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富有理趣的一首詩,開篇就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值得一讀

2021-01-13 慶餘說詩詞

與唐人寫詩重情韻、重興象的風格特徵不同,宋人寫詩注重「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因此宋詩出現了大量的理趣詩,典型特徵就是包含濃鬱的哲理色彩。蘇軾作為宋代傑出的代表詩人,在其一生的豐富著作中,便有許多發人深思、富有理趣的詩篇。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蘇軾的一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共同感受一下古典詩歌裡獨特的哲理性藝術審美價值。公元1061年,也就是嘉祐六年,蘇軾赴鳳翔籤判任,路過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他的弟弟蘇轍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寄給蘇軾,以表達懷舊和依依惜別的難捨之情。

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便是根據蘇轍的原詩所作的一首和詩。在這首詩中,蘇軾主要針對原詩中「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這一人生感嘆作出了哲理性的思考和回答。其實在公元1056年,也就是嘉祐元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試,就曾路過澠池,有過夜宿縣中寺舍,共同題詩於僧房壁上的回憶。

但此次蘇軾赴鳳翔籤判任,卻是獨自一人路過澠池。所以蘇轍寫詩,一方面是回憶曾經的共同經歷,表達惜別之意。另一方面則是感嘆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即一入仕途,就身不由己,往來各處只能任人擺置。那麼蘇軾是如何認為的呢?他在詩中又是怎樣給弟弟蘇轍講述自己的思考和認識的呢?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首先,根據詩的內容,前四句可以看成是一部分。在這部分中,蘇軾把人生的經歷,作了一個深刻的比喻。即我們人生所經歷過的事情和地方,像什麼樣子呢?它就象天上的鴻雁飛到積雪的地上一樣。雪地因為偶然的機會,有了鴻雁腳爪的痕跡,可是鴻雁還得繼續飛行,哪裡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

正如蘇軾與蘇轍共同經歷過的澠池訪僧留題之事。蘇轍在原詩中曾感慨如果與澠池沒有緣分,為何總是與它發生關聯?如果有緣分,為何駐足的時間又那麼短暫?除了蘇軾這次再次路過澠池,他自己還被任命過澠池縣的主簿,只是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所以蘇軾這首詩的開篇四句便是根據蘇轍的感慨,上升到人生,發出了哲理性的議論。

因為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而且深刻,所以這四句也成為了廣為傳誦的名句,後來還有了「雪泥鴻爪」這個成語,比喻往事遺留過的痕跡。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人生何處不是「雪泥鴻爪」呢?曾經駐留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地方,多年以後再看,如今它們又在哪裡呢?只不過徒留下一些痕跡罷了。

所以接下來的兩句「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蘇軾便對於自己發表的議論,進行了細節方面的補充。即當年接待我們的老僧已經死了,如今骨灰正放在新造的那座小塔裡面。當年我們共同題詩的那堵牆壁也已經壞了,再也看不到題詩的墨跡了。就象鴻雁在雪上留下的鴻爪,一旦雪化了,這些爪印也不見了。

從蘇軾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描寫來看,頗有為人生的短促嘆息和對自己漂泊不定的感傷,但是若只是這樣,就不符合蘇軾的風格了。因此蘇軾在最後兩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表現了自己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它的字面意思是說,你還記得當年我們因為進京考試,騎著蹇驢,在艱難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的經歷嗎?

言外之意,便是說,人生中有著太多太多的磨難,但是不應該放棄努力。即便事物的偶然性太多,但是也不要放棄對事物必然性的追求。我們當年不正是因為經歷過一番艱難困苦,經歷過一些不確定,但依然努力前行,才能考取進士的嗎?可見蘇軾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才二十六歲。

