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越是受人敬重的人,為人處世,越懂得老祖宗留下的這3條天規有些人總抱怨,社會太現實,人心太浮躁。覺得這世間知己難尋,人與人之間仿佛隔了一堵厚厚的圍牆。在懊惱的同時,也會羨慕那些總是受人敬重的人,殊不知他們備受敬重的同時,是因為在為人處世方面,自有一套天規!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老祖宗的為人處世黃金法則!
一、懂得隱忍與寬容原文: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雪,才為火內栽蓮。譯文:如果能忍受別人一些性情上的不足與狹隘,便是是懂得了為人處世之道;如果能消除自家人的怨恨與紛爭,如此才能夠稱得上是在火海中能栽種蓮花的功夫!
二、不做城府深的小人,卻也不能過分坦誠原文: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譯文:一個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接觸社會的時候,對初識的人,不可以輕易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喜怒情緒,一旦徹底展現出來,自己的內心世界便會被對方看得清清楚楚;同時對於世間萬物,不可過分喜愛或者厭惡,如果過分喜愛和厭惡,只會讓自己的精、氣、神都會被這世俗之物所控制!如此又談何做真正的自己?
三、與人交往不要阿諛奉承,更不要故作姿態原文:落落者,難合亦難分;欣欣者,易親亦易散。是以君子寧以剛方見憚,毋以媚悅取容。譯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性格孤傲剛直的人解救是很困難的,但是,一旦結交成為朋友,這份友情定會地久天長,難以分離;與性格開朗又活潑的人交往十分容易,無需多久就可以變成所謂的朋友,但是這種友情分離也很容易。所以真正懂得,為人處事的人,在交朋友的時候,往往以剛正不阿的一面讓人懼怕三分,也不用阿諛奉承去討好他人。
「朋友」一詞,在很多人眼裡變得越來越廉價,上一秒還是陌生人,下一秒就開始「稱兄道弟」,很多時候不是真正的成為朋友,而是對方是有目的靠近,而這種友情最經不起歲月的蹉跎,久而久之便從「朋友」變成了陌生人!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能控制別人的接近,但是卻能決定要交什麼樣的朋友,做怎樣的自己!所以那些備受人敬重的人,往往更加隱忍和寬容,他們更不會在你面前深不可測,但也不會故作姿態,阿諛奉承,因為為人處世,他們懂得老祖宗留下的三條天規!歡迎關注國學經典文化,更多國學經典等著你!註:根據國學經典《菜根譚》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