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限歌令」出細則:杜絕煽情作秀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廣電總局「限歌令」出細則:杜絕煽情作秀

  「繼7月24日發布了對歌唱類選拔節目實施總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調控措施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歌唱類選拔節目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衛視對參賽選手、導師等做好把關和引導,杜絕「煽情作秀」;提高原創節目比重,對引進境外的節目模式要嚴格管理和調控。」

  新華網消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7月26日召集九家衛視召開了內部工作會議並對內公布了歌唱類選拔節目的最終調控結果,除了對數量、播出時段進行調控外,還在以「特急」的規格下發給所有衛視《關於進一步規範歌唱類選拔節目的通知》中,重申歌唱選拔類節目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不能一哄而上、跟風模仿,今年各臺一律不再投入製作新的歌唱類選拔節目。對於已製作、準備開播的節目將推遲至第四季度播出。同時總局也要求各衛視對參賽選手、導師等做好把關和引導,針對引進國外節目模式的現象,總局要求衛視提高原創節目比重,對引進境外的節目模式要嚴格管理和調控。

  導師、評委要專業 選手避免煽情作秀

  隨著歌唱類節目的蜂擁而至,導師也成為目前電視圈的一項熱門職業,導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節目的收視率,關注度甚至超越了選手。在總局通知的第三條中就對導師提出了特別的要求:「導師評委要加強點評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加重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賞的基本知識講解,避免誇張作秀、互相惡搞以及不文明言談舉止,不能喧賓奪主,刻意製造噱頭和看點,使節目成為名人明星宣揚自我的舞臺。」總局還要求節目要儘可能地為愛好唱歌的普通群眾提供展示才藝和精神風貌的機會,避免博眼球煽情作秀、誇張搞怪或渲染悲切情緒。

  對此,《中國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表示贊同,總局要求杜絕「煽情作秀」四個字很明確,「真實是真人秀節目的生命」,而好聲音裡所講述的學員故事都是和他的音樂夢想、音樂經歷相關的,在節目錄製過程中也確保了臺上沒有人能控制或煽動。

  限制版權引進 鼓勵自主原創

  目前國內歌唱類選拔節目大都引進國外版權,《美國偶像》、《The voice》、《X Factor》三大目前全球最火的唱歌選秀節目今年就一起來到中國。對於海外版權的大量引進,總局提出要加強衛視的自主創新能力,對原創節目給予支持鼓勵,對引進國外節目模式將嚴格調控,「各播出機構要從資金、人員、機制上扶持節目研發創新工作,提高原創節目比重,對於上星綜合頻道原創節目,總局將予以優先備案,在各類評比評獎中給予傾斜。」

  此條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最關鍵的一條。「10檔節目9檔有國外血統。」業內人士介紹,這種局面不僅限於音樂選秀類節目而且已經「擴散」到了整個電視節目的製作中。引進版權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但能迅速推出精品節目,而且能提高整個團隊的製作水平,「從短期來看,引進版權是對原創節目的一個打壓,但長遠來說,等於是培訓了一代人,而這代人跟隨著海外版權的先進理念慢慢成長起來,才有可能在成長之後做原創節目,這代人才是將來中國節目的主流。」天津衛視頻道副總監王屹表示。江蘇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劉原也認為,「跟海外版權方接洽的時候,才能直接跟國外的優秀團隊保持業務上的溝通,這其實是電視節目國際化的趨勢。」多年做引進海外版權工作的世熙傳媒公司總裁劉熙晨則認為,引進版權如同改革開放,「現在中國的電視節目的確處於最粗放的初級階段,唯一的辦法就是積攢經驗。」

