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側出錢又出力,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誰買單?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能源報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建議:「加快建立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給予提供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的煤電機組合理補償,化解沉沒成本,促進煤電產業可持續發展。」

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即電力市場中引導各類型機組,在合適的時間提供合適數量的輔助服務,並獲得合理的經濟激勵。據了解,我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包括調頻、調峰、備用、黑啟動等,火電和水電機組為輔助服務提供方,也是輔助服務成本的分攤主體。

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補償機制而言,輔助服務市場陷入了發電側「零和遊戲」中,既要出錢還得出力,長期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無償承擔成本的補償機制亟需糾偏。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趙紫原)

發電側承擔輔助服務成本

2015年「9號文」頒發後 ,電力輔助服務開始市場化探索。截至目前,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已在華中、東北、華北、華東、西北等地啟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味道」漸濃的同時,市場主體逐漸擴圍。

某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華北地區引入儲能技術參與輔助服務補償機制,形成了我國特有的『電化學儲能聯合調頻模式』,該模式在京津唐地區和山西得到廣泛應用。本輪電改啟動後,極大促進了儲能在電力輔助服務中的應用。同時,需求側也正參與到電力輔助服務隊伍中。」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除西藏外)參與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費用共147.62億元。這些錢由誰提供?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其中,發電機組合計分攤118.95億元,佔比為80.58%。

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地區對發電企業應承擔的輔助服務進行了規定:負荷率50%以上的發電調節服務為基本服務,不給予另外補償;機組出力在50%以下,則需另外補償,各省的輔助服務補償標準有所不同。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也就是說,發電機組提供了應有強度的輔助服務為基本義務,提供高於自身強度的輔助服務可獲得補償,提供低於自身強度的服務則需繳費,這是目前的輔助服務市場的分攤機制。」

補償模式和力度均不合理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認為,當前補償機制並不合理,隨著新能源的大規模併網,電力系統調節手段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原有補償模式和力度不能滿足系統需要。

補償模式方面,多位受訪專家均表示,從根本上說,輔助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所有系統主體均是受益者,不應只是發電側分攤成本。

袁家海表示:「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推行最初,是為了解決發電企業之間提供輔助服務的公平性問題,暫由發電企業承擔。然而這種做法沒有明確上網電價中是否考慮輔助服務成本,只把沒有參與輔助服務的機組視為少做功的機組,這是不合理的。」

隨著上網電價逐步放開,實際交易中,發用雙方協商形成的電價僅針對電能量價格進行博弈,輔助服務費用並未包含其中。同時,我國總體輔助服務價格佔比相對國外市場化國家偏低。

補償力度方面,華東電力設計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吳俊宏告訴記者:「目前,主動參與輔助服務的發電機組獎勵不足,被動參與的生存得不到保障。輔助服務市場表面是解決系統的實時平衡,背後則是機制如何保障系統主動具備實時平衡的能力。市場機制不夠合理,要麼讓輔助服務提供商虧損,要麼退出提供服務,最終受影響的將是整個電力系統。」

換言之,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輔助服務市場成本由發電側提供本就不合理,但目前發電企業「既要出錢、還得出力」,也未能獲得合理補償,淪為沉沒成本。

亟待建立合理補償機制

有業內人士表示,煤電大面積虧損的核心原因,是煤電為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統帶來的高成本「買了單」,無償承擔了大量成本,輔助服務則為其中一部分,當下亟需建立合理的輔助服務補償機制。

吳俊宏表示,用戶是造成電力系統負荷峰谷差的根本原因,也是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最大的受益對象。「發電側方面,應進一步提升能有效提供輔助服務電源的激勵機制;用戶側而言,應通過獎懲機制激勵用戶參與到輔助服務市場,從根本減少系統對輔助服務的需求壓力。」

袁家海認為,現貨市場可使原有的輔助服務市場更有效率。「通過發電商之間的競爭優化、用戶側儲能和需求響應的加入以及輔助服務產品的價值重新定義評估,可以促進電力系統內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降低電力系統整體的成本,這樣不僅提供輔助服務能力強的運營商可以獲得更多利益,包含輔助服務成本的輸配電價也會降低,三方互利。」