綜觀蘇軾的這首詩,撫今追昔,悲涼中有達觀,低沉中有昂揚。他對人生的深沉思考,對未來道路的積極樂觀,無疑是發人深思,且值得學習的。總的來說,蘇軾極具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廣為傳誦的名句,值得一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的第一句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都是名句!
    蘇軾的詩寫得很深刻,裡面還有很多經典的名句,這些詩句深入人心,例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唐詩和宋詩其實是有區別,前者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哲理,而後者更多的還是側重於抒情,蘇軾的詩不僅很抒情,同時哲理也很深刻,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蘇軾另一首經典之作,也就是這首《和董傳留別》,這也是蘇軾眾多作品中比較有趣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抒情,也很是深刻,而且僅僅是開篇的第一句,那就是令人驚豔。
  • 蘇軾很高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卻被俗人理解得一言難盡
    在大多數人眼中,蘇軾是名副其實的宋詞一哥。但事實上,蘇軾存世的詞作共362首,與他的2700多首詩相比,數量其實並不算多。這2700多首詩雖無法與其《念奴嬌》、《水調歌頭》等經典詞作的知名度相比,但其實也是不乏千古名作的。
  • 蘇軾的這首詩流傳了上千年,開篇便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因此在蘇軾的一些詩詞中,很平常的自然現象便能上升為哲理,對人生的感受也能轉化為理性的反思。進而就有了一首首蘊含深刻道理的名篇佳句,如膾炙人口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詩出自於蘇軾的七言絕句《春宵》,是蘇軾一首流傳了上千年的名篇。
  • 蘇軾非常值得一讀的一首詩,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蘇軾可謂是天才,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詞,以及他的散文,同樣的也是一絕;另外他在書法上的造詣,那也是同樣的很高,所以說蘇軾在各個方面,那都是表現的出類拔萃,這也就是為什麼能夠在這幾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這美人一聽,臉一紅,有些生氣,而蘇軾臉上也有點掛不住,於是就放下了要買的扇子,轉頭走了。誰曾想這個美人一聽,當時臉一紅就不高興了,蘇軾也覺得非常沒面子,隨即就放下摺扇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如果你喜歡詩詞,就沒辦法不喜歡蘇東坡,他就是那種千年難得一遇的曠世奇才,隨手一寫,就是不朽名篇,隨意一吟,就是千古絕唱。
  • 唐朝名相的一首望月詩,不輸蘇軾《水調歌頭》,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提起與中秋、明月相關的詩詞,第一時間總讓人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首詞於瀟灑豪邁之間見兒女情長。其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被視為千古愛情詩詞中的佳句。其實,除了這蘇軾的這首詞,唐朝還有一位宰相寫過一首與「明月」、「愛情」相關的詩句,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背這首詩的頭兩句。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名句,別出心裁卻是寫出了新意,很值得一讀
    韓愈的詩清新優雅,往往就是幾句,但是寫得很是深刻,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韓愈詩作最大的一個特點;那麼蘇軾的詩,同樣的寫得很簡練,可是他的詩作裡,則是又多了一層哲理,例如他和李白都寫過廬山,讀李白的廬山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大氣磅礴的氣勢,然後便要想去看看;但是讀蘇軾的詩,他筆下的廬山則又是完全不一樣,使得人們讀了之後會陷入沉思。
  • 蘇軾寫下一詩,短短4句卻蘊含深刻的道理,值得一讀再讀!
    理趣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還具有一定的思想認識價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古代詩人大都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人生經歷,所以能夠從日常生活與大自然中提煉、挖掘出內在的道理。
  • 以理趣詩的上乘妙品《題西林壁》為例,淺析理趣詩的特點
    那麼,宋人所獨擅的理趣詩,究竟有些什麼特點?我們可以研究一下蘇軾的《題西林壁》詩,便能窺知,因為它早已被詩歌鑑賞家譽為理趣詩的上乘妙品。所以,我們讀這樣的詩,既能直接獲得藝術感染,細思之後又能得到一種人生哲理的啟迪。無疑,它的確是詩,可它是一種特殊的詩,即理趣詩。從蘇軾《題西林壁》看來,理趣詩是具有這樣的顯著特點的:
  • 登山時遇上大暴雨,蘇軾揮筆寫下了首妙詩,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說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宋代大詞人,在宋詞領域屬於巔峰人物。不過詩詞都是相通的,寫詩好的文人寫起詞來同樣不差,就像詩仙李白就曾寫下詞作《憶秦娥·簫聲咽》,不僅在南宋人編的《謫仙集》中被譽「集古今詞人,以李白為首」,這首詞更是被後世稱為「百代詞曲之祖」。而蘇軾這個大詞人,寫起詩來那也是信手拈來。
  • 蘇軾的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創造了兩個常用成語
