他再次指出印度領導階層只是按照自身的需求來規劃軍事活動,而不是按照軍事力量發展的需求來做出規劃。

三、印度軍隊應當「減肥」,將資源轉化為真實戰鬥力

索爾尼和瓦哈伯認為印度三軍必須大規模縮減非戰鬥部隊的人員數量與預算,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戰鬥部隊之中。

印度號稱擁有世界第四大的武裝力量,這主要是指人數眾多。據稱常規部隊總人數超過130萬人,國防預算達到468億美元。但是印度軍隊架構陳舊,甚至有許多土邦時代、殖民時代殘留的老舊人事體制,導致架構臃腫不堪。

例如,號稱世界第五大的印度海軍,竟然只有2000人的海軍陸戰隊編制,根本不具備真實的兩棲作戰能力。

印度空軍常常是被印度政府拿來作為政績的招牌,但瓦哈伯則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印度空軍在引進大量先進戰機後,依然非常缺乏足夠組成一支完整、平衡、整體性強的空中打擊力量的攻擊機、教練機、地面模擬設備、地空飛彈和最重要的空地作戰信息網絡系統。此外,印度僅為先進的進口戰機,空軍、陸軍之間卻沒有進行什麼空地聯合作戰演練,導致這些原本空空、空地能力完善的戰機在擔負著單純的國土防空角色。

作者稱如果這一狀況不獲得改變,1990年代的卡吉爾戰鬥中的窘況會再次上演:當時印度空軍、陸軍不但各自為戰,甚至連具體作戰行動都是完全割斷的——連名字都分開了,陸軍的叫做「維加」行動,空軍的叫做「安全薩加爾」。

四、印度政府迫切需要理順國內治安關係,減輕軍隊負擔

兩位作者提出印度目前日益繁重的國內治安任務,必須由半軍事或者警察部門負擔,而不是把國防軍用於這類繁瑣而特殊的任務。

專著中提出印度政府必須儘快與所有被邊緣化的國內族群展開深入的對話,特別是印度中部部族,以及東北部邊境的族群。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這些族群與其他佔據人數較大比例的族群的衝突,從而緩和國內治安形勢,避免不必要的消耗資源。目前在這些地區,印度軍隊部署了相當數量的軍人以備不時之需,作者認為這是很大的浪費。

綜上所述,索爾尼和瓦哈伯疾呼印度根本不具備戰勝中國甚至巴基斯坦的能力,政府應當迅速扭轉目前諸多的不利趨向,避免在可能的衝突中落敗,也避免在和平談判等場合中處處受制於人。