「結合新一輪電改的情況來看,輔助服務的主體範圍要重新定義,原有的補償機制和用戶側機制都不適用新的發展需要。當下,應逐步建立按效果付費的補償機制,建立儲能廣泛參與各類輔助服務的合理化補償機制,根本上說,建立向用戶傳導的輔助服務市場的長效機制。」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相關焦點

  • 淺談電力現貨市場的不平衡費用結算
    二、電力現貨市場不平衡費用的產生電力現貨市場不平衡費用的產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市場運行必須的,二是無法找到具體承擔主體的。主要有發電成本補償類、阻塞費用類、偏差考核類、計劃與市場雙軌運行偏差類、輔助服務類、其他費用分攤類等。
  • ...華北能監修訂《河北南網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
    其中第五十四條修改為:河北南網市場費用分攤按照新能源企業「多消納多分攤」、火電廠(企業)「少調峰多分攤」的原則,新能源企業與發電負荷率高於火電機組平均發電負荷率的火電機組承擔調峰服務費用。新能源企業與發電負荷率高於火電機組平均發電負荷率的火電機組承擔調峰服務費用。
  • 「電改」輔助服務獲突破 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保供熱、保供電、減...
    作為本次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電改9號文將「建立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新機制」作為重點任務之一。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啟動和深入,和為應對近幾年東北用電負荷增長緩慢、供暖面積大幅增加,熱電矛盾和新能源消納困難加劇等問題,東北能監局對東北電力調峰市場進行全面升級,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機制。
  • 深度文章|甘肅電力現貨市場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此外,為了培育用戶的市場化意識,2020年3月21日甘肅省啟動了需求側輔助服務市場,為下一步開展電力現貨雙邊市場打下了一定基礎。1)新能源裝機容量大,本地電力需求不足,且快速啟停調節機組較少。目前,甘肅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2200萬kW,2019年調度口徑用電最大負荷1551萬kW,裝機容量遠超用電負荷。同時,省內快速調節電源裝機容量不足。在大風日,全電網發電出力嚴重富餘;小風日,全網備用不足。一日內,中午光伏大發時段,發電出力富餘,負荷尖峰時段發電出力不足。
  • 一文帶你了解發電側儲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傳統火電機組中,儲能在發電側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機組的效率,對輔助動態運行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這可以保證動態運行的質量和效率,且暫緩使用新建機組,甚至取代新建機組。
  • 山東增加機組發電出力緩解電力供應
    新華網濟南8月17日電(記者董學清)山東各地通過加強調控,增加機組發電出力等措施,努力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矛盾。   山東一些有條件的市增加了發電出力。淄博加強電廠生產運行考核管理,協調解決電煤調運和機組生產中的困難,增加電煤調入量,提高機組出力多發電,努力彌補供電缺口。
  • 青海電網新能源發電出力首超全網用電負荷
    12月1日11時37分,青海電網新能源發電電力達939萬千瓦,當時負荷938萬千瓦,青海新能源發電出力首次超過全網用電負荷,青海電網成為寧夏之後我國第二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當天11時43分,青海新能源發電電力達到993萬千瓦,新能源出力再創歷史新高,為當時用電負荷的106%。青海是全國清潔能源示範省,可用於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裡,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億千瓦時,風能可開發量超過7500萬千瓦,綜合開發條件居全國首位。
  • 山西以市場機制推進電力市場建設
    經營性電力用戶的發用電計劃原則上全部放開,參與市場交易;部分公益性服務類電力用戶自願參與市場交易。建立電力電量市場化平衡機制。統籌協調好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和放開發用電計劃,推動由計劃電量調控電力電量平衡向市場機制調控電力電量平衡轉變。完善政府公益性調節性服務功能。
  •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指導意見
    在調峰調頻需求較大、棄風棄光突出的地區,結合電力系統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進度,建設一批裝機容量1萬千瓦以上的集中式新型儲能電站,在「三北」地區部署5個百兆瓦級電化學儲能電站示範工程。開展在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配套建設儲能設施的試點工作。鼓勵分布式儲能應用。到2020年,建成一批不同技術類型、不同應用場景的試點示範項目。
