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苓:劇版《紅高粱》劇本已進入收尾階段(圖)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趙冬苓:劇版《紅高粱》劇本已進入收尾階段(圖)

  周迅

  《紅高粱》劇照

  原作者莫言

  鞏俐

  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小說成了影視劇改編的熱門。在山東衛視買下《紅高粱》的版權後,該劇一連串發布了導演鄭曉龍籤約拍攝,周迅出演女一號九兒的消息。眼下,曾創作了《中國地》、《沂蒙》等知名作品的女編劇趙冬苓正在為《紅高粱》閉關創作。接受渤海早報記者電話連線時,趙冬苓稱劇本已進入收尾階段。回顧經典電影版的同時,趙冬苓將劇版《紅高粱》的全新看點一一道來。她表示:「莫言先生在原著中表達的精神——張揚人的個性、野性,追求灑脫不羈,這方面電視劇將努力保留。」

  兩代名導對陣

  鄭曉龍接棒張藝謀

  發表於1986年的《紅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作品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當時這部作品在文壇引起極大轟動。1988年,據此改編、由張藝謀執導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柏林電影節為國人捧回第一座金熊獎。而在籌備《紅高粱》時,片子涉及相關民俗問題,張藝謀把莫言拉進劇組一起聊本子。對於這段和張藝謀的合作經歷,莫言曾回憶:「改編我的作品愛怎麼改,怎麼改,我對張藝謀沒有任何要求。我說我不是魯迅,也不是茅盾,改編他們的作品要忠於原著,改編莫言的作品愛怎麼改,怎麼改。」

  2012年年底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諾獎加冕的光環下,莫言的作品不僅賣到脫銷,代表作改編權的歸屬也成為矚目焦點,最終劇版《紅高粱》的出品資格由山東衛視獲得。在上個月《紅高粱》的座談會上,導演鄭曉龍最終與劇方籤約。這位曾打造了《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甄嬛傳》等眾多知名作品的導演是圈中的常青樹。不過,首次與莫言謀面,他也是有壓力的。有張藝謀的電影版珠玉在前,能否將《紅高粱》成功改編為長篇電視劇,他心裡也沒底。好在愛人王小平是原人民出版社的編輯,與莫言相識,她和鄭曉龍說:「莫言不是一個特較真的人,你們作品怎麼做,他不會跟你說這個不成、那個不成的,他會放開手腳讓你做。」真正讓鄭曉龍吃下定心丸的是交到他手中的故事大綱。被業內稱為「快手」的女編劇趙冬苓接替莫言之女管笑笑擔任劇本創作,在故事大綱獲得了莫言的肯定後,她馬上投入到40集劇本的創作中去。趙冬苓稱:「鄭曉龍執導的電視劇和電影是不可比的,首先在表達形式上他們不是一個話語體系,電影的長度在100分鐘,它表達了意向、自由的精神,表達人物的個性就好了,電視劇利用長篇幅,去表達人物世界、完整的人物關係、完整的故事。」另外劇版的故事容量有了擴充,鄭曉龍的工作量也不低於張藝謀。

  改編中趙冬苓深切地體會到,雖然很多方面都難以達到完全忠實原著,但有一點在電視劇和電影中是「相通」的,「莫言先生在原著中表達的精神——張揚人的個性、野性,追求灑脫不羈,這點是我們努力保留的,希望從精神上能符合原著 。」