    北宋文壇盟主蘇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我們現在許多俗語成語,都是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來。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一首描寫雨的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令人讚嘆不已!
    小編要介紹一首他同樣非常經典的作品,那便是他一首描寫雨的詩,也就是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在這首詩中,詩人可以說把雨描寫的繪聲繪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北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蘇軾嬌媚的一首詩,第一句人人都會用,但很多人卻用錯了地方
    中國自古有句話是「大俗既大雅」,但這隨便把詩人們辛辛苦苦創作的雅詩變成俗詩,這就顯得不太道德了,比如蘇軾曾經寫過一首意境超美的詩,也可以說是最嬌媚的一首詩。但開篇的一名句卻被世人用錯了地方,然後變成了俗詩。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隱娘要推薦蘇軾的16首最經典的詩作,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背下來。蘇軾以清新的筆致描寫了春夜裡迷人的景色,並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後來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 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10個字令他一詩成名,卻也被爭議千年
    同樣的,在古詩詞中還有一個比較特定的意向,每每都被詩人們用來表達思鄉之情,這個意向就是「月」,就像「詩仙」李太白那句膾炙人口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是用月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不過本期筆者要說的是唐代另一位著名詩人張九齡的一首詩,也是一首望月思鄉詩,開篇10子就堪稱驚豔,讓他一詩成名,堪稱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一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江南春》,便是一首與江南有關的經典詩作。準確的說,它與江南的春光有關。《江南春》是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首先,詩的開篇「千裡鶯啼綠映紅」,杜牧就像是拿著無人機一樣,以迅速移動的鏡頭,掠過江南大地,為我們展現出了江南迷人的千裡春光。即在遼闊的江南大地上,數不清的黃鶯在歡樂地歌唱,看不盡的綠樹映著叢叢紅花。顯然,它不同於葉紹翁《遊園不值》中的「一枝紅杏出牆來」,只是局限於一處園林名勝,而是鋪展在大片土地上的。
  • 蘇軾最值得讀的一首詩,字字珠璣!
    其中第一集的主題名「雪泥鴻爪」,就是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蘇軾感悟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詩的前四句,蘇軾把人生經歷,作了一個深刻的比喻。在蘇軾眼裡,一個人所有的經歷,都如同天上飛翔的鴻雁。
  • 宋代很難超越的詠菊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大氣磅礴,值得一讀再讀
    而古代的文人,骨子裡都有歸隱的心理訴求,不管有沒有付諸於行動,但是當世事維艱,這樣的想法總會出現在心底,就像蘇軾雖然一生宦海沉浮,但是也曾在詩詞中多次表達歸隱的想法,像「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等。
  • 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名句,人人皆知
    自古以來,月亮就是文人墨客喜歡歌詠的對象。它也是感情寄託最好的載體之一,可以入詩、入文、入畫。以詩為例,關於月亮的佳作向來是層出不窮。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望月懷遠》,便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著名的詠月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張九齡之手,是張九齡被貶荊州後所作。顧名思義,這首詩主要是通過詠月來表達詩人的一種懷思之情。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它的開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名句,人人皆知。但我們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整首詩背後悠悠不盡的情思。
  • 曹操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你一定會背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短歌行》,亦是曹操為求得賢才所寫,也是為了配合「求賢令」。《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首《求賢歌》。開篇八句,曹操主要就強調了一個字,即「愁」。為何而愁?自然是苦於得不到賢才來同他合作,一同建功立業。從曹操寫詩的目的來看,看到這裡就會萌生感動和鼓舞的作用,畢竟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也在為求賢而發愁。這八句的大概意思是說:我一邊喝酒一邊高歌,這人生啊實在是短暫。它好比那清楚的露水,轉瞬即逝,我失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雖然席上的歌聲慷慨激昂,但心中苦於得不到賢才的憂愁卻始終無法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