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野釣:沒有障礙物的水域,魚都藏哪裡?臺釣和傳統釣哪個好?

2021-01-18 野釣人老高

冬季魚難釣,除去魚的活性低、覓食不積極外,重要的是魚趨溫的特點,棲息、躲藏在深水處、水草窩裡,基本不四處遊弋,打窩、聚魚有難度,自然難以垂釣。而釣友的問題很有意思,「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垂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從下面幾個點入手,具體如下:

1、臺釣、傳統釣法簡介

2、魚在沒有障礙物的前提下,它的分布、棲息在哪裡?

3、在不同條件、環境下,到底是臺釣效果好,還是傳統釣好?

想要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知道魚的棲息特點,層層推進,具體如下。

臺釣與傳統釣簡單介紹

臺式釣法:即懸墜釣法,90年代傳入我國,風靡一時。通過鉛皮調節浮漂、鉤餌的狀態,既能釣底,也能釣浮,適用廣泛。浮漂頂漂、黑漂、頓口極具動感,深的釣魚人喜愛,目前是我國釣魚圈子裡的主流玩法。

傳統釣:即相對懸墜釣法而言的一種老式釣法,包括睡鉤釣法、立鉤釣法、張鉤釣法、朝天鉤釣法等,目前仍然活躍在釣魚領域的傳統釣法主要是朝天鉤釣法,配合長竿短線、七星漂,並且在南方水域應用廣泛。

魚沒有障礙物的條件下,冬季的魚棲息在哪裡

如前文所述,冬季的魚為禦寒,常躲藏的深處有障礙物的水底,比如歪到的大樹、亂石等,那麼沒有這些棲息物還會哪些地方呢?

1、首先是凹凸不平、溝壑叢生的水底,這裡沒有其他障礙物。魚喜歡複雜的水底,不喜平整、光滑的水底。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凹凸不平的水底,浮遊生物容易附著,提供可吞食的食物;二是水底溝壑多,魚容易躲藏。

2、其次是深淺交接的水域。冬季水溫隨陽光輻射變化明顯,當陽光輻射弱時,淺水水溫低,魚在深水區棲息;當陽光輻射能力強時,淺水水溫回升,魚可能順著緩坡遊到親水區逗留,所以冬季常用魚在這樣的環境棲息。

3、最後是兩面有堤壩或建築物的水域,如果向陽效果會更好一些。通常這樣的結構,可避風且浮遊生物附著,儘管沒有其他障礙物存在,冬季也常用魚群聚集。

除了上述幾個常見的無障礙物的水域、釣點,還有其他,筆者不一一列舉。另外許多情況下,野外水域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也通選擇上述幾個類似釣點。

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冬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

結合上文提出的常見的三個無障礙物的釣點,具體分析冬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不僅需要參考最終的漁獲,還要考慮垂釣難度的高低,具體如下。

1、餌料狀態對魚的吸引力

前文也提到了,冬季魚喜歡棲息在有障礙物的水域,所以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上述三個水域,也常用魚群聚集。儘管如此,冬季魚活性低,仍然需要餌料刺激魚。臺釣的餌料,尤其是面餌,講究蓬鬆、霧化,當餌料入水後,腥味餌料在水體釋放氣味的同時,餌料不斷霧化、脫落,一是有利於氣味的傳播,而來會有輕微的動感,對魚的吸引力明顯。而傳統釣,通常用活餌,長竿短線配合朝天鉤,朝天鉤鉤柄長,上面焊接鉛墜,著底後鉤餌朝上,凸出水面,魚容易發現,重要的是傳統釣講究逗釣,緩緩提竿落竿,鉤餌慢慢上升、輕輕下沉,類似活躍的小蟲,動感十足,對魚的吸引力也很大。可見臺釣、傳統釣餌料狀態都對魚都有吸引力,但魚情不同,也差別。

比如:野釣實踐證明,當魚群密度大時,臺釣餌料的霧化,魚會越聚越多,爭相搶食,上魚頻率遠大於傳統釣;當魚群密度小時,傳統釣的逗釣對魚的吸引力大於臺釣,所以上魚速度快一些。

