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絕對!上聯:老子罵莊子孫子小子,韓非子說難,孔子說易!

2020-12-18 煮酒聞歷史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歷史,在這段歷史當中,其中湧現了很多文化,比如對對聯。對對聯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對對聯要工整,平仄協調,才能對出一副好對聯。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對聯高手,比如鄭板橋,鄭板橋當縣令的時候,知府派人來找鄭板橋求字,鄭板橋知道這個知府是貪官,於是寫了一副對聯給他,上聯「交忠朝庭」,下聯「因受百姓」,橫批:前程金修。意思就是說效忠朝廷少了文才, 便成「 交忠朝庭」,恩愛百姓沒了兩心就成了「因受百姓」,「前程金修」是說他的前程用金子修來的。

清朝時期的乾隆,也是一位才子,一生留下四萬多首詩,還有他的對對聯的功夫可謂是一絕,經常和紀曉嵐對對聯,因為紀曉嵐也是一位才子。有一次,乾隆出宮遊玩,來到了山東曲阜,紀曉嵐陪在自己的身邊。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於是乾隆想到了一幅以孔子為首的對聯,想考一考紀曉嵐的才華。

上聯是:「老子罵莊子孫子小子,韓非子說難,孔子說易」!這裡面包含了老子,莊子,孫子,孔子,韓非子五個春秋時期著名人物,其中」老子「、」孫子「有雙關之意,」小子「為」孫「的拆字,《說難》是韓非子後期的代表作之一。易就是《易經》,是孔子編修的,難與易既相對應,又有雙關之意。

但是紀曉嵐沒有對出來,於是就成了千古絕對。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知道了這副對聯以後,各位網友紛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對這幅下聯。有位網友下聯是:「三皇曰天皇地皇泰皇,秦始皇曰始,漢皇曰漢」。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漢武帝給了我們漢族的稱謂。

