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忘初心、勇於擔當;不懼風雨、砥礪前行;儘管身處不同的崗位,做著不同的工作,但都有著相同的追求——公平正義。他們心懷天平信仰,以堅實的步伐踐行著司法為民的宗旨,將法治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當事人的心中……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他們努力付出,他們傾力奉獻。
淄博高新區法院通過微信推出「初心鑄天平 追夢法院人--你堅守的樣子最美」專欄,講述他們的法治夢想,記錄他們的奮鬥足跡,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提起法院幹警,大家想到的或許是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幹警,但是還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不是法官,不能手握法槌,不能審判斷案敲出正義之聲;
他們不是執行幹警,無法與老賴鬥智鬥勇,讓每一個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
然而,他們卻是必不可少的那一類。他們就是送達人員。
送達是開啟訴訟程序的第一步
是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訴訟權利的重要途徑
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送達
將直接影響到案件審理的質效
為了保障如期開庭
他們必須馬不停蹄、風雨無阻
一天上百個電話,一天幾百公裡
他們就是一直奔波在路上的送達幹警
走進淄博高新區法院立案大廳,在一側的房間裡,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臺電腦,一部電話,一摞摞的法律文書,這就是淄博高新區法院立案庭送達幹警劉雷的辦公桌。劉雷雖是80後卻已滿頭白髮,同事們都親切的稱呼他「老劉」。
「除了西藏,全國各地都跑遍了,加起來能繞地球好幾圈。」工作十五年來,劉雷的足跡遍布全國,不管是山高坡陡,還是泥滑路爛,當事人在哪裡,哪裡就有劉雷的身影。
堅守初心 迎戰送達「四難」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份工作
認為送達就是每天開著車到處找人
然後把材料一遞就完事,看起來十分簡單
但其實由於民眾的「厭訴」心理
當事人有時會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規避送達
吃「閉門羹」、當事人拒收、「躲貓貓」
甚至有當事人出言不遜
······
是送達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情況
這給劉雷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找人、確認地址就是送達的「第一難」。
有的案件原告只是大概知道被告在哪個城市,或大概的區域範圍,沒辦法提供具體的聯繫地址、方式,這就需要送達幹警窮盡一切辦法查找當事人下落,確認送達地址。
我們在採訪時,恰逢劉雷手頭上有個案子,因法人變更,劉雷連著打了7個電話還沒有確認到「正主」,電話還得繼續打下去。「一件案子要打七八個電話算少的,還有的當事人各種推辭,有的直接不接電話,只能去當地挨個確認位置,幹這工作就是好漢子不願意幹,賴漢子幹不了,需要的就是一個耐心、細緻,要剝絲抽繭,不厭其煩的從蛛絲馬跡中查找當事人」劉雷說道。
路途遙遠、極端天氣是送達的「第二難」。
對劉雷來說,不論是風和日麗,還是風急交加,送達一直在路上。無論嚴寒、酷暑、暴風、驟雨都必須時刻準備、隨時出發,出門一身淨,到家滿身泥是常有的事,因為他要確保用最短的時間把相關文書送到每一個當事人手中。
一次在外地查封被告財產時,劉雷和他的同事為了確認具體位置查遍了當地所有的銀行、房管局、車管所,坐火車、長途車、公交車、三輪車,花費一周多時間才找到被告單位,完成了查封和相關文書材料的送達。
遭遇當事人的不理解、不配合是送達的「第三難」。
「遭白眼」對於劉雷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吃閉門羹是經常會碰到的情況,當時人碰到送達幹警,第一反應往往是自己被誰告了、怎麼被告了、他們有時也會覺得自己很冤,放狗的,攆著幹警走的,手撕材料的……各種情況都有過。
有一次,在一起糾紛案中,」老劉」來到一名被告家中,說明來意後,被告的妻子惡狠狠的搶了傳票及相關法律文書,把它撕的粉碎……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老劉」總會穩穩神、定定氣,然後心平氣和地為他們釋法明理,告知權利義務,逐步使當事人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劉雷說,自己也會覺得委屈和懊惱, 每次送達都會經受一次考驗,送達幹警必須要練就巨大的 「抗壓」 「抗罵」的能力。人都是有真情實感的,理解、尊重也是相互的,當事人的不知所措、生氣甚至謾罵都很正常,也應該被理解,處理突發事件時需要冷靜和睿智,要有嫻熟溝通技巧,「只要自己始終懷著一顆真誠的心,耐心地做好溝通,就會用真情換來當事人的信任,才能讓當事人自願配合籤字。」劉雷說。
疏於照顧家庭是送達的「第四難」。
這不只是劉雷的難處,更是所有參與送達工作的幹警的難處。從事法院送達工作以來,對於家庭和親人照顧的欠缺是劉雷最大的遺憾,家裡兩個年幼的孩子和體弱的母親都是他心裡最牽掛的,但也只能把這份重擔交到妻子的身上。有時為了合理利用時間,「老劉」往往會捎著多個案子的文書一起送,一周五天,基本就全奔波在路上了,顧不上回家。
熟悉「老劉」的人都知道,他不喜歡在外參加「飯局」,只要能按時下班,「老劉」總會在第一時間回家陪伴家人、照顧孩子,用工作之外的時間盡力補償和陪伴。今年體檢他查出了腸息肉,要手術切除,但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把手術時間一推再推,手術後沒幾天就又踏上了工作的徵程。
因為三個「第一」所以我就要做到最好
劉雷說,大家千萬不能小瞧了送達工作,因為送達有三個第一,效率第一、印象第一、現場第一。
送達是審理程序的第一個環節,直接關係著審執效率,因此效率第一是對送達工作最嚴格的要求;其次,送達幹警的形象代表著法院的形象,送達幹警的作風、態度、專業素養都會讓當事人對法院產生第一印象,因此送達工作不能有半點的馬虎;送達會深入現場,會直接接觸當事人,因此送達過程中也會掌握一些一手的資料,雖然這些並不是送達工作所必須要完成的硬性任務,但劉雷說,來都來了,但凡看見有用的信息、資料,都應該記下來,一併轉給庭上,如果對後期調解、審理、執行等工作有一點促進作用,那做的一切就都值了。
「正因如此,我認為做好送達工作其實不容易,不僅僅是要把民訴法所涉及留置送達、郵寄送達和公告送達的規定動作做到位,要會找、會跑、會溝通,還要多聽、多記、多思考,做到快速送達,熱情服務,專業解答,及時反饋,才能算把這送達的工作做到位」,劉雷說。
「個人三等功」「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在法院工作15年來,劉雷獲得多項榮譽,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他對待工作的盡職盡責和默默付出。「其實我身邊的每一位同事都很優秀,大家工作做得都很好,但是既然領導認可、同事信任,把榮譽給了我,那我就好好珍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送達的路上,我會勇往直前!」劉雷說。
從踏上「送達」這一條路起,劉雷就一直堅守著那份初心,不僅只是交付一份文書材料,更是傳遞一份責任、一份公正。從2009年以來,劉雷共送達案件數千件,直接送達當事人萬餘人次,參與保全案件五百餘件,保全案件總標的額達六千餘萬元。
隨著EMS入駐淄博高新區法院以來
劉雷的工作重心由普通送達轉到疑難送達件上
對於他來說
送達工作的路還有很長,很遠
他說哪怕晨起暮歸,風雨兼程
這條路,他會一直堅定的走下去
只為守護公平正義不缺席、不遲到
來源:淄博高新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