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開展老街「重修」工作 保存原有歷史文化風貌

2020-12-11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本報記者 於潔塵 王聰 胡英華 李凱 姜靜

  高淳老街是我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街。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歷史上由於高淳地處安徽與江蘇兩省交界處,這裡的建築既有徽派風格,又有南京本地特色;

  棲霞龍潭是南京古鎮之一,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寶華隆昌寺途中的歇宿地;這裡還有北伐戰爭龍潭戰役的陣亡戰士紀念碑、龍潭會師亭;

  浦口明城牆東門外西北的左所大街,曾經是江北地區最為繁華的老街,東南起魚市口,西北至古墨泉邊,是南京現存最長的一條明清歷史老街;

  ……

  不少南京市民對郊區老街的了解和認知並不多,這也使得一些老街,因歷史久遠而日漸「門庭冷落」,甚至陳舊不堪。

  《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中,明確了一批需要予以保護的古鎮老街,其中高淳老街、浦口湯泉、龍潭老街、六合瓜埠等悉數上榜。

  今年以來,我市加強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工作,部署了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十項行動。結合這一工作規劃,各區在抓「扮靚」的同時,也積極開展了老街的「重建」工作,對老街歷史文化風貌的保存越來越重視,投入了大量資金對老街予以修繕建設。

  昨天,六合瓜埠老街在排水管網建設完畢之後,開始對老街地面進行以「修舊如舊」為基礎的鋪設。散落在古城南京周邊的老街,因修繕整治而煥發出生機。

  每條老街 都有自己的「編年史」

  南京擁有2600年的建城史,星羅棋布著眾多的古鎮老街。每條老街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印記,一個個舊址遺蹟、一件件往事典故,構成了一部部風採各異的「編年史」。

  高淳淳溪鎮宋朝建市,至今已有900餘年。老街始建於明代,形成了一條長800餘米(最初為1135米)的商業街,街道中間用粉紅色胭脂石橫向鋪設,兩邊用青條石縱向圍繞,歷經風吹雨打依然堅固耐用。老街現存有314間店鋪,不僅有乾隆古井等古蹟,還有耶穌教堂遺址等體現特殊歷史印記的建築。

  雨花臺區的板橋老街,曾遍布鐵匠鋪、華僑小洋樓,1936年設立的古雄火車站更是讓老南京記憶猶新。板橋河上則坐落著300多歲的文物青石板橋,相傳其前身可追溯至1500年前河上的木板浮橋——板橋地名由來便與它相關。板橋人文薈萃,李白、楊萬裡、陸遊等歷代文人墨客都曾遊歷於此。老街上的華興村是南京近代有名的僑鄉、民國歸國華僑投資興業之地。如今,當年華興農業股份的洋房式辦公樓已成文物。

  六合瓜埠古鎮是南京首批評出的千年古鎮之一。瓜埠始建於東漢元初六年,和鎮江西津古渡、揚州瓜州古渡並稱「三大古渡』。古鎮因渡口而興,戰時兵家必爭、和平時商貿繁榮。這裡還緊鄰瓜埠地質公園,風貌獨特。瓜埠老街上有巡檢司、建築群和瓜埠渡口3處文物古蹟,不少建築的修建時間已超過200年,部分房屋目前已無人居住。

  棲霞邁皋橋老街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地方志中,清嘉慶年間即有「邁皋橋」地名。民國時期,南京城北郊修建了第一條通衢大道和燕路,連接和平門(即神策門)至燕子磯,邁皋橋老街就是其中的一段。當時,老街是城北唯一的馬路,能通汽車,也留下很多名人足跡,陶行知、馮玉祥都在這裡生活工作過。

  老街的故事還有很多。

  棲霞堯化老街位處曾經的姚坊門遺址。姚坊門是明城牆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門之一,清光緒29年,英國人修京滬鐵路時將姚坊門誤譯為堯化門,此名沿用至今。

  浦口東門老街的左所大街上,東門染坊曾染出聞名遐邇的「京青」布,被鄭和下西洋攜帶出國,讓外國人見識了中國傳統工藝的博大精深。

  江寧湖熟古鎮歷史上是個繁華的市鎮,被譽為「小南京」,鎮上姚東老街整條街均由明清民宅構成。這裡有4株康熙年間種下的銀杏,樹齡均超過300年。

  《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中,確定了11片歷史文化街區、22片歷史風貌區、10片一般歷史地段、3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0個重要古鎮古村、9個一般古鎮古村。市規劃局有關人士昨天表示,這一保護規劃旨在通過對全市古鎮名村、老街老巷進行細緻梳理,推動各區加強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並藉此發揚光大。在修繕建設方面力求「修舊如舊」,恢復功能的同時保持外貌不變,而不是毫無歷史依據的重新建一個鎮、一條街,這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基本要求。

