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文藝作品,有一句很出名的話: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這可能也是網絡文學尚未被認定為嚴肅文學的原因之一:因為目前大多數的網絡文學,不管是都市言情、宮鬥、玄幻等,都和現實生活有較大的差距,娛樂大眾則可,但難以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然而,這並不是網文作者的錯,而是因為目前創作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困難重重(具體有什麼困難大家心裡應該有數)。現在的武漢疫情爆發後,很多人想起2003年的非典,然後就提到一個問題:
非典過後,竟然沒有一部有影響力的書、電影或電視劇來記錄那段歷史!
小仙每天在這裡和大家聊詩詞,大多數時候都是一些風花雪月的東西,這其實並不是小仙的全部本意。早在孔子編撰《詩經》的時候,就說過詩作用:
興、觀、群、怨
興:抒發自己的感情。比如各種詠物詩、懷古詩等等;
觀:觀察社會與自然。比如各種田園詩、邊塞詩;
群:結交朋友。比如詩人之間相互唱和的詩詞;
怨:諷刺不平之事。就是小仙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諷喻詩。
所謂的諷喻詩,有點像現代文中的雜文,主要目的是反映國事民生,揭露社會上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痛,這是詩詞的現實作用。
其實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過諷喻詩,比如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面小仙就再給大家分享幾首諷喻詩。經典的文藝作品,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這幾首諷喻詩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我們或許可以從中讀出真切的感受。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沒想到吧?李商隱不僅會寫纏綿悱惻的感情,寫現實主義的題材也是駕輕就熟的。賈生就是指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漢文帝接見賈誼之後,卻不問濟世安民之術,反而問起神鬼之說!
我們在歷史上學過,漢文帝算是漢朝比較正面的皇帝了,「文景之治」就是由他起頭的。然而這樣的一個明君,卻也荒唐到這種地步!這首詩的內涵就變得更深刻了。
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詠柳》的詩詞,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賀知章的那首:「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但是在詩人曾鞏的筆下,柳樹卻完全變得一副模樣,變得輕狂,囂張,似乎整個春天都是它的,但是詩人說:如果秋天霜雪到來的時候,又會怎樣呢?很顯然,詩人不是討厭柳樹,而是借柳樹來諷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這首詩和劉禹錫的那首桃花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遊玄都觀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的這首《遊玄都觀》,表面上是寫桃花,實際上也是把桃花比喻成那些新權貴:
你們囂張個什麼勁?你們被提拔都是因為我被貶出了京城罷了!
這首詩被那些當權派見到之後,勃然大怒,於是劉禹錫又再次被貶。
然而多年以後,劉禹錫重新回到京城,當年迫害他的那些人,死的死,敗的敗,劉禹錫感慨不已,再次寫了一首詩: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當年排擠、打壓我的那些人呢?都去哪兒啦?我劉禹錫又回來了!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社會是一個金字塔,對於最底層的人來說,他們付出最多,但卻得到最少,就像鄭智化有一首歌唱的那樣:
這世界有些人一無所有,有些人得到太多。
然而不管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大眾輿論中,越是底層的人,越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社會的話語權被頂層和中層掌握。他們就像勤勞的蜜蜂,飛遍平地與山尖,採集百花釀成蜂蜜,最後卻……
遠的不說,就說前不久的事件吧:有些人一輩子也無法去故宮看看,而有些人卻可以在閉館的時候,開著大奔大搖大擺的進去……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杜甫是唐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就像歷史書一樣,深切的反映了安史之亂之後,災難深重的唐朝,因此被稱為「詩史」。這首《石壕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能也是我們相對熟悉的,因為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當戰爭來臨之際,這家已有三個男人參軍了,但是官吏還要來拉壯丁!沒有壯年男子了,連一個老婦人也不放過……
中學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感慨卻越來越深。雖然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歲月靜好」卻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拿這次武漢疫情來說吧,小仙是幸運的,可以在鄉下老家自由的玩耍,吃喝不愁,基本上沒有影響。可是對那些醫護工作者和疫區的人,這個春節可能就是一場噩夢了!
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杜甫之後,寫現實主義題材最多的詩人,可能要數白居易了。他的《秦中吟十首》等就是諷喻詩的代表作。當然這首《觀刈麥》也是。
難能可貴的是,白居易雖然是朝廷大員,卻能夠體會到百姓疾苦,自己不事農桑卻有餘糧,心裡很愧疚,這種境界不知道比那些炫富、看不起勞動人民的人好多少!
誠然,現在社會分工不同,個人能力也相差很多,有人貧有人富是正常現象。
如果你是窮人,對於那些比你富裕的人,你是否仇視?
如果你是富人,對於那些比你貧窮的人,你是否憐憫?
唐詩宋詞中,深刻而辛辣的諷喻之作還有很多很多,小仙今天就暫時和大家聊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