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麗江,避不開古城。
隨著麗江旅遊的快速發展,在商業浪潮席捲下,古城原住民紛紛外遷,不少外來人口湧入麗江。新形勢下,麗江構建起了融合發展的新形態,社區綜合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激活社區活力和發展潛力,推動社區新發展?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麗江市古城區新義社區黨總支,走進這個位於麗江古城核心區的紅色堡壘。
(建議在WIFI下觀看)
(一)
老家河南的劉成是新義社區的一名居民。1999年,劉成隨父親來到了麗江,在古城經營印鑑和玉石等生意,算是較早一批來到麗江古城的「新麗江人」。
在他經營的印鑑店門口,有一口元朝古井——溢璨井。每天開門營業,劉成都會到這口古井裡打水,清理店面的衛生。也就是在這裡,他每天都會見到一位老人在古井旁打掃衛生。這位老人就是88歲的老黨員薛大爹。
作為一名黨員,薛大爹堅持為古井打掃衛生已有數十年。一次,劉成在與薛大爹的交談中得知,溢璨井與古城傳統的三眼井不同,它是單眼井,為飲水專用,古井旁放幾口小碗,供人自取舀飲。溢璨井養育了古城人,每天打掃一下,是對古井的尊重,也是對人們飲水健康的保證。
一番談話,讓劉成感動不已,作為最早一批來到古城「淘金」的「新麗江人」,他感到麗江古城的民風如同古井裡甘甜清冽的泉水一樣醇厚。2010年,年邁的薛大爹搬離古城,劉成從他手中接過了打掃古井的接力棒。
△「新麗江人」劉成在為溢璨井打掃衛生
劉成到麗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刻章,普通篆刻的隸書、篆體印章雖然也有市場,但是麗江本土的東巴文印章最受國內外遊客喜愛。劉成四處拜師學藝,但也只是學到了皮毛。
新義社區定期組織開展納西母語傳承培訓,劉成聽說後積極報名,在納西母語教師及納西文化學者的講座上,劉成才真正學到了知識。現在,篆刻一個東巴文的印章僅需幾分鐘。
在麗江古城的文化浸染中,劉成深深地愛上了麗江。幾年前,他落戶麗江,成為了真正的麗江人。有著熱心腸的他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為臨近商戶排憂解難。
「社區黨總支心裡想著發展,手裡捧著群眾,千方百計調動『新麗江人』參與社區治理。」新義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耀玔介紹,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把商戶「推優」工作納入黨員發展工作規劃,在商戶中發展培養黨員。劉成就是作為 「新麗江人」,在黨組織的培養下,2012年12月正式加入了黨組織。今年疫情發生後,劉成作為社區四級網格管理員,在入戶登記、宣傳政策、上傳下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古城內黨旗飄飄
(二)
老黨員薛大爹作為古城裡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也曾有過一件煩心事。
薛大爹的女兒阿花(化名)曾是一名勤勞能幹、溫柔賢惠的納西族姑娘,幾年前婚姻破裂後回到新義社區居住,期間不幸患上了間歇性精神障礙。「剛開始,她在古城擺攤做點小生意,偶爾還會主動幫助遊客。」新義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耀玔回憶。
隨著時間的推移,麗江古城旅遊業快速升溫,熟悉的街坊鄰居大多都搬出了古城,面對一個個陌生的臉孔,阿花的間歇性精神障礙發作的次數越來越多,常常一個人自言自語,還把撿到的垃圾帶回家藏起來,有引發火災的隱患。
阿花的父親薛大爹退休後就擔任了新義社區的巷段長。儘管已經搬到了新城居住,但他每天仍會回古城去看阿花,把她撿回來的垃圾處理掉。社區工作人員也義務承擔起了阿花的照顧工作,經常到家裡和她聊聊天、說說話,幫她檢查用電、用火安全。
△新義社區工作人員走訪轄區商戶
2018年的一天上午,幾名遊客正在古城的一家玉石店挑選玉石。突然阿花出現在店門口,嘴裡不停地大喊大叫,嚇得幾名正在購物的遊客匆匆離開了。眼看到手的生意就這樣黃了,店老闆頓時火冒三丈,與阿花吵得不可開交,不一會就引來了大批遊客的圍觀。
「雖然這件事大家都沒有告訴薛大爹,但薛大爹心裡明鏡似的,什麼都明白。」李耀玔說。
2019年,阿花犯病的次數越來越多,為了阿花的身體,也為了不影響麗江古城的居民和旅遊形象。春節過後的一天清晨,薛大爹帶著兩個兒子將車開到了社區的巷口,將阿花接出了古城。