  振興老街 再現風貌「煥發新生」

  「重建」老街,最重要的是恢復老街昔日風採。

  2016年,高淳老街被評為第一批「江蘇省歷史文化街區」,高淳區亦啟動了老街「提檔升級」工程。工程對老街7.6公頃的核心區進行打造修繕,既保證核心區的建築風貌,又提升古建築的安全性能、改善古建築的使用質量。老街東段則進行延伸擴容,增加老街景區的體量。

  其中,僅整治修繕核心區排水、管線、建築等,即斥資5000萬元。而對老街實施外延擴容、環境整治項目如小河沿民國風情街徵收建設、渡船口環境整治等,更將投入4.5億元。此外,在新建擴建高淳非遺展示館等兩個景點,及新建停車場、旅遊廁所等,總投資亦近2000萬元。

  既要展現歷史風貌,又要增加更現代化、更宜居的設施配套和管養保護,這是「重建」老街的又一要素。

  邁皋橋老街以前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現在一排排民國建築十分漂亮,還有無線網全覆蓋,是一條民國風貌的智能化街區。髒亂的老街菜場已遷入民國風格建築內,街上有停車區,街旁河水清澈,很多居民在此散步休憩。

  邁皋橋老街整治工程將於年底完成,老街每50米就定點一人進行精細化管理。建築都是按照一幢一景打造,並恢復了梧桐印記、六角亭、十裡長溝等歷史人文景觀。曉莊社區書記任寅釗介紹,老街的建設從河道清淤、城市遊園、休閒巷道、杆線下地、道路重整、民國建築等6方面依次展開。街上還設了3個信息崗亭,市民可以查詢周邊交通、餐飲等信息,還能撥打2分鐘應急電話。新安裝的井蓋,則可以實時監測地下汙水漫溢情況,並預警到後臺及維護人員手機上。

  在堯化老街,新堯新城工程部經理李永俠介紹,堯化老街拓寬改造內容包括道路、排水、路燈、交通、停車場、加寬人行道及綠化等工程,明年還將在老街北側建一座3萬多平方米的休閒健身公園。

  「重建」老街,還應將品牌「效應」轉換為「效益」。

  六合雄州街道全面展開的瓜埠老街建設工程,修繕總長度為815米。瓜埠中心社區書記餘德才介紹,瓜埠老街改造完成後,街道將充分挖掘這裡的歷史文化資源,將其發展成為南京獨具特色的旅遊古鎮,集商業、娛樂、文化休閒、家庭旅館等現代服務功能為一體。

  高淳漆橋老街居民以孔姓為主,九成以上居民是孔子的後裔,是世界上僅次於曲阜的孔子後裔居住地。漆橋老街先後啟動了兩輪修繕。漆橋鎮人大主席劉五伢介紹,老街的修繕基本還原了原住民的生活場景,保持古樸風貌,同時改善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老街將依託國際慢城、遊子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的輻射效應,挖掘「江南孔家第一村」的特色優勢,與遊子山景區聯動打造「儒文化區」,讓老街成為展示城市歷史文化的「名片」。

  「重建」老街

  專家提醒「研究歷史」

  老街的「重建」並非簡單地打造一些仿古建築,而應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使得最終呈現出的「全新老街」,其建築風格、人文景觀保持原有的特性。對此,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華瑜教授指出:「透徹研究老街的歷史沿革、對老街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行充分評估,然後還應有控制地規劃,對老街的建設打造一定要慎之又慎。」

  郭華瑜介紹,目前她的團隊正對高淳老街的8處歷史建築進行修繕建設。這些舊址遺蹟,有的已破敗不堪、有的則面目全非,更有的只剩地基。為此,團隊人員多次走訪高淳檔案館和地方志辦公室尋找建築資料,還尋訪多個高淳當地的文史學者進行調查。之後,還要實地探測建築所在地塊的地界及地下情況,務必做到按照老街原有的建築肌理進行建設,對建築的界面、節點、材料、顏色等細節都要反覆考慮、尋找古建築歷史依據,方可確定方案。

  在「重建」老街的過程中,有些地區出現了一窩蜂上馬、忽視歷史沿革探究的情況,極易造成揚州的建築公司按照揚州風格建、蘇州公司則按照蘇州風格建等情況。以高淳老街為例,這裡昔日地處安徽和南京的交界處,老街建築風格既有徽派色彩,又有南京特色,如不探究老街的歷史倉促上馬,不僅無法恢復老街原貌,還會落得個「四不像」。

  郭教授的建議得到了業界專家的一致認同。江蘇省建築材料研究設計院民用建築設計院院長史亦彬介紹,他的團隊負責了邁皋橋老街的總設計規劃。2016年初,團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查閱老街歷史、研究留存建築、走訪居民,最終選定民國風貌。

