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為農業大縣,種植面積109萬畝,其中小麥種植59萬畝,果樹50萬畝,布控視頻監控點58個,均為全市最多,秸稈禁燒壓力巨大。為切實抓好秸稈禁燒工作,乾縣周密部署,多舉並措落實秸稈禁燒工作。
第一,周密部署,上傳下達。2020年2月15日,縣委常委、副縣長劉旭同志主持召開全縣秸稈禁燒視頻會議,鹹陽市生態環境局乾縣分局、縣生態辦、各鎮辦鎮長(主任)、各村委會主任及全縣環保網格管理員共300餘人參加會議。劉旭同志在全縣秸稈禁燒視頻會議上指出「不僅要發現火點,更要及時處置火情減少汙染、及時懲處涉案人員,這樣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在充分利用禁燒攝像頭監控系統的同時,著力完善了露天禁燒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將秸稈禁燒工作列入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重點監管內容。
第二,發動群眾,主動作為。要改變原來發現火情再去處置的「等、靠」思想,主動出擊積極作為,發動村組力量,對各村組近期收拾地頭雜草的群眾和內頻繁出入田間地頭等有點火苗頭的人員,提前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從源頭上遏制火情發生。
第三,運用「技防」,提高效率。充分利用禁燒APP監控系統的作用,使用權限向基層傾斜,實行專人查看。禁燒APP監控系統反饋火情後第一時間發至村級管理人員,引導巡查員趕赴現場對火情進行了撲救。確保系統高效運行,建立「發現、交辦、處置、反饋」四步法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以往露天焚燒排查難、處置慢、取證難、行政成本高的問題。
第四,完善「人防」狠抓落實。在具體實踐中,乾縣嚴格落實鎮領導包片,同志包村,村組幹部包田塊的包抓責任制;各村書記為本村禁燃工作禁燃工作第一責任人。通過完善禁燒責任體系,壓實網格化監管人員工作責任,調動村組幹部宣傳禁燒、積極巡查、防範露天焚燒的積極性。有效傳導了壓力,倒逼了責任落實。
第五,開拓思路,疏堵結合。在嚴禁露天焚燒的同時,積極探索秸稈回收利用有效途徑。進行疏堵結合,在秸稈焚燒管控上開拓思路,積極創新,引進社會第三方公司,通過專業機械化粉碎、打捆再加工「變廢為寶」。同時,為企業解決政府補貼、堆放場所擴延、疫情期用工等問題,確保秸稈持續有效回收利用。
通過禁燒視頻攝像頭監控、網格人員巡查監控、縣鎮村組四級包抓、高壓懲戒措施以及廣播、流動宣傳車、微信群、橫幅多渠道宣傳等一系列措施,築起了一道「天羅地網」般嚴密的露天焚燒「防火牆」。當前正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要將秸稈禁燒與防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宣傳。既要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要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截至目前,所有發現火情已全部處置到位,全縣露天焚燒火點數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同時,依據《鹹陽市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條例》規定,對焚火人員批評教育43人,罰款7人。有效遏制了秸稈露天焚燒違法行為的發生。
編輯:欣怡
審核:葉子
總編: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