  版權引進浪費嚴重 原創水平亟待跟上

  不過,在這個「最粗放的初級階段」,引進之後的弊端已經非常明顯。一位從事電視節目製作多年的資深電視人介紹,三年前,國內電視人開始走進坎城電視節,尋覓適合中國的節目版權,但花出去的錢不少,實際掙回來的只是鳳毛麟角。「僅有《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少數節目賺到錢而已。你上網搜一下,收視率在0.5以下的引進版權節目,我覺得都算是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在於水土不服:《X Factor》(也就是《中國最強音》的原版)2011年被遼寧衛視以《激情唱響》引進前,已經賣到了全世界近80個國家,在每個國家幾乎都能擠進收視榜前三,但遼寧衛視播出時,無論反響還是收視率都不盡如人意。今年轉手到湖南衛視後,節目仍然起色不大;2011年,東方衛視的《我心唱響》引進自荷蘭節目《Sing It》,節目口號是「說不出的話,唱出來」,但實際操作節目組採訪時,荷蘭原版中,隨便找來個普通人都能歌善舞,但在中國人的情感表達過於含蓄,情緒很難被激發出來,26期合同到期後,節目停播;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老公看你的》、《完美暗戀》、《明天就出發》、《最高檔》等節目中。

  此外,版權引進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人。《中國夢之聲》12強直播前夜,得知《夢之聲》節目組有意增設「逆襲戰」時,《美國偶像》節目模式方Fremantle Media公司(以下簡稱美方)工作人員大發雷霆。美方的理由很簡單:「逆襲會讓賽制變得更為複雜,會拖慢整體節奏,也會降低決賽之路的緊張感。」此外,對於唯一一位42強學員鄧小坤進入逆襲環節的資格,美方同樣表示無法理解:「有的學員在奇蹟之路階段就沒有通過,都能回來逆襲,這是為什麼?」不過中方卻不這麼認為。實際上,在逆襲戰之前,《夢之聲》已經有過明顯的改動。比如用「偶像學員」代替原版中往往能引發熱議和追捧的「好萊塢周」環節。「原版的『好萊塢周』更加像是歐美劇院的專業面試,但是我們的學員們本身音樂素養和經歷參差不齊,有的人完全靠本能在唱歌。偶像學員的想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節目聯合總導演戴鍾偉介紹。

  《美國偶像》與《中國夢之聲》的博弈只是引進版權本土化的一個縮影,劉熙晨介紹,國外版權方一般不喜歡讓中國同行做太多改動。「國外不了解中國市場,他們擔心修改會影響核心。但隨著版權購買的增加,國外電視人也覺得中國同行運營能力增強,矛盾就少很多。」劉熙晨覺得,目前對引進版權節目模式在多數時還是全程「COPY」,他認為真正形成節目本土化,甚至創造出屬於中國獨有的節目模式,要花上五至八年時間。《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對此表示認同,「但如果我們的製作水平不能和國際一流水平接軌的話,再好的創意做出來也是不倫不類的。還沒有學會爬就學跑,就算以後會走路了,根基也是不對的。」(文/記者 祖薇)

