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30日 13:46 來源:瀋陽晚報
參與互動「叫了個雞」炸雞店
16.8元買了一份炸雞,裡面竟然放著一隻「安全套」。打開炸雞盒的一瞬間,市民郭女士驚呆了。原來,小區旁邊新開了一家「叫了個雞」炸雞店,竟然將隨外賣送的溼巾做成了安全套的模樣。「這太噁心了,我11歲的兒子就在旁邊,商家為了博出位怎麼能這麼惡俗呢?」6月29日,家住渾南區的郭女士投訴,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規範一下商家的行為。
「安全套」原來是溼巾
6月27日晚,郭女士接兒子回到家,發現老公已經叫了外賣炸雞。郭女士的老公表示,小區旁邊新開不久的一家炸雞店,名字特別有意思,叫「叫了個雞」。「這名字太黃了。」郭女士的第一反應是反感,「誰都知道雞的隱身意義並不好,商家咋能叫這個名字呢?」
十幾分鐘後,外賣送到。郭女士打開餐盒拿出炸雞,卻發現盒底還放著一隻紅色的「安全套」。「這是什麼東西?」郭女士說,當時她就嚇了一跳,因為兒子就在旁邊,她急忙用手將「安全套」捂住了。
雖然後來證實,這隻所謂的安全套其實不過是商家贈送的溼巾,但郭女士還是接受不了。更讓她生氣的是,外賣盒上赫然印著「真踏馬好翅」五個大字。「兒子一邊看,一邊念,還說, 『這諧音不是髒話嗎?』」郭女士說,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廣告對孩子的影響太不好了,何況這家炸雞店還開在小學旁邊,是不是有點不合適呢?
其實這裡面裝的是溼巾
名字和宣傳語均極其惡俗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在大眾點評網上搜索發現,名稱為「叫了個雞」的炸雞店在瀋陽竟有近40家,分布在瀋陽市的各個區,絕大多數都是近幾個月開業的。
6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瀋河區南三經街附近的一家「叫了個雞」炸雞店。看見記者在門前拍照,幾位路過的市民立即圍上來。「這名起的,你們真得管管,有傷社會風化啊。」一位60多歲的大爺表示。另有幾位市民也表示,商家就是故意用低俗的名稱來吸引人。
走進店中,沒有一名顧客。一位男子表示,他們還沒有正式營業,正在準備階段。
隨後,記者又來到渾南區渾河堡渾南二小附近的那家炸雞店。老遠就能看到,該炸雞店門口的宣傳語用六個大黑字寫著「滿足一切欲望」,而旁邊卻用極小的字號在滿足後面寫著「您對炸雞de」。門口的電子屏上不停地滾動幾行字:「叫雞不流氓」、「叫雞熱線XXXXXXXX」。這家店生意非常好,一位年長的大姐表示,這個店是她的兒子兒媳開的。店名及宣傳語也是統一的。「如果不合適的話,我回來和孩子說一聲。」
相關部門全面介入調查
我國《廣告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廣告內容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
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思寧表示,如果從字面意思來看,「叫了個雞」沒有任何問題,就是打電話買只雞的意思。但現在雞的隱諱含義已經被民間約定俗成,這樣的店名難免會被人曲解,從而產生不好的聯想。張思寧認為,一個企業不應只以賺錢為目的,也應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這個社會責任也包括弘揚正能量,向公眾傳播美好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企業文化也要講究格調,一個低俗的名稱及企業文化不會長久,通常只會在短時間內吸引人們好奇的目光,勢必會曇花一現。
當天,瀋陽市工商局表示,相關部門已經全面介入調查此事。本報將繼續關注。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張曉寧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