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代表在線》欄目查看更多
溫州網訊 「我想分戶口,跑了四年,還沒辦成,怎麼這麼難?」前不久,瑞安市湖嶺鎮金川社區杜山村村民杜學成給《代表在線》欄目發來電子郵件,訴說了他辦理戶口過程中遇到的煩心事。
杜學成在信中說,他家共有五兄弟,祖上留下三間半老房子。早幾年,老大和老二分別在溫州市區和瑞安購房立戶,老三成家後也已經立戶外出打工,他從2010年開始向瑞安市公安局湖嶺派出所申請立戶無果。
按照杜學成的說法,派出所受理立戶申請登記時要求每個兄弟必須擁有一間房子。而住建部門不讓擴建老房子,如果原拆原建仍是三間半,老大、老二雖然已經在外購房但仍有老房子繼承權,五兄弟沒辦法各自分到一間房子,杜學成立戶之事因此陷入了困境。
每個兄弟至少有一間房,才能另立戶口
11月6日,《代表在線》欄目記者來到瑞安市公安局湖嶺派出所,陪同杜學成前往該所辦事大廳諮詢申請立戶事宜。
「上次已經跟你講了,每個兄弟必須有一間房子才能立戶。」窗口一名女民警接過杜學成的申請材料說,按照公安部門新的政策規定,在本村每個兄弟至少有一間房才能分戶另立戶口,父母獨立一戶要另有一間房。杜學成共有五個兄弟,而他父親名下只有三間半房子。
隨後,該民警提供了一份戶口辦理流程資料,上面顯示,分立戶口需要本人提供申請報告、村委會證明、房產證以及分家協議書。其中,房產證一欄註明:兄弟、父母及其本人,分幾戶要幾個房產證。未能辦理房產證的,有土地證也行,但需要村委會和房管所出具證明。
對照這份資料,杜學成其他條件都具備,就是缺乏房產證。今年9月4日,杜學成以他父親名義去瑞安市國土資源局辦理了土地證,接下去打算辦理房產證,然後設法從父親那裡繼承一間房子。「但是希望很渺茫,其他幾個兄弟都不願放棄繼承權。」杜學成這樣說。
湖嶺派出所分管戶籍工作的副所長王武漢說,2008年之前辦理分戶立戶政策比較寬鬆,所以他的3個兄弟都順利立戶,而如果按照現在的新政策就沒辦法辦理了。目前,轄區內像杜學成這種情況不是個案,為此,他曾特地向上級作了匯報,答覆是「只能按照現行政策執行」。
70年的老房子坍塌,已不能住人
目前,杜學成夫婦及兩個孩子、弟弟杜君武的戶口都掛靠在其父杜育林名下,全家6口人共用一本戶口簿。
杜學成長年在溫州市區打工,因孩子上學等原因經常需要用到戶口簿,而他父親和弟弟每月需要持戶口簿領取低保金。杜學成每次從市區回老家拿戶口簿,需要換三趟車,來回要一天,非常不便。
11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瑞安市湖嶺鎮金川社區杜山村。下車後,約步行10分鐘,穿過一條羊腸小道,毛竹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坐落著一幢破敗的七間兩層老房子,這便是杜學成祖上留下的老宅。老房子空無一人,二樓因坍塌已無法上去,整幢房子搖搖欲墜。
杜學成說,這幢老房子建於1940年,幾個堂哥和他家五兄弟各擁有三間半。因房屋年久失修,很多年前兄弟們陸續搬了出去,只留下他父親和他弟弟。父親曾是浙南遊擊隊隊員,當年在一次急行軍參戰途中左腳跌傷,因未能及時治癒而落下殘疾。三四年前,老房子在一次暴雨襲擊中坍塌,實在不能住人了,他父親和弟弟暫居在鄰村的堂姐家裡。
杜學成的父親杜育林今年83歲,得知記者來訪,老人拄著拐杖步行約1個小時,從鄰村來到老家。他說:「我年紀大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一直住在親戚家不合適。」
要先分出戶口,才能申請宅基地指標
今年9月27日,杜學成向村裡遞交了一份《建房申請書》,當地村委會和金川社區分別蓋章表示同意。
他在申請書中提到,現住的老房子建成已70多年,其間雖經過多次整修,但房子多處倒塌,修修補補難以解決問題,必須重新建房。鑑於老房子遠離村民聚居地,如果原拆原建必須依靠人力運輸建房材料,成本高昂吃不消,故懇請村委會、社區、鎮政府照顧特殊情況,在交通方便之處批准建造兩間三層房屋,供自己和父親以及弟弟居住。
杜學成說,前不久他向湖嶺鎮鎮村規劃建設辦公室提出建房申請。工作人員表示,即使村裡有宅基地指標,也只能以他父親名義申請一個指標,要想申請兩個指標,杜學成必須先獨立門戶。
該鎮鎮村規劃建設辦公室主任王仕憲說,按照農村建房規定,杜學成的老房子可以原拆原建,但必須以戶主也就是他父親的名義提出申請,而且最多只能建4套房子。如果因特殊情況無法原拆原建,也可以提出在本村範圍內遷建,但村裡宅基地有限,這種可能性很小。
為破解農民建房難問題,瑞安已起草相關文件
「如果老房子確實屬於地質災害點,要麼治理,要麼遷建,否則就申請D級危房拆改建。」湖嶺鎮國土資源所有關負責人說,經查閱檔案,杜學成的老房子不屬於地質災害點,按政策只能原拆原建。
湖嶺鎮住建所有關負責人說,農村老房子經批准後可以原拆原建,但原則上不能增加住房面積。也就是說,杜學成父親名下的三間半房子,按照套房格局最多只能原拆原建四套房子,五兄弟不可能一人一套房。
這名負責人透露,為切實破解當前農村村民建房難問題,瑞安市已經起草《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目前正在討論之中。針對農民改善住房的需求,該《辦法》提出擴大農民人均住房面積上限。如獲通過,杜家這三間半房子可以擴建成6套,這樣就可以解決他家兄弟分戶及父親的住房問題。
杜學成認為,他家的老房子遠離村莊聚居地,出入只靠一條羊腸小道,原拆原建不符合實際,最好能在本村內遷建。
對此,湖嶺鎮國土資源所和住建所有關負責人均表示,按照現行政策規定,杜學成這個要求難以實現。如果他所在的社區住房困難戶較多,可以申請由社區共建統籌安排,但周期會比較長。
跑了一圈,杜學成想分家立戶、緩解來回奔波之苦的要求一時無法實現,老房子遷建的夢想更是遙遙無期。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