相關焦點

  • 廣電總局嚴格約束抗日神劇 目前已有十多道限劇令
    近日,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最近召開的會議上,狠批了抗日劇娛樂化的現象;另外還要求加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播出程度,要達到50%以上;而古裝劇的比例也要相應減少。  衛視回應>>天津衛視:確保播優質劇目  廣西衛視相關負責人稱:「按總局要求來做,按規定的播出比例(進行)。抗日劇嚴格審查,杜絕抗日娛樂化的電視劇,不過原來買的就沒有娛樂化的傾向,所以不用調整,同時也會加大現實題材的播出比例。」
  • 「限薪令」?廣電總局令限制外國國籍的明星,「限籍令」的到來
    國家一直在加強對娛樂圈的管理與約束,從2018年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起的幾次「重拳出擊」就已經向大眾發出了國家對娛樂圈整頓約束的決心,這個通知文件就是所謂「限薪令」的由來。
  • 廣電總局調控歌唱選秀 未開播的節目將推遲播出
    受此調控令影響最大的有可能是江蘇衛視即將於8月2日播出的《全能星戰》,原定加入周五晚間檔競爭,若被視為「新」節目,則更是前途未卜。從昨天下午調控令發布截至記者發稿前,江蘇衛視始終保持緘默。其他各衛視相關節目則紛紛回應,調整格局以適應突如其來的政策。7月24日晚,廣電總局在其官網上發布了調控歌唱類節目的規定。
  • 史上最嚴限古令嚴禁惡俗偶像劇拍攝!2018年廣電總局5大嚴政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廣電總局2018年的5大嚴政。 嚴政一:最嚴限古令(亂改歷史的宮鬥劇嚴禁一線衛視播出)。任何一部作品都需要在廣電先備案,如果缺少這個程序,想要上映根本不可能。受這一條影響的,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新版《流星花園》,估計能不能上星播出也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 廣電總局「躺著中槍」 電視劇創作遭遇「六扇門」?
    你們就不能相信廣電總局一回嗎?      也許是此前「限娛令」、「限劇令」的勢頭太猛,以至於任何捕風捉影的消息帶上廣電總局的名頭,總能引來坊間的熱烈關注。   日前,有微博發布「廣電總局對於劇本創作的六點要求」,引發網友熱議,更導致編劇界大佬紛紛出言抨擊,引起一場不小的「地震」。
  • 整治「影視圈」,援贈菲律賓,廣電總局態度很明確
    從廣電總局捐贈電視劇的名單上,不難看出這些都是極具中國文化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動畫片《寶寶巴士》最新劇情中,還有引導小朋友如何預防新冠病的教學。然而,廣電總局的行為卻被部分網友吐槽,認為應該捐贈一些有「檔次」的影視劇,比如《陳情令》、《慶餘年》等。傳輸中國文化,不僅有助於菲律賓抗擊疫情,而且還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
  • 電視劇限拍40集?「限古令」後 「限集令」對影視行業影響有多大
    如果這次「限集令」最終成行,對於此前因為限薪令而使行業整體業績大幅下挫的影視行業又有什麼影響呢?長劇=注水劇?國產電視劇的長劇問題由來已久,主要是與早前明星的高片酬有關。此次擬定的「限集令」,被認為是繼「限薪令」之後,廣電又一整頓電視劇亂象的措施,其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國產電視劇的質量,減少「注水」事件發生。但是在定義「注水劇」上,亦引發一輪爭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以集數為標準「一刀切」的做法似乎並不妥當。
  • 廣電總局新規擬限衛視黃金時段播古裝劇
    《甄嬛傳》等古裝劇去年熱播衛視黃金時段限播古裝劇 傳廣電總局新推「22條軍規」昨日有媒體爆出「總局整治電視劇市場但另據知情人透露,文件內容確與5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某內部會議中向衛視口頭傳達的規定內容相符。「其中不少是舊條款,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對古裝劇的調控嚴厲多了。」
  • 「限廣令」英文怎麼說
    11月28日,廣電總局正式下發《〈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傳聞已久的「限廣令」終於得到證實。《規定》決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國各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請看中國日報網的報導:
  • 廣電總局16年來禁限令盤點:《武則天》遭切胸,蔡康永、小S都中招
    虎嗅註:2015年,關鍵詞:停播、限娛、真人秀今年2月3日,廣電總局發出通知停止播出「名酒匯」、「胖大夫」等22條違規廣告。2014年2月,在中國電視劇全產業鏈金融交易會上,廣電總局下發了播出機構需在7月——10月起播與「中國夢」相關電視劇的要求。2014年4月,廣電總局發布「限播令」:自2015年1月1日開始,同一部電視劇每晚黃金時段聯播的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同一部電視劇在衛視綜合頻道每晚黃金時段播出不得超過兩集。