相關焦點

  • 印前警官:印度打不贏巴基斯坦,印網友:印度終於傳來理智的聲音
    印度前警官稱印度打不過贏巴基斯坦 說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那真所謂是不共戴天。被英國殖民後,印度一分為二成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形成印巴分治。從民眾衝突到暴力衝突,最後演變成武裝衝突,印巴兩國因領土主權問題打得不可開交。但論起兩國實力,無疑是印度更佔據優勢,而印度人一直以來也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最近,前印度警官「印度打不贏巴基斯坦」,這是為何呢?
  • [爆卦] 印度軍方要求96小時內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看臺灣PTT網民...
    吼哈,怕了嗎印度軍方高層要求96小時內打贏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印度日報》披露,印度軍方高層要求陸海空三軍同時打贏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場戰爭。報導稱,印度軍方認為,一旦開戰後的頭96個小時至關重要,要求96小時要同時打贏對中巴兩場戰爭,在此時間內逼中巴兩國接受停火談判。
  • 印度防長自信能打贏對華戰爭,奇葩理由:佛教曾長時間影響中國
    但毫無疑問,印度在軟實力和思想方面遙遙領先於中國,因為「佛教曾經長時間影響中國」。印度軍方一直鼓吹,他們在6月中旬和8月底的軍事衝突中打贏了中國軍隊。並認為,如果再次爆發全面戰爭,一定會打贏中國軍隊,洗刷1962年失敗的恥辱。在6月中旬的軍事對抗發生後,印度軍方加強了武器彈藥的採購和儲備行動。
  • 抗美援朝中,中國打贏了美國,可為什麼印度還狂妄的入侵中國呢?
    對於印度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中國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希望可以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可印度卻根本不聽,不僅不收斂,反而大肆入侵中國領土,被逼無奈下,中國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結果打得印度潰不成軍,如果不是中國放了印度一馬,那麼新德裡恐怕會不保。
  • 印度震懾中國想打贏 藏南建兩條隧道 快速調兵遣將!
    印度震懾中國想打贏 藏南建兩條隧道 快速調兵遣將!
  • 印度又有新動作,說能打贏兩線戰爭!網友:打單線都費勁還說大話
    不久前,巴基斯坦向邊境地區增派17個師的兵力部署邊境,搞得印度這邊高度緊張,還被迫將部隊後撤到安全地帶,釋放緩和信號。印軍放話能打贏兩線戰爭當時印度軍隊大多數都部署在北部邊境,接壤巴基斯坦這邊防禦力薄弱,才後撤安全地帶。一旦發生衝突,印度吃虧的機率很大。為此,印軍只能做出對等的回應,向邊境地區大規模集結。
  • 印度參謀長親赴拉達克:現在不是62年,有能力打贏戰爭
    錫亞琴冰川同時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控制,其中印度控制了大約三分之二的地區,而且主要制高點均被印度控制,巴基斯坦控制了其中較低的山峰,兩國對於錫亞琴冰川的實際控制線存在爭議。由於錫亞琴冰川位於克什米爾地區制高點,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兩國都在錫亞琴冰川駐有大量軍隊,其中印軍約5500人,巴基斯坦方面近2500人,自1947年印巴分別獨立後,這裡多次發生軍事衝突,而且由於自然環境惡劣,每年幾乎都有士兵被凍死。
  • 印度邊境部隊一團糟,還幻想打贏兩線戰爭
    印度軍方高層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公然叫囂戰爭,並且揚言要"同時打贏兩線戰爭",這針對的顯然就是我國和巴基斯坦。姑且不論雙方軍力的實際對比怎麼樣,印度軍隊如今卻連自己的最基本後勤保障都根本做不好。 根據印度《聯合新聞》網站的最新報導,就在之前印控克什米爾邊境線附近一處印度軍營的圍牆發生倒塌,飛落的磚石剛好砸中了附近的三名印度士兵。
  • 打贏兩線戰爭?印度超百萬大軍出現異動 白宮嘲諷莫迪開錯藥方
    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裡,印度先後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多次爆發領土管控衝突,幾乎是在三線同時開戰。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全球抗疫「壓力山大」的大背景下,身處疫情「風暴眼」且國內騷亂持續升級的印度,卻仍在不斷製造事端,激化矛盾,並造成地區局勢始終「高燒不退」。
  • 巴基斯坦資深記者:美國永遠打不贏這場反恐戰爭
    伊莫提亞茲·古爾:我認為9·11改變了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勢。過去的十年對多數巴基斯坦人來說,是深深痛苦的十年。眾多的暴力活動給巴基斯坦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單從數字上來說,平民和軍人的死亡人數就達38000人之多。巴基斯坦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碉堡式的國家,如果你到主要的大城市走一走,你就會發現圍欄、路障以及數不清的檢查點。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原標題: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所以,中國軍方從一開始就只是想打一場把敵人「打痛」的「有限戰爭」,而不是一勞永逸地解決邊境問題,從這一點來說,無論中國軍隊當時打到了哪裡,佔領了多少地方,撤軍都難以避免。
