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毫無疑問就是《三十而已》,連每天加班到不知今夕何夕的小編,都還要從可憐的私有時間裡榨出時間去刷它。
但是,目前小編已經棄劇了。為什麼呢?因為劇情走向越來越飄了吧~
最開始播出的時候,《三十而已》的風頭無兩,究其根本,人設比較討喜。作為資深滬漂,小編就說說王漫妮。
王漫妮,一個滬漂,前面的人物情節還是蠻靠譜。比如關於飲水機的那段心理獨白,不是買不起一樣東西,而是搬家的時候太麻煩,相信這是很多滬漂都能感同身受的,也正是因為這點,同為滬漂的小編一開始是把寶押在她身上。
這部劇播出的時候,豆瓣評分是8.0,後面一度升到8.1,但是現在已經落到7.6了,為什麼呢?更多原因是在於人設崩壞吧。人設崩壞在哪裡?
從王漫妮說起,作為一個滬漂,王漫妮的經歷很寫實,但是也有更多虛。
王漫妮剛出場的時候,就有一場和同事撕逼的戲,讓人感到極度舒適;她一個人生病,強忍著不適,向父母報喜不報憂,這也和我們在上海漂著的大眾如出一轍;她租住的房子,前腳漲房租,後腳又被逼著退房,也貼近現實。
但是這些現實在那麼多的不現實面前,顯得太過蒼白,哪裡不現實呢?
王漫妮的月收入是一萬五,按照魔都的社保繳納比例,她一個月到手不會超過一萬三,然後每個月給父母兩千,自己手裡剩餘的不到一萬一。
在這種經濟情況下,她住著月租7000多的房子(後面漲到8500),然後她追求品質曾在買高跟鞋的時候說過一年要買4雙不同功能的品牌鞋子(一雙高跟鞋就要3700),按照她這種心理,那麼每年在衣服上面的花費肯定也不少。
再加上交通、飲食、社交聚餐等費用,考慮到前面幾年工資還沒有一萬五,小編很好奇,她真能每個月靠著那點收入在上海生活?當然這一點也看出後面靠刷信用卡去升艙是極度真實了。
拋開收支不平衡這個bug,另外一個bug是在上海,一個稍微有上進心的人,應該不敢過著月光的生活。
從上面的收支分析來看,王漫妮每個月的開銷絕對是超過收入的,不能說她是一個毫無上進心的社畜,相反她是一個職場裡敢搶敢幹的人,這樣的人,你跟我說她過著月光的生活?能讓人相信嗎?
月光族是一些對自己生活花銷沒有規劃的人,王漫妮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對自己生活開支沒有規劃的人吧!
然後王漫妮的感情線,也是各種槽點,這一點小編直接略過,重點要說的是目前在某小視頻平臺刷到的結局,即王漫妮後面還是拒絕了小張主任回到了上海,然後很快就成功翻身了。這現實嗎?
極度不現實,每年離開上海的人都有很多,原因無外乎是在上海過不上想要的生活,只能逃離,王漫妮之前離開時是愛情沒了、工作沒了,心灰意冷之下離開上海,離開的理由很充分。根據劇情,王漫妮回到老家後,覺得自己不適應老家的熟人社會,然後就和小張主任坦白了,然後就回上海了,然後很快成功了。
她回上海的理由,未免太過牽強;回來後瞬間就成功,這也太誇張。
沒人敢隨隨便便離開一個城市,也沒人敢隨隨便便再回去一個讓自己看不到希望的城市。
夜深人靜時,小編也曾想拋棄這份尚可的工作回到一城之隔的家裡,但是想想也就算了,到了清晨,還是得收拾好心情重新出發。但是我很清楚的是,如果我哪天回去了,是不可能再回來了,我身邊很多朋友,並非在上海混不下去了,他們離開後也就是真的離開了。
三十歲的王漫妮,在上海並沒有什麼太能拿得出手的資源,之前的工作也未必能讓她重新上一個臺階,這些決定了她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而且一個在上海拼打8年,並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回到父母身邊一段時間,更多會被那種慢生活氛圍浸染,從而慢慢向生活妥協,絕對不會像劇情那樣,還能滿血復活重新殺回去,你以為回上海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嗎?
三十歲的王漫妮,不是小孩子,離開不意外,但是就這麼任性地回到上海,鋪墊實在是不足。
另外,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沒有捷徑,顧佳的成功是意料之中,她有那個本事和資本,王漫妮有什麼本事和資本?
如果說王漫妮之前做銷售時,業績第一,就說她有本事,那小編想說的是很多人在做自己的工作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做得不比·王漫妮差,那他們為什麼依舊過著平庸反覆的生活,沒有在經濟上有個瞬間的大突破呢?是他們不配嗎?
王漫妮的成功是和顧佳、梁正賢捆綁在一起的,但這反而更不能讓人接受,原來她之前8年的努力都抵擋不過一個梁正賢帶來的力量。那麼本劇宣揚的女性獨立呢?顧佳是獨立了,王漫妮的獨立體現在哪裡?
話說江疏影的上一步戲《戀愛先生》和這一次的《三十而已》太相似了,之前她在裡面扮演的角色都是先前各種坎坷,遇到一個海王,後面發現自己被渣男騙,然後最後的成功依舊離不開海王。
所以,儘管開場很好,但是結尾依舊落了一般的俗套,《我的前半生》裡子君搞逆襲,我們圖個新鮮,過了這麼幾年,原來還是換湯不換藥,非要給一個極度普通的人硬凹出一個蒼白的成功逆襲,那觀眾自然是不接受的。
王漫妮嫁給小張主任,在小城裡安度一生,我想信如果是這個結尾,才更能讓人信服,觀眾才願意打10分,給出5星好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