  靈魂人物「九兒」

  江南女子挑戰山東大妞兒

  繼公布導演、編劇名單後,《紅高粱》的劇方隨後透露周迅將出演九兒。當年22歲的鞏俐憑藉一張清秀的面孔讓九兒一角深深烙進觀眾的心坎裡,和地地道道的山東大妞兒鞏俐相比,表演上充滿靈性的周迅江南女子的氣息能否撐起這部戲?儘管很多觀眾稱心目中的九兒應該像鞏俐般高高大大,但周迅對自己很有信心:「從演員的角度講,我是去演一個角色,什麼樣的載體不重要。」趙冬苓又是如何看待鞏俐和周迅的這場隔空PK?她告訴渤海早報記者:「周迅看了故事大綱和劇本之後,表示很喜歡,我也不知道誰會演九兒,所以是按照腦子裡的九兒去寫的。」對於後期的創作,趙冬苓稱不會照著周迅創作角色,「她也想突破自己,誰願意演一個之前演過的人物呢?」至於外界將鞏俐和周迅放在一起比較,在趙冬苓看來,所謂的山東大妞不見得人高馬大。「大膽地說一句,鞏俐走上國際被稱為巨星,其實她演《紅高粱》的時候還是個大學生,臉龐非常青澀,這點和電影也很符合,《紅高粱》中九兒的角色特別的清純。但電視劇裡面的九兒完全不是這樣,她敢愛敢恨,做了很多大膽的事情。人物性格、命運和經歷複雜得多,更需要演員的爆發力。我相信周迅的演技和外形都不是問題,演員的內心和表演功底,她對角色的熱愛是最重要的。

  和影片一樣,電視劇的故事主要圍繞九兒和餘佔鰲展開,趙冬苓介紹:「電視劇有40集,40分鐘一集的話,整部戲要1600分鐘,莫言先生原作有6、7個故事,字數上看30多萬字不算少,但很多東西沒辦法用到電視劇中,所以要擴充增加主要人物的故事。和電影不同的是,這次故事的著重點從餘佔鰲身上挪到了九兒身上,以九兒的命運為主線去構建我們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安排,趙冬苓稱:「市場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九兒的人物架構是最早定好的,勢必要以她為故事和人物關係的中心點。從她出嫁以前講起,大量的故事圍繞她構建了大量人物關係。」

  九兒的人選公布後,誰能成為姜文之後餘佔鰲的扮演者,成了觀眾心中最大的問號。據傳不少新生代知名男星正在猛練肌肉,報名參加《紅高粱》的試鏡。眼下,趙冬苓筆下的餘佔鰲已成型,從中不難看出扮演者的年紀要比姜文年輕一個等級,「他特別富有生命力,劇本還描寫了青年時期他的成長、發展的道路,從靠力氣吃飯的精壯青年變成土匪、他和九兒的愛恨情仇、他如何走上抗日的道路……劇中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劇本改編異同

  最終九兒還是犧牲了

  莫言筆下的高密是一片充滿生機的土地,茂密的高粱地、黃黃的土地、充滿血性的漢子、一壇壇烈酒,電影《紅高粱》的景象定格在「50後」、「60後」一代人的腦海中。莫言筆下的高粱地生根在山東高密東北鄉,電視劇和電影的取景地一樣選在高密。寫劇本前趙冬苓專程跑去當地採風,「東北鄉這個地方是經過藝術化的,《紅高粱》莫言是照著高密的人寫的。這次採風給我的收穫很大,和當地人包括莫言的親屬聊天、交談,給我很多認識和啟發。熟悉當年事情的人少了,莫言是聽當年的老人說的,我是跟著莫言出生的鄉鎮上的農民去的現場。」

  此前在《紅高粱》座談會上,莫言曾坦言希望改編能吸引現在的觀眾。趙冬苓稱,經典的場景和結局,觀眾依然能在劇中看到,「結局九兒一樣是犧牲了,餘佔鰲去打仗,送餅時她叫鬼子打死了。這點忠實於原著,但又不會像電影那樣處理得很簡單,我們會做更多的文章。」

  談到劇版中餘佔鰲和鄉民的抗日故事,趙冬苓表示:「抗日的篇幅在整部劇中佔的比例不會太大,大概有20%吧。在這塊創作時我放慢了速度,寫得比較慎重。主要是反覆地想怎麼去寫,這群活得風風火火的人如何抗日的,把這部分作為他們人生中最輝煌的部分處理。我希望扎紮實實地寫出來,起碼做到核心故事不雷人。讓觀眾覺得,這群人合乎情理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到此這個故事也就結束了。」影片中,新娘的大紅嫁衣、紅色的高粱地,向人們炫耀著這片土地上旺盛的生命力。對於電視劇的色調,趙冬苓也留了個懸念:「這需要導演來定,按我們的拍法不會像電影那樣野。依我個人的愛好,希望電視劇拍得賞心悅目一些。就劇本我和導演做了很多溝通,相信鄭導在這方面會處理得更好。」(渤海早報記者 崔娜)

