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句式,什麼時候什麼行業最賺錢,大家好像已經習慣了這樣提問和思考問題。
但是不管思考這個問題是為了找工作還是創業,這種思維的方式都是很危險的。
這麼說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就我個人的經驗以及創業經驗來說,一旦開始以這種方式去思考問題,就會陷入一種嚴重的投機心態。
下面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我之所以這樣認為的原因。
這樣思考問題,容易忽略行業的發展規律
任何一個行業,對於個人而言,從開始接觸,到慢慢熟悉,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要經過不斷的學習,試錯,才能幫助個人在這個行業內獲得更多的有效經驗。
如果想要在這個行業有所作為,更是需要下很大的苦功去不斷的琢磨和研究,很多時候在競爭相對激烈的行業內,真正的差距都是體現在很多細節上,而這些細節都需要沉下心來慢慢的去琢磨,才能夠做好。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在一個行業有所作為,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打磨。
如果你覺得有哪個行業賺錢就貿然的投資,或者投身於這個行業這就是典型的投機行為。
第一你沒有經驗,第二你沒有相應的渠道,在這一輪的投資熱潮和競爭中,你有很大的概率會輸給之前經過很長時間學習和打磨的公司以及團隊。
這種情況在創業的歷史上有非常多,絕大多數的投資泡沫都是因為問題中提到的這種心態造成的。
而能夠從泡沫中生存下來,並且有很好的發展的,絕大多數都是早就在這個行業有一定的沉澱和積累的公司。
這樣思考問題會滋長個人的投機心態
這次疫情期間,生產口罩的企業確實賺了很多錢,但這是因為這些企業和公司在這個行業內已經積攢了很多經驗和人脈。
在國內疫情緩解後,有很大一部分投機口罩生產的企業目前已經出現了滯銷現象,在前期賺到的錢很有可能會在後面賠掉,而且在這個期間購買的口罩機價格可以用天價來形容。
而貿然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大多數都是以問題中這樣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的,他們每天在想什麼時間幹什麼行業是最賺錢的。
這種階段性的思維,會導致人進入一種朝三暮四的狀態。
今天覺得這個行業賺錢就去幹這個,明天覺得那個行業賺錢就去幹那個,最後哪個行業也沒有搞明白,哪個行業也沒有幹明白,長期來講虧本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作為打工者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每天都想著哪個行業發展的更好,我就去哪個行業,而沒有相對應的積累,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最終很有可能你在哪個行業都做得不夠專業。
思考行業發展問題的正確態度
上面已經講了,這種投機心態會對個人和企業造成的危害,那下面當然要確定一下用怎樣的方式去思考這個問題,才是更為合適的態度。
1、從宏觀趨勢看行業發展趨勢。
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具有發展前景,當然不可能是看他現在到底能不能掙錢。
面已經舉過關於口罩這個行業的例子,雖然在一兩個月有一個賺錢的窗口期,但是長期來看已經陷入了競爭的紅海,後面價格肯定會暴跌,跟風投入的人最終可能會虧得血本無歸。
而作為普通人來說,其實我們是可以判斷未來一段階段內,到底是什麼行業會有更好的發展,這個是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個人的需求來確定的。
如果要投入一個行業,起碼要問問自己這個行業未來5年或者10年內,它的產品和服務會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如果產生了變化,自己應該怎麼應對。
2、選定行業做好深耕的準備,不要輕易放棄。
進入一個行業,上來就賺錢的,畢竟都是少數,你一定要不斷的打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讓自己在競爭中的水平處於中上層。
這樣才有可能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如果遇到了挫折,很快就放棄那麼99.9%的創業公司,最終肯定都會完蛋。
活下來的是選對了方向,也一定是做到了堅持不懈的努力。
所謂深耕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沒有對這個行業深入的了解,那你貿然進入,又憑什麼能打敗以前這個行業中的人呢?
3、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這是曾國藩的一句話,特別適合我們目前面臨的這種情況,任何人投入一個行業,不管你是創業還是工作,在判斷完行業趨勢以及宏觀發展的問題之後,相當於已經確定了戰略層面的問題。
但是真正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後,一定都是要從細微之處開始著手,在這篇文章中我也反覆的強調細節二字,在目前的創業環境中,想做從0~1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實際上機會已經很少,而絕大多數創業都是從一到n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就是比拼自己成本控制,銷售渠道,產品質量把控,等等這些細節方面的問題。
避免投機心態,做好行業分析,選擇一個行業之後,一定要沉下心來,不斷的優化細節,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這樣才會有長遠的發展。
創作不易,如果我的觀點可以對你有所幫助,點讚評論加關注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