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經過5000年歷史文明的傳承,中國又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自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一些文明禮儀和習俗,也廣泛的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正好今天我們要說的結婚來說,不管是舊時的皇親國戚,還是如今的普通百姓,對於婚禮都是極為重視的。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新婚夫婦三天要「回門」,也就是說新婚夫婦在結婚第三天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還有這樣一種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樣的習俗有什麼樣的深意?
為什麼新郎、新娘結婚後,第三天要「回門」?其中有什麼寓意呢?
1、成家不忘娘
新娘「三天回門」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古代的時候,一些地區會稱之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等等,其實寓意就是「新娘成家之後不忘娘家」。而新郎也會跟隨新娘一起去拜訪嶽父母,寓意是「感恩戴德」。我們都知道,古代人心裡有著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所以,有一句話一直流傳至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很多人都把女兒當成別人家的人。而女兒出嫁三天回門,其實是為了表達「成家不忘娘」。但是如今這個理論已經不存在了,如今男女平等,而且很多家庭都是女人在掌握經濟大權,女人的家庭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女兒出嫁之後,娘家有什麼事的話,她們也都會很好地照顧,在過去的時候,「成家不忘娘」體現在這種習俗上,而如今更會體現在實際行動上。
2、報答父母養育恩
在很多人的心裡,女兒出嫁之後,婆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再回娘家的時候,就會被當成娘家的客人、親戚。在古代的時候,回門被稱為「歸寧」、「客人歸來」之意。三天回門是女兒出嫁後第一次以「客人」「親戚」的身份回娘家省親,而歸寧的時候,女婿這們「客人」也會準備好一些禮口上門看望嶽父母,女兒為的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女婿則是表達「感恩戴德」之意。
而且在新郎、新娘回門的時候,很多地方也是有多種講究的,不過每個地區的習俗會有所差別罷了。不知道在你們那兒有沒有這種習俗:有的地方是由嶽父去接女兒女婿,女兒女婿帶一些禮品前來,中午嶽父嶽母大擺酒席,而且還會請人做陪,在新郎、新娘回自己家的時候,嶽父嶽母還會給他們一個大紅包。
而且在回門這一天,一般都不會在嶽父嶽母家過夜,家近的人,必須在天黑之前趕回自己的家,如果路途實在遙遠,只能在娘家居住的,夫妻也不能同房,只能分房而居。有人認為婚後「三天回門」是一種陋習應該摒棄,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孝道」的傳承,不能丟棄,而且這些習俗之所以流傳至今,也是因為它們包含了一些深刻,它們也屬於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不過我倒是認為,如果是一些比較繁文縟節的習俗,如今時代不同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加快了,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簡單化,一些不合理的,不適合當今社會的習俗,也應該把它們改正一下,如果是促進「孝道」的傳承及宣揚的,我們也不要輕易丟掉,你們說是嗎?你覺得這種習俗,應該被放棄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泊繼續傳承下去呢?歡迎留言討論哦。(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