  史亦彬說,之前老街計劃打造成「明清風格」,但經對老街歷史進行深入調研,發現明清風格並不適用於此。邁皋橋老街在民國時是一條經濟發達、繁榮熱鬧的街巷,聚集著一批民族工業企業,其中一家天津人開的「天津磚瓦廠」是當時國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磚窯廠。

  為此,最終確定的規劃中,邁皋橋老街沿街的二三層樓,外立面採用青磚、紅磚,材料上多用石材、大窗框,牆上精緻的線腳,都突顯民國味道。史亦彬說,「梧桐印記」是他印象比較深的一處景觀,老街上的梧桐樹都有數十年的樹齡,整治時曾一度想把它們移走。但後來發現,一株梧桐樹下擺幾條木凳,圍出一塊空地,讓居民休憩聊天,更能體現老街式「慢生活」的韻味,又保留了原有的大樹,這樣的規劃才更接地氣、更符合老街打造的初衷。

  本報通訊員 趙玲 王忞 童海劍

  對此深度報導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重慶恢復傳統風貌街區 讓歷史文脈綿延相傳
    保護區內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專家建議進行「社區有機更新」和「風貌再造」  「那些老街區、老建築是我們共有的歷史財富和精神家園。」 城市規劃建設專家、歷史文化學者何智亞認為,對老街區的保護、恢復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為落實《風貌規劃》,從2015年開始,我市開展了一系列的深化工作,從體制上釐清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相關責任。
  • 海南省海口南洋騎樓老街風貌展示館裡的老街變遷
    海南省海口南洋騎樓老街風貌展示館裡的老街變遷 記者近日在位於老街的海口南洋騎樓老街風貌展示館看到,該館主要有16個主題展圖,包括著名的 「水巷口街」、「鐘樓」、「老街大宅」等建築,生動地展現了海口騎樓老街歷史變遷。  在展廳中,「鐘樓」主題的展圖分外顯眼,鐘樓發展主要歷經三個階段,分別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鐘樓、六十年代的鐘樓以及九十年代鐘樓。記者看到,1928年的鐘樓是清水紅磚牆身,頂端四周共築八支箭簇尖角,建築風格很獨特。
  • 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 將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
    本報漳州訊(文/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龍聞 圖/張奇輝)昨日,記者現場採訪了解到,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首期投資達1.26億元,將修繕改造有傳奇色彩的老建築,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建成集觀光、文化、商務、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區。
  • 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公布(附名單)
    記者從最新一期政府公報獲悉,3 月 2 日,深圳市政府發文公布深圳市歷史風貌區(第一批)和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寶安區沙井古墟、福田區皇崗老村等 26 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南山區南山炮樓、寶安區石巖老街明星樓等 31 處建築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第一批深圳市歷史風貌區中,寶安區 7 個,龍華區 5 個,大鵬新區 5 個,龍崗區有 4 個,光明區 2 個,福田、羅湖、南山和各有 1 個。
  • 江蘇900年歷史古街—高淳老街,徽派古建築保存完好
    來到南京旅遊, 一定要體驗這裡身為六朝古都的獨特韻味, 在南京,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街道。 只是人們一提到南京的古街景區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夫子廟, 其實這幾年, 夫子廟由於商業化太過嚴重, 已經失去了最本質的古樸風味。
  • 摩挲舊時光裡的南京老街
    其實,想尋找煙火氣和家鄉味,南京老街也不會讓你失望,摩挲光亮的舊時物件與斑駁青苔的牆角記錄著街巷裡的人和故事。豐富的時歲節日和獨特的地產物產,賦予了湖熟內涵深厚的文化傳統。 姚東老街是湖熟傳統居住街區,至今仍然保留著不少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和歷史風貌。
  • 石獅將推進城隍廟歷史文化街區、永寧老街等的保護
    石獅將推進 永寧老街等的保護東南網7月29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永清 實習生 李賜)昨日,石獅市政府印發《石獅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傳統建築保護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石獅市將推進石獅城隍廟歷史文化街區、永寧老街等若干個成片保護利用試點的工作,規劃建設石獅市古民居異地保護集中展示區。今後,石獅將對本地歷史風貌區、優秀歷史建築、傳統民居進行普查,設立保護名錄。在此基礎上,開展分類保護管理工作,設立標誌和建築銘牌;編制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規劃,劃定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 上虞區豐惠鎮:歷史文化老街重現風情
    上虞區豐惠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澱豐厚的古縣城,自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至公元1954年,歷時1132年,一直是上虞縣治的所在地。在豐惠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以運河文化、梁祝文化、丹道文化、紅色文化為代表的四大文化。