2、垂釣方式(走釣)對漁獲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說,選擇幾個沒有障礙物,相對魚群密度大點的,但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可嘗試棲息在水底某位置不遊動,通常打窩聚魚,數量也不會太大。所以通常會多大幾個窩,而臺釣因為裝備繁瑣,加之線組調釣的原因,最多3-4個窩子,而傳統釣有走釣的玩法,可以下打七八個窩子,這樣的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比如:如果臺釣達3個窩子,每個窩子聚魚的時間可能就會出現重疊,會有需等待的空檔。而傳統釣操作便捷,7/8個窩子控制好節奏,可輪流逗留,時刻處於提竿狀態,沒有空檔。

3、臺釣、傳統釣對複雜環境(走水)的適應能力不同

前文也稍微提到,野釣環境複雜,尤其是颳風、走水現象頻繁,相較而言,臺釣的適應能力略微弱一些,傳統釣對複雜水體環境適應強一些。

比如:當流水發生時,臺釣的走漂現象嚴重,儘管通過跑鉛釣法可穩定浮漂,但浮漂的靈敏性比原先降低了不少,基本也是抓死口。而傳統釣的朝天鉤本身都是沉底的,就有穩定浮漂的作用,所以此時流水不大的情況下,幾乎無影響。

寫在後面

通過無對無障礙物水域的分析,不難看出,臺釣、朝天鉤在這種水域條件下垂釣,都有各自的優勢。所以只是簡單的判斷,不結合現場的具體情況,是不準確的。而實際中,釣魚人選擇垂釣方法,除去與魚情、環境因素外,還與個人喜好有關,所以單純的說哪種方法好,也過於片面。

