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與張學良那時私交甚密,他們二人當初幾乎是無話不說,楊虎城和張學良見面時,還經常帶著兒子。張學良是個愛開玩笑的人,但楊虎城是個很嚴肅的人,時常是張學良給父親講故事。楊拯民一直有個心願,要在有生之年見見爺爺楊虎城的世交。另外,父親當時做統戰工作,一直想搞清楚張學良究竟是否要回來。
楊虎城之子楊拯民曾經跟隨父親見過張學良,他對張學良印象很深。張學良失去自由之後,他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張學良。所以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見一下張學良,也算是表達父親對故人的思戀之情。遺憾的是,等到具備探望張學良條件的時候,楊老先生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此事也就一拖再拖,誰知這一拖就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
1999年,楊虎城將軍之孫,楊瀚先生帶著爺爺的思戀,父親的囑託,終於來到了夏威夷見到了張學良。此時的張學良已經年近百歲,但他的精神似乎好的很。他們在一座教堂見面,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面對故人後代,面對曾經最親密無間的朋友的孫子,張學良卻表現的異常冷漠。面對楊瀚的問候,張學良幾乎沒有回應,只是禮節性的說了四個字:「好好,謝謝」,這四個字讓人心碎,字字戳心。
面對張學良的冷漠,楊瀚很是疑惑,後來只能歸咎於他年事已高,也許是思維跟不上了。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他相信另有原因。2000年張學良100歲壽宴,當天宴會上,他說話得體,思維敏捷,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適。
蔣介石為何一定要殺楊虎城呢?
後來隨著宋子文日記的公布,人們才知道這件事情背後真正的原因。原來當年張揚二人在關於到底是放蔣還是殺蔣的問題上起過很大的爭執,很多觀點都不一致。
蔣介石一共下野三次,其中的一次就和楊虎城有關係,每次下野,他都要殺大將以洩憤,第一次殺王天培,第二次殺鄧演達,這第三次最兇惡,不僅殺大將,還要殺大將的子女、秘書夫婦以及副官們。由此可知,蔣介石固然是共產黨名單中的第一號戰犯,也是凡有良知者心目中的殺人犯、罪及無辜的殺人犯。 蔣介石的殘忍秉性及心胸狹隘促使他把有關反叛的大將統統殺掉,不光殺掉其本人連他們的孩子都不放過,真是殘忍至極,不過,這也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
因為蔣介石還是個聰明人,第一,張學良,雖然參於了事變,但他不是主謀。第二,如果沒有張學良的阻攔,蔣介石恐怕也活不過當天,所以蔣介石還要感激張學良。第三,張學良入關,帶了幾十萬的軍隊,雖然現在張學良不是司令了,但東北軍還是很聽從張學良的,如果張學良真有個三張兩短,恐怕蔣介石的位置也坐不穩,就算東北軍不能殺了蔣介石,但是投靠共產黨,也是蔣介石很不想看到的。第四,張學良家庭顯赫,國內外都知道他,如果殺了張學良,也對外國友人沒法交待。
而楊虎城則不然了,第一,楊虎城是平民出身,是造自己打拼出來的,身後沒什麼背景。第二,蔣介石相當的恨楊虎城,他知道如果不殺楊虎城,可能楊虎城早晚會殺了他,所以他要斬草除根(後來把楊全家都殺害了,包括孩子)。第三,此時西北軍又一將領-馮玉祥,也歸順了蔣介石,就算是殺了楊虎城,也有馮玉祥來管理西北軍。所以蔣介石才對楊虎城下了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