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之所以薛大爹選擇清晨來接阿花,就是擔心阿花有過激行為,影響了別人。「古城需每一個人來愛護,作為一名黨員、一個土生土長的古城人,薛大爹給大家作出了榜樣。」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趙媛說。
△雪山下的麗江古城
(三)
今年疫情發生後,新義社區作為古城的核心區,承擔了大量的疫情防控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全員24小時在崗,日夜奮戰。他們以社區為家,困了就披著大衣在凳子上睡一晚,餓了就泡方便麵,全然不顧自身的安危。
「新麗江人」張廉目前在麗江古城經營著5家民宿和客棧,其中一個客棧就開在社區正對面,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她都看在眼裡。她主動與社區聯繫,將一串鑰匙和房卡交到了黨總支書記李耀玔的手裡:「這家客棧我交給你了,所有客房你來安排,讓工作人員好好睡一覺吧」。
「一個客棧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不僅有了睡覺的地方,也讓工作人員當時的心理焦慮得到了緩解。」現在回憶起來,李耀玔的眼睛裡還泛著淚花。
△李耀玔(右)在教張廉使用雲嶺先鋒APP
2012年,張廉從遼寧來到麗江古城,在朋友的客棧打工。2013年,她看準機會租來客棧自己當起了老闆,這間客棧就開在了新義社區的密士巷。隨著麗江旅遊的快速發展,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雖然掙了一些錢,那幾年總感覺自己心裡空蕩蕩的。」張廉告訴記者,過去她也曾在機關單位工作,也是一名黨員。從遼寧離職來到麗江經商之後,她仿佛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
△新義社區工作人員走訪轄區商戶,了解他們所需
直到2017年,新義社區在開展流動黨員排查中,張廉主動亮明了身份,加入到了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在社區召開黨員大會時,張廉再次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心情非常激動,一下子就感覺回到了自己當年入黨的時候,又找了那一腔熱血。」張廉說。
找到了黨組織,張廉又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身份。作為麗江古城客棧經營的「領頭雁」,她在古城防火、公益活動、解決鄰裡糾紛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8月,張廉高票當選了社區婦聯執委。
△麗江古城內的「流動黨員服務點」
張廉說,現在參加黨員志願服務活動,舉著「有困難找黨員」的牌子,站在古城的街頭,時不時整理一下戴在袖子上的紅袖標,感覺自己就是麗江人,就是古城的主人。
延伸閱讀
新義社區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核心區,2003年設社區黨總支居委會,下轄五個居民小組,427戶1397人。新義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其中有2個黨支部為非公企業黨組織。
近年來,25戶46名原住居民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陸續外遷,約400名「新麗江人」湧入,新義社區轉變思路、凝聚智慧、黨建引領、團結力量,共創共建、共融共享,採取「1+2+4+N」措施(一個黨總支,兩個互動組織,四個共享平臺,N個活動載體),拓寬服務對象、豐富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方式,推動「新麗江人」融入社區治理,在實踐中構建起社區發展新模式。2019年,新義社區榮獲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2020年,新義社區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
來源:雲嶺先鋒
原標題:《【亮點】雲南麗江下的古城新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