  • 印媒:要想超過中國,印度必須打贏這5場「戰爭」,現實卻很殘酷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將中國作為潛在對手,想超過中國。對此,印度媒體稱,要想超過中國,印度必須打贏這5場「戰爭」。據環球時報7月1日報導,《印度時報》6月28日發表題為《不僅是加勒萬,我們也需要贏得這5場戰鬥》的文章。
  • 印度將調整國防政策,130萬大軍重點對抗兩個國家,揚言定能打贏
    近日印度國防部發布了一則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按照這個消息的內容,印度130萬人的軍隊作戰任務即將發生重大調整,意味著整個印度國防戰略即將發生改變。有人稱,這意味著印度方面終於開始正視一直存在但被他們刻意忽略的許多問題,也算是印度國防體系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 智庫專家指出,新冷戰打下去可能中美都輸了,其他國家贏了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美中新冷戰如果打下去,其後果殊難預料,很可能沒有贏家。 智庫專家指出,最差的結果是,中國和美國雙輸,中國和美國發現自己和對方都輸了,但是世界其他國家贏了。
  • 印度又對巴基斯坦撂狠話,中國果斷出手:你再說一遍
    提起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或許很多人不熟悉,但是一說到此人說過的那句「印度有信心打贏一場2.5線戰爭」。很多軍迷都會想起來,最近這位陸軍參謀長又因為他的大嘴巴惹禍了。不過這次可不是對中國,而是對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
  • 印軍耗不起也打不贏,邊境出現非戰鬥減員事故,他們還能撐多久?
    有觀點指出,目前印軍已經陷入了「拖不起打不贏」的兩難境地,雖然印度政府執意在中印邊界部署的兵力,但是每增加1名士兵,就意味著多了一份消耗,疫情蔓延經濟倒退的印度還能撐多久?已經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 同時打贏兩場半戰爭?如今的美軍陷入尷尬:打不贏,也走不了
    美國為了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在冷戰時期就提出要能夠「同時打贏兩場半戰爭」,意思是在歐洲和亞洲兩個方向同時贏得大規模戰爭之外,還要在其他地區的另一場局部衝突中獲勝。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的這一設想幾經調整,2012年,美軍將這一戰略調整為「打贏一場,同時阻止另一場戰爭」,川普上臺之後,重提「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當下的美國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現在的美國依然強大,但是要說應對戰爭,恐怕連打贏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都沒把握,更不要說打贏兩場了。不是說美國的實力不行,而是美國精力太分散,根本沒有打贏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決心。
  • 貧窮的中國打贏了有蘇聯和美國支持的印度
    張國華認為敵人雖然是正規軍,但是長期沒有打戰,而西藏邊防部隊剛剛平叛,雙方軍事素質有差別。而且十八路軍常年在高山上作戰,比印軍更熟悉作戰環境。在中印戰爭中,張國華抱病親自赴前線,運籌帷幄。中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張國華在中印戰爭中的指揮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讚揚,精彩的作戰計劃在國家上也得到了眾多軍事專家的肯定。
  • 印軍大批精銳進入實控線擴大管控範圍,揚言能同時打贏兩線戰爭
    但在形勢較為敏感之際,印軍大批精銳部隊進入實控線擴大管控範圍,該國軍方人士也揚言稱能同時打贏兩線戰爭。12月11日,據巴基斯坦國際新聞社發布消息稱,根據巴基斯坦情報部門掌握的信息顯示,印軍部署在克什米爾實控地區的大批武裝力量正在向接觸線附近集結,同時有大量的軍用車輛正在運輸物資,有數千門榴彈炮部署在附近的陣地內。
  • 印度盛讚打贏三大戰役:戰勝病毒,扭轉經濟衰退,擊退外國入侵
    截止目前,印度國內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26萬,死亡病例超過45000人,規模僅次於美國和巴西,位列世界第三。由此導致的國內失業以及經濟衰退問題,讓莫迪政府面臨巨大的政治和輿論壓力,有分析認為,德裡方面和印度軍方在邊境地區激化利用矛盾的行為,就是為了轉移國內壓力的政治手段。雖然在外界看來印度依然深陷困境,但是印度媒體卻展現出極具印度特色的不同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