  • 廣電總局:飛揚跋扈為己雄
    中國人看什麼,在什麼時間看,看多長時間,都由該總局裁斷和規定,這當然是任何節目也強不過的最強節目了,也是該總局偉大、聖明、火爆的證明。  要說廣電總局限制競爭,那是冤枉人家,它還是鼓勵競爭的,只是規定競爭要不能圍繞觀眾進行,而要以廣電總局為中心開展競爭。
  • 限籍令後,廣電新政策來襲,堅決不給劣跡藝人出鏡機會
    廣電接連發出限籍令,限薪令來整頓混亂的娛樂圈。    就在娛樂圈藝人沒有緩過氣時,廣電再度出擊。  2020年11月25日廣電總局再度發出:不給劣跡藝人提供出鏡機會聲明。  從廣電的聲明來看沒有意外這些劣跡藝人連直播帶貨的機會或許也沒有了。  這樣反而更好這些劣跡藝人就沒有撈金機會。  吸毒更不用說房祖名,柯震東之流這些能給機會?
  • 廣電總局下令,電視劇不宜超過40集,《清平樂》為何還能長線作戰
    不久前,廣電總局在限薪令和限籍令後,又出新規,要求電視劇劇集不宜超過40集。這條規定有效地杜絕了「注水劇」的產生,能夠很好的把控電視劇的集數,從而提高每一集的質量,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這種行為無異於「頂風作案」,但是一向嚴苛的廣電總局這回卻是「睜一眼閉一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部影視劇能夠頂住壓力,名可改、照重拍、劇集長度不可丟呢!下面我們就從已經播出近半的劇情出發,試著看看,能否找到答案。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部劇的格局。
  • 廣電總局通報上海鐵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違規行為
    2005年11月4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廣播影視局(廳),總局直屬各單位發出《廣電總局關於上海鐵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偽造塗改廣播電視設備器材入網認定證書的通報》,《通報》指出,經查,今年5月在江蘇省東臺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招投標過程中,上海鐵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偽造、塗改了有線電視系統通用型分配器、分支器、有線電視系統輸出口
  • 廣電總局通知電視劇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好的電視劇不一定劇集多
    近日,一則「廣電總局發的限集令,劇集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的消息在各大媒體頭條出現。文章中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廣電總局這是因為在目前,一些電視劇網絡劇在創作生產過程中,過度強調商業屬性、經濟效益,出現人為拉長集數、故事情節明顯「注水」,客觀上造成敘事節奏拖沓、拉低藝術水準、影響觀看審美等問題
  • 「明星限薪令」凸顯民間呼聲,方可達到「照鏡子、正衣冠」的目的
    這種現象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這就使得限制明星薪酬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演員限薪令何時開始?國家廣電總局也因此出臺了相應的政策,2018年8月廣電總局新出臺的「明星限薪令」終於落地,其主要內容是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薪酬,加強對影視圈不良作風的整治力度。
  • 明星「限薪令」,必須要立好規矩!
    1「限薪令」事件起因近年來,娛樂明星片酬過高,引起社會巨大的爭議。2018年國家廣電總局印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堅決遏制追星、炒星,嚴格控制嘉賓片酬。
  • 最嚴「限韓令」來襲 日劇失去的二十年將重演?
    風傳數日的廣電總局「限韓令」,雖尚未見諸公文,但似已落到實處。7月28日,便有香港媒體報導「中國內地廣電總局向各大電視臺下令,不可邀約韓星演出劇集或者上節目,包括綜藝、戲劇、廣告、商演等。」
  • 「限薪令,限集令」解決不了影視圈的實際問題
    正因為如此,廣電總局便開始謀劃出來了限薪令這樣一個規定。通過限制演員的片酬,最終將演員的表演水平提高,乃至將整個影視劇的製作水準提高。讓觀眾們收看的影視劇能有一個質量上的飛躍。當然,這個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問題解決了嗎?國家相關部門3年內連續六次發文遏制這一現象,先後出臺了限薪令,限集令等政策。
  • 「限薪令」讓「千價片酬」成為黃粱一夢
    近日廣電總局終於出手了,堪稱史上最嚴的「限薪令」和「限集令」雙令齊發,讓動輒上億的片酬成為歷史。「限薪令」明確規定,演員片酬不超製作成本40%,主演片酬不超總片酬70%,明確要求「演員片酬合同複印件」要報備,這就對「限薪令」的執行有了保障,實控性無疑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