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找咱求援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現在只有中國能夠大量出口口罩等醫療物資
(在3月14日,挪威首相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一系列抗疫措施,同時表示希望能與中國合作,進口口罩等醫療物資)
其實能抵禦新冠肺炎病毒的醫用口罩並非什麼高科技,對於各大工業強國而言,造口罩的難度簡直微不足道。
但是口罩在平時並不是日用必需品,通常情況下人們對於口罩的需求量很小,許多人或許好幾年都用不上一個口罩。
由於需求有限,供求關係就限制了口罩的產量。而且由於口罩屬於一種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對此基本不屑一顧,口罩的主要製造商都集中在東亞地區。即便是3M公司這樣的口罩巨頭,其大部分生產線也都是放在國外。
正是因為產能不足的原因,在本次疫情爆發之後,口罩在歐美市場很快就供不應求,口罩價格也是一路飛漲。
(歐洲國家平常可是看不上低端的口罩產業)
鑑於口罩緊缺,歐美國家政府相繼宣布禁止口罩等醫療物資出口,例如德國就明目張胆的截留瑞士和義大利的口罩。
要知道瑞士和義大利都是工業強國,尤其是瑞士,與德國、日本、美國並列為世界四大高端數控工具機製造國之一,國內的許多大型醫療器械都有瑞士的技術。
瑞士仰仗著自己技術的先進,對於低端產業向來不放在眼裡,因此瑞士的口罩基本都是依賴進口。如今疫情壓境,在短時間內提升口罩產量是不現實的。而瑞士又沒有出海口,從國外購買的口罩必須經過義大利和德國,於是就導致了口罩被截的情況。
對此瑞士也是毫無辦法,雖幾經交涉,但還是沒有要回口罩。
瑞士的情況基本能代表歐洲大部分國家,像是挪威、荷蘭、丹麥、比利時這些小一點的國家,它們的工業都是專注於某一個區域,並且都是高附加值的高端區域,沒有什麼生產口罩的能力,而現在大多數國家又禁止口罩出口,搞得這些小國非常狼狽。
於是在環顧四周之後,挪威等國發現,目前還有能力大量出口口罩的國家只剩中國了。
(在歐盟的施壓下,德國政府修改了口罩禁令,恢復了口罩的出口,但是出口量還是非常有限)
在本次疫情之前,中國就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日產口罩超過1000萬隻。而在疫情爆發之後,政府開始積極鼓勵口罩生產,就連汽車企業都參與進來。
大量資本和資源的湧入極大地推動了口罩的生產,到2月初時,我國口罩產量就超過了1億隻,每天1億隻!
而在口罩產能不斷提升的同時,我國的疫情也日趨穩定,國內對口罩的需求也趨於穩定,我國企業也漸漸有餘力去出口口罩了。
所以如果挪威不找咱,它又能找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