原創:野釣分享

相關焦點

  • 魚都藏在哪裡,下面幾個方法,鉤落魚上!
    回到釣友問題,深水70cm,基本屬於淺水垂釣,掌握合理的技巧、方法,臺釣是沒有問題的,那麼在這樣的淺水臺釣,有哪些注意的問題呢?筆者結合多年野釣經驗,分享如下。水深70cm(淺水),魚都藏在哪裡70cm水深(淺水),臺釣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水深70cm的水域(淺水),魚都藏在哪裡與深水的水域不同,魚群棲息、躲藏的地方多,只有70cm水深的淺水,受到外界噪音
  • 為何說野釣鯽魚,用傳統釣朝天鉤,效果比臺釣更好一些
    野釣鯽魚,是不少釣友們能拿出手的樂趣,因為大點的魚,比如鯉草青,也著實難釣,尤其是在野外,鯽魚上,鯉草難守,所以釣友們野釣時乾脆打兩把竿,一把守釣鯉草,一把專門釣鯽魚;那麼自打入秋之後,鯽魚的魚口越來越好,但是野外水域,水草也是越來越多,似乎要在豐收的季節,彰顯一把自我;那麼不少釣友就開始轉變釣法
  • 天冷就知道盲臺釣?學這一招傳統釣,不釣30斤都不好意思收竿!
    這些水域面積都不大,而且有著很多的障礙物,像什麼雜草,藕根,水面可能還漂浮著許多的浮萍、革命草等等。但是就在這小小的水域中,由於網工難以作業,電工藥師又遭遇嚴打,使得水域成為魚類的一方樂土。但是在這種水域下,我們尋常的懸墜式釣法無法有效的作釣,那麼就得請上我們今天的主角——傳統釣。傳統釣其實在大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臺灣的懸墜式釣法傳入大陸以前,我們都是在用長竿短線七星漂的傳統釣進行垂釣。
  • 冬釣鯽,朝南坐還是朝北坐?不考慮這些問題,坐哪都空軍
    冬季的作釣模式,理論上是背風、向陽、找水草,所以坐北朝南沒有錯。但是坐南朝北一定就沒魚嗎?顯然不是。而且我也相信那些發漁獲的釣友也沒必要為這點小事說謊,畢竟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希望把魚釣好。其實選位這個事並不能只看光照,正如我在往期文章中經常強調的,選釣位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如果你只抓著一點不放,那坐哪裡都有可能空軍。
  • 冬季到陌生水域作釣,首先要判斷水域是否有魚,老釣友用這兩招!
    冬季的天氣比較寒冷,釣友們都知道,野釣是相當有難度,野釣面對的自然水域,隨著近幾年釣魚資源的減少,冬季野釣也越來越難,釣友們空軍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冬季野釣釣友們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水域,畢竟熟悉的水域有什麼魚類都知道大概,哪個釣位更容易上魚等,如果出釣陌生的水域,那釣友們該容易確定水域是否有魚呢?
  • 野釣「遠」「近」「深」「淺」,大炮竿拿「魚」說話告訴你答案
    「遠」「近」「深」「淺」在野釣中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水域,不同的出釣時機,根據釣友們不同的垂釣經驗及認知,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其實這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無須抬槓與爭論什麼。在野釣一年四季常常會看到傳統大炮竿的身影,一般最少10米起步,18米,24米都屬於正常操作。對於大炮竿來說,一寸長一寸強,根據竿子尺寸來說,只有深淺沒有遠近。同等魚情下,魚情好時,大炮竿與臺釣往往平分秋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冬天也能釣鯉魚!這樣選擇釣位和餌料,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些釣友就喜歡打持久戰,畢竟野釣中一條魚不容易,慢慢遛會更有味道。理論上來說鯉魚一年四季可釣,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依然會進食,但很多釣友反映進入冬季以後鯉魚明顯就難釣了,有時候守好幾天都守不到一條,於是便懷疑鯉魚在冬季不吃食。
  • 初夏季節釣魚,用長竿短線野釣鯽魚,釣獲一盆30多條大板鯽魚
    初夏季節之交時,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想釣獲野生大板鯽魚,反倒沒有初春時段好釣了,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造成的。初夏時期的鯽魚大多數都已產完卵了,為了尋找適合它們生存的水溫,已逐漸開始向深水區域遊動了。所以在垂釣時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大板鯽魚會非常難釣,好像大板鯽魚消失了一樣。
  • 淺析|為什麼垂釣大師都推薦單鉤通線釣大魚?單鉤通線有何優點?
    說到釣大魚就不得不說一說線組了,我們都知道,不管釣什麼魚除了魚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線組了,就算是很多特色釣法不需要魚竿,但是線組卻是怎麼都少不了的。由此可見,線組在我們釣魚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臺釣有臺釣的線組,拋竿有拋竿的線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由傳統釣演變過來的單鉤通線釣組。