相關焦點

  • "紅高粱"編劇趙冬苓:九兒就是個特別真實的人
    電視劇版的前半部分變成了一部宅鬥劇嗎?電視劇版能否和電影版一樣成為經典?伴隨著電視劇《紅高粱》的熱播,有關這部劇的話題也越來越多。11月4日,電視劇《紅高粱》的編劇趙冬苓接受了記者的微信採訪,對觀眾關心的問題一一進行「答疑解惑」。   九兒是好是壞?許多事情她都是被逼的   電視劇《紅高粱》播出至今,有觀眾稱讚,也有觀眾批評。
  • "紅高粱"編劇趙冬苓認可周迅:這個九兒更飽滿
    日前,記者聯繫到編劇趙冬苓,她表示改編《紅高粱》是壓力也是挑戰,正在「追劇」的她很認可周迅飾演的新版九兒,認為她更加飽滿:「周迅飾演的九兒比鞏俐更加豐滿,因為電視劇《紅高粱》給予了九兒很大的篇幅,跟青澀的鞏俐相比,周迅演九兒是在演技最成熟的時候。」
  • 劇版《紅高粱》比原著有戲 周迅版"九兒"獲莫言肯定
    由周迅飾演的九兒,贏得小說原作者莫言的認可。   既有經典電影在前,原作者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電視劇版《紅高粱》自打確定開拍之初,就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昨天,這部60集年代傳奇史詩劇首次揭開面紗。劇組正式對外公布,該劇將於本月27日登陸北京衛視紅星劇場及騰訊視頻。   對大多數觀眾來說,《紅高粱》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也深深帶著1988年張藝謀同名電影版本的記憶烙印。
  • 《紅高粱》引爭議 編劇趙冬苓:人物塑造受"甄嬛傳"影響
    >   導讀: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紅高粱》,收視和口碑均超出了預期。不過,躲不開跟小說、電影的比較,兩相對照,劇版《紅高粱》「問題」還真不少;另一個繞不開的是,鄭曉龍的前作《甄嬛傳》也是國產電視劇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宮鬥」變「宅鬥」,鄭曉龍忍不住反問一句,「難道我們在土地上鬥,就是土豆(鬥)?」而編劇趙冬苓則坦言,這次對人物的塑造多少受到鄭曉龍導演的《甄嬛傳》影響,從「方正大氣」轉向「三觀不正」,只為跟觀眾更親近。
  • 《紅高粱》劇版今開播 莫言期待周迅版「九兒」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改編電視劇;周迅闊別10年回歸螢屏;半年時間拍出60集……劇版《紅高粱》還沒有開播,外界已經給它貼了許多值得關注的標籤。   今晚,這部年度大劇將在山東衛視首播。26日,該劇出品方來到成都舉行提前點映會,將60集的劇情濃縮為一個短片供媒體觀看。相比較電影,劇版的故事不僅更豐富,而且主線從「我爺爺」,變成了「我奶奶」。26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原著作者莫言稱自己最期待周迅如何詮釋九兒,不過談到這部莫言影響力最大的小說,他卻覺得有缺陷:「沒能親身經歷,這算是小說的短板和缺陷。」
  • 電視劇版《紅高粱》周迅"九兒"被莫言大讚
    既有經典電影在前,原作者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電視劇版《紅高粱》自打確定開拍之初,就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昨天,這部60集年代傳奇史詩劇首次揭開面紗。劇組正式對外公布,該劇將於本月27日登陸北京衛視紅星劇場及騰訊視頻。   對大多數觀眾來說,《紅高粱》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也深深帶著1988年張藝謀同名電影版本的記憶烙印。
  • 劇版《紅高粱》淚崩中收尾 朱豪三有原型