還有一位網友對的下聯是:「泰山尋連山嵩山高山,崑崙山辨道,靈山辨佛」。五大宗教名山對五名人,泰山,連山,嵩山雙關,高山拆嵩字,《辨道》道教名書,佛可指佛經,如《佛說阿彌陀經》等。還有一位網友的下聯更搞笑,算是絕了,他就是:「馬蘇笑馬蓉送馬折馬,馬雅舒點踩,馬雲點讚」。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經典絕對,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太妙了
    有一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和莊子五人皆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孔子是無數讀書人的祖先,還是儒家的創始人,而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孟子和孔子並稱「孔孟」,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留下《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代表作,著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和《寡人之於國也》還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 千古絕對,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能對出來嗎
    文/風雪千古絕對!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能對出來嗎古人們眾多的藝術活動之一--對對子,從五代開始流行,尤其是接近近代的幾個朝代這個活動更加繁榮起來。那就是"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一副對聯對仗工整,選用春天生機勃勃的意象,使人眼前一亮,堪稱絕對。在電視上的唐伯虎是個很風流的人,不過電視肯定是改編過的那麼歷史上的唐伯虎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學富五車,十分有才華,在對對聯這一方面也頗有心得。
  • 上聯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亮了!
    有些對聯非常有意思,因為很難對出下聯,所以往往被稱為「絕對」,但是「高手在民間」,多數「絕對」,都被有才的群眾一一破解。比如有個上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無論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一個意思。高手們是這樣對下聯的: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北京輸油管油輸京北。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讓人拍案叫絕!·對聯在如今是過年過節,有重大喜事的時候在門上張貼的一種常見文化形式,被當成一種對美好生活的重要隆重的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祝福形式,但對聯從遙遠的以前時代產生時,並不是如今的含義,而是被當成兩個文人之間互相切磋的文化的一種比試方式,因此在他們的切磋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經典的千古絕對,今天我們就來說這麼一個對聯!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實在太經典了
    對於這個結果,小編倒是並不意外,就說古代沒有手機電腦,能夠娛樂的途徑實在很少。再者對聯不似吟詩,需要一定的知識沉澱,即使是鄉野村夫都能嘗試應對。正因為如此,追溯上下五千年歷史,曾產生了許多千古絕對。舉個例子,正如杜甫詩中所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朱元璋上聯:老子天下第一,群臣三緘其口,才子對出,為何被殺?
    這天,朱元璋興趣高昂,於是便向大臣出了一個上聯,上聯很有意思,為「老子天下第一。」孔子,孟子,莊子……老子是指在函谷關著作《道德經》的那個李耳。子是對人的一種尊稱。比如先秦諸子!不過,「老子」一詞已經被玩壞了,又特地指自稱。
  • 上聯:「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幹古」, 下聯真是經典!
    有的人天生他就是對對聯的神童,這在清朝時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就連幾歲小孩兒都能夠對此很多難的對聯,而且說的頭頭是道,讓我們現在的人不得不自愧不如。另外一種就是普遍大眾喜好對聯了,因為隊員他不像詩詞歌賦,那樣講究東西太多,它可以粗俗,也可以高雅。我們熟悉的杜甫的「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孔子、老子、莊子、孫子、孟子」這些聖人之間的秘密關係
    孔子、老子、莊子、孫子、孟子之間有什麼關係?要是深入闡述這幾位聖人之間的關係,我想得還個專門的學科了,下面就愛閱讀小編就為大家簡單闡述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不對之處還望大家指正,討論學習。老子是孔子的「教員」逐一據大明一統志載:孔子遨遊列國時向老子問禮。。。孔子和門生們說:「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又說:「孔丘聞之,覺己為鵲,飛於枝頭;覺己為魚,遊於江湖;覺己為蜂,釆蜜花叢;覺己為人,求道於老聃。」
  • 上聯是 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五子名揚千古,下聯對得真是經典!
    對聯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包括頂針聯、組合聯、拆字聯、鑲字聯、諧音聯、同韻聯等等,所以說對聯絕對不是簡單的組詞,它包含的內容有很多。一個對聯能夠看出這個人肚裡有多少墨水,是展現文學功底的一種方式。「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千古絕對,上聯「老子天下第一」,下聯至今沒有匹配的
    中國人很喜做對聯,古代文人墨客都會留下一些精彩對聯故事,被後世傳頌,據說公元前四百多年前,中國有一位大才子作出一副上聯,至今沒有人能夠對出,被稱為千古絕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副絕對,上聯是:
  • 為什麼老子不姓老,孔子不姓孔?古人的姓氏名字太複雜了!
    其中最有名的,包括老子、孔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孫子等等。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他們姓什麼嗎?朱元璋聯想到太子前幾天在讀老子的書,突然靈光乍現,想到一個絕妙上聯:「老子天下第一」。大家都驚呆了,沒一個人對出下聯。第二天早朝,朱元璋一想到昨天的高光時刻,就激動得不要不要的,又把這個上聯提出來,想考參加早朝的官員們。
  • 老子是什麼人?老子說自己是聖人;孔子說他是神人;莊子說是真人
    孟子的意思是,孔子處在伯夷的位置上,他就是伯夷,處在伊尹的位置上,他就是伊尹,處在柳下惠的位置上,他就是柳下惠。如果說孔子是聖人的話,那麼先秦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是什麼人呢?居士我認為可以用三個詞來稱呼老子,分別為:聖人、神人和真人。當然這不是我說的,分別是老子、孔子和莊子說的。
  • 千古絕對!上聯:騎青牛出幽谷,老子姓李 下聯經典到爆!
    千古絕對!上聯:騎青牛出幽谷,老子姓李。下聯經典到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這其中對聯的文化更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對聯不僅展示了漢語的特色,而且在結構和平仄韻律上也是他國文化無法做到的。
  • 上聯:老子、孔子、孫子,三大家子,看小學生如何對下聯,佩服
    上聯:「老子、孔子、孫子,三大家子」,看小學生如何對下聯,佩服對聯文化,不僅僅是現代意義上的貼春聯習俗,更是一種自古的文字習俗,中國對於文字文化的解讀,要追溯到中國文字的發展。不得不說,古代靠武力,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文明的時代,武力已經被淘汰。文學的發展,讓文字越來越受歡迎。文字的表現形式,還要靠文人的渲染。文人的詩詞歌賦,就是對文字最好的體現。然而,與複雜的詩詞歌賦相比,人們更追捧於對聯文化。對聯是最簡單的文字形式,古代人最喜歡,用對聯來切磋文採。古代人除了對對聯切磋之外,還用對聯招親,而且,對聯還是科舉考試的一種形式。
  •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的主張各是什麼?
    如果說孔子的人生觀是社會倫理學,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話,老子的哲學則是自然哲學。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而這個道,是天地間的最高法則,是推進宇宙萬物、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它是高於天地鬼神而存在的。天地和人類社會,都要遵循「道法自然」的規則,而「道法自然」,其實是說要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按照人類所想要的樣子。
  • 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和韓非子他們是什麼關係?看後大吃一驚!
    按曾仕強曾老的說法,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二人見過面,這件事情儒、道兩家都沒有意見。老子和孔子見面後,他說:有些事我們分開來做,宇宙論這一部分工作由我來弄,人本體論這一塊由你來搞搞。結合著《易經》,寫幾篇論文發表那麼一小下[靈機一動]。   什麼叫道士,就是居於領頭地位的士,居於領頭地位的儒。   老子民間稱之為「太上老君」,筆者認為是「太史老君」的諧音,因為老子本來就是周王朝的史官。
  • 《莊子》道家老子其人——老子與孔子論仁義(一)
    《老子列傳》的「姓李氏,名耳」之說當為誤傳或偽作。《莊子天道第十三》: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孔子曰:「要在仁義。」
  • 「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千古絕對被人給對上了?
    至今為止,他的陵墓還未被專家發掘,而他留下的千古絕對也少有名家對得熨帖。老子,原名李耳,在薪火相承的華夏文明中,他將道的傳承演繹到了2300年之前的莊子時代,被譽逍遙第一人。1800年前,全真道鼻祖王重陽得黃老真傳,將老子奉為道教始祖,而莊子則被被妙真道奉為太乙天尊。
  •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為什麼被稱為「韓非子」而不是「韓子」?
    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變革時代,湧現出了眾多影響深遠的千古聖賢。為了對這些聖賢先師的尊重,後市一般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稱為「某子」,比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等。不過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作為與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孫子等聖賢齊名的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在後世卻被尊稱為「韓非子」而不是「韓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唐朝以前,韓非是被尊稱為「韓子」的。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菜根譚》說,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啟功說,立身若被浮名累,涉世無如本色難。明白了這些,你也就不端著,不裝了。有人說了,誰還不是一邊被生活碾壓得無處躲閃,還一邊吟誦著詩和遠方負重前行。本文引子中,啟功一語道破真相,累皆因為名,這叫「浮名累」。誰能做到不被浮名所累呢?咱們可以列出三個人。孔子、老子、莊子。孔子做不到。所以他被後世尊列聖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