  • 野釣一味地追求正口(魚鉤掛在魚嘴的上顎),有意義嗎?
    ,若魚不是正口上來的,比如,魚鉤被吞了,魚鉤掛著下巴了等等,評論區總有不少釣友冷嘲熱諷,「漂都調不好,還釣什麼魚」,「新手吧,看你這魚鉤掛的位置就知道你不懂釣魚」……野外自然水域釣魚,不可否認調釣也是影響魚獲的關鍵,但,一味的追求調釣,不會因時因地加以改變,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即便是啃了大量的釣技寶典,也最終只是個普通的釣者!
  • 為什麼老是釣不到魚?子線長短有講究,這3點讓你一目了然
    我國大部分的釣魚人都是以野釣為主的,在野釣的時候,線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連接魚竿和魚之間的紐帶,主線起到了緩衝魚的衝擊力,卸掉魚的力氣的作用,浮漂是起到魚口觀察的作用,相當於我們釣魚人的眼睛,就算是小小的太空豆,都是起到固定的作用。
  • 野外垂釣,調漂差不多就行,原則是釣頓
    臺釣使用的都是立式浮漂,立式浮漂和鉛墜、魚鉤組成線組,拋投得更遠,在無風或者小風小浪中穩定性好,信號反應靈敏,而且漂尾的顏色都會採用鮮豔的紅色或者黃色,比較容易觀察。在黑坑或者競技釣魚中,因為對所釣目標魚的種類、大小和水情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選擇浮漂比較容易,根據魚情、水情選擇相對應的浮漂吃鉛、漂型、漂尾和漂腳長度,調漂也比較簡單。但是在戶外野釣,水下地形複雜,水廣魚稀,魚的種類、大小難以把握,各種魚都可能出現,這是該如何選擇浮漂,選擇浮漂後又該如何調漂呢?
  • 天釣魚如何避免釣到小魚?這幾個方法用好你釣的都是大的
    野釣的時候釣一條黃金大板鯽可能要比你贏了幾百塊錢還高興,因為黃金大板鯽除了營養豐富和美味之外還是算比較罕見。哪怕你釣一條十斤的鯉魚都沒有一條一斤半的黃金大板鯽意義重大。
  • 天釣魚如何避免釣到小鯽魚?這幾個方法用好你釣的都是大的
    野釣的時候釣一條黃金大板鯽可能要比你贏了幾百塊錢還高興,因為黃金大板鯽除了營養豐富和美味之外還是算比較罕見。哪怕你釣一條十斤的鯉魚都沒有一條一斤半的黃金大板鯽意義重大。但是野外的魚個體基本呈二八定律:個體大的只有兩成,其他八成都是小魚,而且那個體大的兩成中提醒特別大的又只有那兩成裡面的兩成。所以,我們野釣鯽魚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釣到很多的小個體的,尤其是在一些淺灘水草多的地方,當年繁殖生長的最大也就大拇指那麼大,釣起來毫無意義,就算是隔年的一兩左右的也是沒有太大意思。
  • 學最好的野釣鯽魚方法,少走彎路,釣最大的鯽魚!
    這段時間全國普遍溫度驟降,好多地方開始下雪,目前季節釣魚,特別是野釣,作釣目標魚種除了鯽魚,其他可釣的魚種已經比較少了,今天還是和大家交流交流一下冬釣鯽魚的一些問題吧。鯽魚不同於鰱鱅、草魚,雖然鰱鱅、草魚在低溫也能夠存活,但是基本不會開口吃餌了,可鯽魚只要是水溫比較穩定,就算低到2、3度,照樣還是會進食的,反而溫度太高,鯽魚的進食慾望不會太強,這也是很多老釣魚人喜歡選擇冬季作釣鯽魚的原因之一吧。冬釣鯽魚,選一個好的天氣比較重要,出釣前後的氣溫應該比較穩定,天氣的變化不要太大,作釣鯽魚都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
  • 春釣鯽魚還是臺釣技巧最好用,精通臺釣調漂技巧,鯽魚必釣到爆護
    春天來了,很多釣友又要春季臺釣了,而我們最常釣的魚種便是鯽魚了。臺釣時影響魚獲的重要一個因素便是調漂了,春季釣鯽魚何時凋零何時釣鈍,若不注意往往是會影響魚獲的。浮漂調釣的直觀靈敏,是會大大提高中魚率的。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春季臺釣鯽魚時有關的調漂技巧。
  • 陌生水域野釣選釣位,如何推測出魚的藏身之地?
    釣位的選擇,以魚的習性為根本。一、聊下魚的習性1、要想把魚釣好,應該先從動物的共性分析魚的行為。水溫、溶氧、食物分布、安全感是理解魚行為的核心因素。水溫所影響的又不僅僅是所釣對象魚的本身,而且影響水中動植物的繁衍和分布,即魚的食物分布,所以水溫因素是全年釣魚首先要關注的問題。
  • 清泉溪流探釣,野釣百元一斤的軍魚,釣獲4條稀有紅尾魚和馬口魚
    清泉溪流探釣,野釣百元一斤的軍魚,釣獲4條稀有紅尾魚和馬口魚。今天晴空萬裡,豔陽高照,氣溫二十多度,非常適服的野外釣魚天氣,這就是為什麼我跋山涉水前來探釣的原因。提著魚竿開車奔去那段熟悉的清泉溪流,邂逅野生馬口魚,偶遇名貴軍魚和稀有的野生紅尾魚。
  • 很多人野釣不會合理選擇釣位,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魚藏在哪裡
    當我們在戶外野釣當中,選擇釣位的時候,如果說我們出釣的時間不是特別長,那我們選擇釣位的時候,儘可能的選擇之前釣友們經常釣的釣位,因為這樣的釣位,以前的釣友在哪裡投放窩料,包括餌料會給水下的魚形成一個天然的魚道,對出行釣魚時間不是特別長的釣友來講,可能中魚連杆的機率更高一些。
  • 長竿短線釣魚技巧:戳草洞、釣水皮、釣淺水,招招都是必殺技
    許多釣友沒有使用過長竿短線或者對長竿短線了解不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分享一下長竿短線的作釣優勢和技巧:什麼是長竿短線長竿短線顧名思義就是魚竿較長、魚線較短的意思。在臺釣中講究齊竿線,即主線與手竿長度相同,不用收竿,釣手坐著就可以輕鬆完成拋竿、刺魚、溜魚、入護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