    電視劇《紅高粱》昨晚上演大結局,悲壯的人物命運讓人頗感虐心,不少觀眾在劇集結尾豆官的呼喚中淚崩。將文學經典搬上螢屏,集合了一流主創陣容的劇版《紅高粱》改編得是否成功,也在電視劇收官後引來眾說紛紜的討論。該劇北京衛視的收視率破2,在網友投票中,認為劇版《紅高粱》讓原著故事情節更加豐滿的超過七成,三成觀眾認為劇版的改編更加狗血庸俗。
  • 編劇趙冬苓:甄嬛對我寫好九兒影響很大
    北京衛視獨播的《我的父親母親》近期在一片古裝雷劇中突出重圍、獲得收視佳績,本周將迎來大結局,同時,由鄭曉龍執導的電視劇版《紅高粱》也在近期啟動,而這兩部受人關注的大戲,編劇都是趙冬苓。    趙冬苓:當時有一位專家建議我改成大團圓結局,我很明確地拒絕了。這部戲中的離婚寫得並不殘酷,簡直像一場「歡樂頌」,比他倆當年結婚還要熱鬧、情緒還要好。那場戲是在慶祝人的解放,每個人都自由了,蠻好的。    我和莫言的看法相當一致    鄭曉龍執導的劇版《紅高粱》即將開拍,編劇卻由莫言女兒管笑笑換作了趙冬苓。
  • 劇版《紅高粱》被專家稱作名著改編電視劇範本
    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製片工作委員會、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衛視傳媒、東陽市花兒影視協辦的電視劇《紅高粱》專家研討會,11月27日在北京召開。業界專家對電視劇《紅高粱》的品格、品質、品相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劇版《紅高粱》堪稱名著改編電視劇的範本。
  • 鞏俐評價劇版《紅高粱》:周迅把九兒演得太有文化了
    鞏俐版「九兒」  周迅版「九兒」  10月27日,電視劇《紅高粱》開播,導演鄭曉龍,主演周迅、朱亞文、秦海璐等接受觀眾檢驗,尤其是原著作者莫言的書迷,以及張藝謀版《紅高粱》的影迷對這部劇格外關注。
  • 山影精品煉成記丨「紅高粱」編劇趙冬苓:我就是個手藝人
    編劇趙冬苓,共產黨員,她創作過《沂蒙》、《紅高粱》、《青島往事》、《安居》等很多收視口碑雙豐收的劇本,被稱為「金牌編劇」,而趙冬苓總說,自己只是個手藝人。最短的紀錄是用17天的時間寫了20集劇本。六個包子過三天,反正你讓我專門拿出半個小時來自己做頓飯,我覺得這是浪費。」42集電視劇《沂蒙》,趙冬苓僅寫了40多天,當劇本一氣呵成,趙冬苓才感覺腰疼得幾乎站不起來了。趙冬苓表示《沂蒙》到現在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作品。憑藉《沂蒙》,趙冬苓獲得飛天獎優秀編劇獎。
  • 周迅將出演劇版《紅高粱》九兒 莫言:很期待
    周迅將出演劇版《紅高粱》九兒 莫言:很期待 繼敲定將由鄭曉龍出任導演後,12日,成功出品過《金婚》、《甄嬛傳》等優秀電視劇的花兒影視公司董事長敦勇先生拋出重磅消息,「劇版《紅高粱》女主角九兒將由闊別螢屏十年的周迅出演。」消息一出,莫言第一時間表示了對劇組選角的肯定,「她和九兒一樣都是非常有靈性的女人,非常期待她的表演」。
  • 劇版《紅高粱》由莫言女兒寫劇本
    山東衛視買下莫言《紅高粱》電視劇版權的消息一經傳播便引起議論一片。這一次,「我爺爺」、「我奶奶」的故事由山東製造搬上螢屏,幕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雖然山東衛視三緘其口,但近日,記者還是輾轉聯繫到了促成此次合作的關鍵人物———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掖平,她對大家關心的籤約細節進行了詳細解答。
  • 劇版《紅高粱》爭議不斷 九兒被批不像農村丫頭