  • 南京這條老街,被譽為「金陵第一古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提到南京旅行時,人們往往會想到主城區的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等旅遊景點,忽視比較偏僻的「高淳區」。高淳位於南京最南端,享有「南京後花園」的美譽,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也在這裡,但由於它離南京主城較遠,所以易被人忽略。
  • 南京900年歷史的高淳老街,保持了原汁原味,南京不能錯過的景觀
    南京900年歷史的高淳老街,保持了原汁原味,南京不能錯過的景觀南京在歷史的過往中有著舉足的位置,說起南京,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秦淮河畔,也會想起充滿著文化底蘊的夫子廟,然而在南京除去這兩座備受大家關注的景色之外,還有一處景觀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 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公布(附名單)
    )保護名錄寶安區沙井古墟、福田區皇崗老村等26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南山區南山炮樓、寶安區石巖老街明星樓等31處建築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第一批深圳市歷史風貌區中,寶安區有7個,龍華區5個,大鵬新區5個,龍崗區4個,光明區2個,福田、羅湖、南山各1個。寶安區鳳凰古村寶安區的鳳凰古村是廣東省內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突出。
  • 南京成立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 保護歷史建築
    16日,南京成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今後,城市保護範圍內的建設項目選址和工程設計方案,所有歷史建築的拆除、遷移或翻建都必須經專家委員會論證,並向社會公開。這意味著在行政決策中,「專家集體意見」具有一票否決權,南京「歷史保護」走到新階段。
  • 南京總統府欲復建"大照壁" 將重現民國風貌(圖)
    南京市規劃局昨日公布了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的保護規劃,確定了9處歷史文化街區、22處歷史風貌區,共計31片歷史地段。截止2012年底,所有歷史地段保護規劃編制組織工作已經完成,目前陸續開展批前公示。  重要景區  揚子晚報此前獨家披露了「總統府」將恢復照壁的消息,引來廣泛關注。
  • 環遊南京高淳老街,發現乾隆古井,傳說軼事甚多
    提到南京這座城市,不得不說的就是高淳老街,這條街不長,只有800米左右,但是卻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美譽。不容置疑,這是一條明清古街道,至今為止已經擁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文化。從古至今,南京高淳這一地帶商業繁華,商賈雲集,基本上居家常用的物品都可以在這個地方買到,直至今日街道兩旁仍然有不少商店,然而旅遊旺季的時候,這條街就更加繁華熱鬧了。夜幕下的高淳老街老是散發出古樸的韻味,相比白天這條街更是人頭顫動,你們是不是很喜歡走在這裡休閒漫步?
  • 巴南規劃重塑三千年「巴文化」輝煌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和重慶市主城區傳統風貌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相關要求,激活巴南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復甦兩大歷史老街的活力,巴南區開展了《木洞傳統風貌區保護實施方案》、《巴南區魚洞老街修複方案設計研究報告》編制工作,旨在傳承和延續三千年的「巴文化」輝煌。
  • 情滿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在南京高淳區淳溪街上,宋代已見雛形,明清兩代依託官溪河的水運便利,因商立街,逐漸繁華,至今存留了一條長800餘米的古老街道,是華東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街,2012年成功入選「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 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特別是2010年,海口市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綜合整治工程拉開序幕以來,通過多方面的改造,騎樓老街也得到相應修繕。  今年海南省兩會期間,一份來自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的《關於加快海口騎樓老街開發利用的建議》的提案,裡面闡述了騎樓老街應該建設瓊海關廣場和強化親水概念、恢復外灘和原有業態等觀點。
  • 南京高淳老街,南京唯一值得去的古鎮
    南京雖說是六朝古都,名人古蹟眾多,但古鎮著實不多,不多並不是沒有,高淳老街就是南京為數不多的值得去的古鎮。老街基本情況高淳老街位於南京市高淳區淳溪街道,距離南京市區約80公裡,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
  • 保護上海歷史文化風貌,有何新思維?
    他將徐匯區五十多所優秀歷史建築、十餘個名人舊居的規劃建設情況劃分五種類型:第一種是由政府直接劃歸或家庭、家族捐贈;第二種是政府用財政資金收購後,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裝修或復建;第三種是政府收購後在其他地點重建,將原址材料和器具搬入新址,原封不動地復建出來;第四種僅以掛牌的方式向外展示;而第五種,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種,就是用AI、3D等科技手段將同一領域不同名人的生活場景
  • 連雲港古鳳凰城六朝一條街,有保存完好的城門和老街
    六朝一條街,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南城,因建於六朝時期(222--589年,京師南京)而得名,是連雲港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四條古街之一(另有民主路老街、海州中大街、連雲港老街)。南城歷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東夷部落活動,文字記載歷史已有1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