  • 現貨聚焦|發電企業參與電力現貨交易的競價策略(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進入2020年,四川電力現貨市場繼4~5月開展了近1個半月的枯水期結算試運行後,於7月底又開展了兩天豐水期調電試運行工作。據了解,9月(結算月),四川電力現貨市場又將開展豐水期的連續結算試運行工作。四川電力現貨交易正大踏步的向四川市場主體走來......
  • 中國電力市場年會(2020)舉辦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家能源實驗室教授林江以南方五省為例分析中國電力市場改革中省內和省間電網優化的經濟和減排效益。他們的研究發現,如果南網區域進行區域內發電優化可以獲得的年經濟收益超過1000億元,減少約13%的發電成本。煤電比重降低10%,碳排放減少10%。這些經濟效益能夠彌補容量成本,並大幅減少棄風棄光棄水。
  • 探討|電力現貨模式下發電集團報價及機組經濟調度研究
    (來源:《中國華能》 作者:山東分公司營銷公司 李力春 劉勇 馮琳)一、背景電力行業內流傳一句「無現貨,不市場」的說法,在電力市場建設過程中,現貨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是衡量電力市場成熟度的標誌。2015年啟動新一輪電力改革以來,發電行業經歷了建國以來最深刻的變化。
  • 機組靈活性改造降低火電出力:破解棄水棄風棄光的務實之舉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白雪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負荷側、電源側、電網側多措並舉「棄風」的主要原因是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調峰能力差。火電靈活性改造可以降低煤電特別是熱電機組的最小出力,成為當前解決風電併網消納的主要措施。    從企業層面看,火電企業能否從靈活性改造中獲得預期收益才是願意進行靈活性改造的關鍵。東北作為全國第一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試點,相應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目前是最透明和全面的。
  • 多渠道培育拓展用電市場——《山西省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
    (原標題:多渠道培育拓展用電市場——《山西省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解讀之三)
  • 深度| 電力市場設計中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的比較
    電力市場中,對發電這個產品或服務,在早期的實踐中,很多國家或地區採取的是單邊市場,即僅僅在發電側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競價上網,但在終端用戶的銷售側仍然保持壟斷,由電網公司以單一購買者的形式從不同的電廠買電再統一賣給終端用戶。2)輔助服務市場。
  • 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和能源低碳轉型的關係
    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不僅推動了用電價格信號的市場化,為用電側的「再電氣化」創造了便利條件和激勵信號,還有利於發電運行靈活性的增強,從供給端做到低碳轉型。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標誌著我國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啟動。
  • 新疆發展改革委印發《新疆電網發電側儲能管理暫行規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委《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9〕1701號),規範儲能項目管理,增強我區電力調峰系統備用容量,保障新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 北歐電力市場對我國東北區域電力市場化的啟示(圖)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214/637354.shtml 為深入貫徹國家能源局關於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全面覆蓋、全面規範、全面深化的要求,探索與完善負荷側資源參與電力調峰市場機制,經國家能源局同意,華北...
  • 中國電力•國際電力市場觀察(三)
    俄羅斯電力市場改革與實踐武澤辰俄羅斯於2011年基本建成包括電力批發和零售市場的電力市場體系。批發市場採用集中式電力市場模式,主要電量在日前市場進行交易,由調度機構集中優化確定節點邊際價格,並通過平衡市場調整偏差。
  • 放開發電計劃需關注煤電資產擱淺——訪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
    近日,16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提出化解煤電產能過剩、支持煤電整合等政策。政策的出臺,對煤電企業將會產生哪些影響?煤電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就此,記者於近日採訪了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  中國電力報:今年,國務院發文指出要調整電價結構,適當降低脫硫脫硝電價以減輕企業用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