    鄭曉龍在《紅高粱》片場指導演員朱亞文。楠楠供圖   鄭曉龍執導,周迅、朱亞文等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連續多日收視率飄紅,也引發不少爭議。鄭曉龍趕緊解釋:「編劇趙冬苓說,《甄嬛傳》對她多少有點影響,但她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編劇,還是能夠從自己的創作當中找到這個人物的,而且這部劇也確實需要這麼一個人物。」   【質疑】臺詞少了鄉土氣   兼顧南方觀眾   有網友吐槽,這部劇多了文青感,少了鄉土氣,沒有太濃的北方味道,反而「在臺詞、配音上,倒是很有上海味。
  • 劇版《紅高粱》開機地選定高密 劇組美工等已進駐
    劇版《紅高粱》開機地選定高密 劇組美工等已進駐 而目前高密外景地所種的紅高粱也已經陸續開始成熟變紅,只待周迅版九兒以及劇組正式到高密進行拍攝。  劇組美工等已進駐高密  作為本年度最受矚目的電視劇,《紅高粱》 目前已進入最後籌備階段。山東高密作為故事發生地同時也是原著作者莫言的老家,毫無意外被選作開機發布地和外景拍攝地。
  • 《金陵往事》劇情介紹 趙冬苓傾力打造民國版《桃花扇》
    ­  由李雲亮執導、趙冬苓編劇,董潔、韓棟、于榮光、黃曼等領銜主演的民國傳奇愛情劇《金陵往事》正在江西衛視熱播。該劇自播出以來,以緊湊的故事情節與細膩的人物塑造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該劇以20世紀30年代的南京為背景,講述了一段發生在秦淮河畔的曲折愛情。董潔飾演的林語慧與韓棟飾演的高金榜從一對同病相憐、惺惺相惜的戀人最終反目成仇走向對立。
  • 《金陵往事》熱播 趙冬苓傾力打造民國版《桃花扇》
    由李雲亮執導、趙冬苓編劇,董潔、韓棟、于榮光、黃曼等領銜主演的民國傳奇愛情劇《金陵往事》正在江西衛視熱播。該劇自播出以來,以緊湊的故事情節與細膩的人物塑造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早在創作階段,編劇趙冬苓就表示要打造出一部屬於民國時期的《桃花扇》。《桃花扇》作為傳奇劇本,以男女感情故事來寫國家興亡是其一大特色。而在《金陵往事》中,通過以林語慧與高金榜之間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民國時期的社會現實。日軍侵略、國難當頭,不同的人也做出各異的選擇,而林語慧與高金榜這樣一對曾彼此深愛的人也最終分道揚鑣,令人唏噓。
  • 《紅高粱》編劇:九兒是個真實的人 有借鑑了《甄嬛傳》
    年度大製作《紅高粱》正在北京、東方等衛視熱播,開播第一天北京衛視的收視就破1,到如今已播至近一半的篇幅,收視一直佔據榜首。伴隨著《紅高粱》的高收視率,自然也產生了方方面面的爭議。這些爭議有的來自經常收看電視劇的常規觀眾,更多的來自於莫言原著小說的愛好者。
  • 《紅高粱》大結局 秦海璐實力派演技挑大梁
    原本不看好《紅高粱》改編成電視劇,但是看一集,就被劇情所吸引。這種吸引,實際上已與莫言的同名小說無關,與張藝謀的同名電影無關,與鄭曉龍、趙冬苓、周迅、朱亞文、秦海璐、于榮光……有關。利用原著的故事框架和品牌效應,電視劇版《紅高粱》主創成功進行了一次藝術再創作,使之更符合中國電視劇觀眾的欣賞口味。跌宕起伏、緊湊好看的故事情節和亦正亦邪、敢愛敢恨的人物性格,成為其吸引觀眾的法寶。這種改編雖然招來部分原著和電影版愛好者的非議,但不影響它成為一部現象級的熱播劇。   莫言說過:「沒有象徵和寓意的小說是清湯寡水的。」
  • 莫言談曾燒《紅高粱》最初手稿:逼自己重新寫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改編電視劇;周迅闊別10年回歸螢屏;半年時間拍出60集……劇版《紅高粱》還沒有開播,外界已經給它貼了許多值得關注的標籤。  今晚,這部年度大劇將在山東衛視首播。26日,該劇出品方來到成都舉行提前點映會,將60集的劇情濃縮為一個短片供媒體觀看。相比較電影,劇版的故事不僅更豐富,而且主線從「我爺爺」,變成了「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