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國強版的《三國演義》至今為止我已經完完整整看過六遍了!每次看完總會令我回味無窮,至今為止,還沒有哪一部電視劇能讓我如此的著迷,百看不厭!同是歷史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但近些年拍的古代戰爭的電視劇卻總找不到唐國強版《三國演義》的那種感覺,包括新出版的《三國演義》,就我個人而言,基本看了一遍便再沒有想看第二遍的欲望!為什麼會這樣呢?
特別是戰爭場面,精準還原了小說《三國演義》的描述。
一、以武將的戰鬥為核心,主要表現武將之間的單挑。軍隊之間的混戰表現很少,軍隊與武將之戰的混戰也很少。這樣的表現手法,戲劇性更強,更能突出三國戰將的英勇善戰。
看老三國的戰爭場面,人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武將的精彩表現上,而不會被紛亂的場景所擾亂。
比如老三國「三英戰呂布」這一場戲,劉關張轉燈兒一般圍著呂布對打,完美表現了原著上的敘述,清晰、簡潔、真實、精彩,觀眾看得明白、看得過癮。
二、服裝道具精彩亮眼
僅關二爺的鎧甲就換了好幾套,老三國的服裝道具非常亮眼,文臣、百姓的服裝基本符合漢朝服飾的特點。
魏蜀吳三國士兵、以及各個軍閥士兵的服裝,都不相同,包括顏色、材質,各個方面,涇渭分明。即使雙方混戰在一起,觀眾一看就知道,那邊是劉備的軍隊,哪邊是曹操的軍隊。
現在的古裝劇所有武將的盔甲都是一個樣,黑不溜秋、毫無特色。所有軍隊的服裝都是一個樣,同樣的黑不溜秋、毫無特色。觀眾根本就分不清誰是誰。所謂的大場面戰爭,就是一個笑話。以《新三國》為例:
黑甲人殺黑甲人,傻傻分不清。黑咕隆咚,誰知道誰是誰。
不管是誰,都讓人家穿一身黑。導演你是有多黑呀。
三、不為利益所驅,只為文化傳承
在那時,演員沒有現在這樣的天價片酬,也沒有現在這麼優越的拍攝環境,更沒有現在這麼高超的後期處理技術,然而這四部電視劇卻成為現在難以超越的經典,只因最初劇組的一個信念,那便是文化的傳承。
《三國演義》劇組在正是開拍之前,便整整做了近四年的準備工作。在劇本的創作上,成立了由杜家福、朱曉平、劉樹生、葉式生、李一波、周鍇等6位中青年作者組成的編劇組,在他們充分尊重原作《三國演義》,同時參考《三國志》中有價值的史料,把120回的章回小說改編成80集的劇本!
該版三國演義自1987年便開始籌拍,直到1994年才最後完成,歷時長達六年之久,也是中國電視劇拍攝歷時最長,投資最大的歷史電視劇。在前期工作完成後,於1991年3月正式開拍。其中涉及到的群眾演員便多達40餘萬人,像1992年6月拍攝的「官渡之戰」,便動用了解放軍一個師的兵力,一萬多人次,耗資40萬元左右;在經歷了多年艱辛之後,終於在1994年1月拍攝完畢!據後來統計,94版《三國演義》的拍攝進度大概16天半才拍得一集,平均每集的投資在85萬左右!
正因為老版《三國演義》沒有現代這種虛華的東西,更多的是深厚的文化內涵,所以一直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它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覺。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