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上有很多女性書法家,她們由於在書法上的貢獻,被歷史所記住了她們的名字,蔡文姬是東漢時期大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也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其書法水平也很高。衛夫人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中,並著有書論《筆陣圖》等,而此後也有武則天、管道升等書法名家。
當代書法史上也有一大批女性書法家,這些書家以不同書體書寫著自己的情懷,如上海的周慧珺是寫行草書,河南胡秋萍是寫草書,甘肅張改琴是寫行草書,江蘇孫曉雲也是寫行草書的,安徽韋斯琴是寫楷書的。這些書家在書法上的貢獻,如今已經引領著當代書法的發展方向。
林岫這個名字,相信只要是學習書法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她曾任北京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等數十種藝術職務。林岫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大學學歷,教授職稱,擅長行草書。
林岫早年時期可以說在書法上下過很大功夫,從對古人法帖的臨摹、研究,都悉數有數,追摹魏晉,以「二王」書法為本,尤其是在《聖教序》上下了不少功夫,後又取法唐帖,對唐代幾位楷書名家的字帖反覆臨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使書法形成個性面目,又對北宋蘇軾、米芾等人的作品細心揣摩,獲得了書法意蘊表現的基本方法。
幾十年的努力,林岫的書法不斷在全國性的書法大賽中獲獎,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二十世紀一百二十五位傑出女性」、「中國書壇十大年度人物」、「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2019年11月,經中國楹聯學會專家委員會評審決定,授予林岫「中國當代十大楹聯書法名家」稱號。這些都是林岫的書法貢獻,也是她的榮譽。
儘管林岫的書法地位和聲譽很高,但是,在面對她的書法作品時,尤其是老年以後的作品,往往會讓人感受到她的書作「軟弱無力,毫無美感」,與年輕時的作品相比較,是倒退了十萬八千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有的人會說,成名以後,就不臨帖了,忘記了書法應當怎麼去寫了,還有人認為她的書作根本沒有意境之美,缺乏最基本的功力。
不管怎麼評說,但有一點必須要說明一下,那就是書法的責任問題。古人遺留下來的作品都是經過千年檢驗的,那些書法名家也都是對自己負責、對後世負責的,他們的作品都是人們學習的經典之作。而當代一些書家在成名以後,是不是認真臨摹、精心創作,還是經常產生應酬之作,或是陶醉於名人的光環之中?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靠作品說話」才是書法界衡量書法標準的一把尺子,眾多書法愛好者當中,一直堅持書法能力的培養,他們有的作品往往是超過了一些名家的作品水平,因此來說,書法水平並不等於書法名氣,只有好的作品才可以傳承,才會得到世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