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裝臺》裡裝了一整個西安的美食?我餓了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黃小廚的小可愛 黃小廚

一部讓人上頭的電視劇,出彩的不一定完全是那些美好浪漫的故事,還有這些故事發生的城市。

城市是故事開始的地方,同時也是故事的見證者。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稻城亞丁

《後會無期》——東極島

《風犬少年的天空》——重慶

《嘿,老頭!》——北京

《一起來看流星雨》——廈門

《安家》——上海

……

然而有一個地方,是真的因為看劇而產生了嚮往,它就是西安。

2017年《白鹿原》的熱播,讓我對原上的故事,以及那碗每集必出現的油潑麵充滿好奇……(真的太饞人了)

2019年的《長安十二時辰》,一下子讓西安成為暑假檔的熱門旅遊城市,我也終於在那時去到這座城……

而現在,一部「大型西安美食紀錄片」《裝臺》正在熱播,我又一次蠢蠢欲動了。別說你還不知道,起初小可愛聽到這個劇名也是不明所以,還以為是北京話

(你把劇名念快一點試試)

但耐著性子15集看下來,只想說:我!太!饞!了!

西安,這座城,撩咋咧!

這座城市的美食,是更加!撩咋咧!

跟緊小可愛的步伐,咱們今天的追劇看美食,準備朝著西安《裝臺》,出發啦!

(圖源豆瓣電影截圖)

《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鮮為人知的舞臺裝卸行業裡小人物們的故事。

什麼是裝臺

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他們在演出前後緊張地扛扛抬抬,爬上爬下,揮汗如雨,有時像耍雜技一般在高空懸吊。裝臺的既有本地秦腔劇團、也有各色歌舞演出、婚喪嫁娶的表演。(文字摘錄於網絡)

在這部劇裡,導演突出了西安的都市化,用大量的美食與陝普增加了煙火氣,大雁塔、鐘樓、古城牆、大唐不夜城…這些極具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一開篇就一一展現了,要不怎麼有人說這部劇是西安旅遊宣傳片呢。

(圖源水印|《裝臺》)

除了西安的景點宣傳,這部劇的美食宣傳也很到胃了

第一集就讓諸多的陝西美食輪番登場,不停地進行視覺轟炸,擀麵皮、油潑麵、肉夾饃、胡辣湯……

(圖源水印|《裝臺》)

集集離不了吃!頓頓離不開面!熱騰騰香噴噴,怎麼可能忍得住口水??

這一次說啥也好不了了!這工傷不是18頓外賣能解決的,得來一張直飛西安的機票了

(或許,我可以嗎?)

(圖源水印|《裝臺》)

毫不誇張地說,西安人的胃,一半裝的都是「饃」!

劇裡「這鐵主任能包圓了一麵攤的臘牛肉夾饃和胡辣湯,就為了給俄羅斯的團隊嘗嘗西安當地的味道,就足可見這肉夾饃在西安人的心裡,佔了多大分量,畢竟把表演團隊哄開心了,才有錢拿。」

(圖源水印|《裝臺》)

對西安人來說,沒有什麼是一個饃解決不了的,精準掰饃的技巧也是信手拈來,幹饃、煮饃、泡饃、夾饃……啥是最佳吃法,他們必定門清。

01|夾饃

以前總以為夾饃只有肉夾饃一種,但查完資料,才發現是我膚淺了!臘汁肉夾饃、蛋菜夾饃、香辣土豆片夾饃、孜然炒肉夾饃、粉蒸肉夾饃、油潑辣子夾饃……給西安一個饃,他能給你夾住全世界

一個坨坨饃,夾上熱乎乎的臘牛肉,配上一碗辣子多的糊辣湯,頂飽,這是很多西安人口中最完美的一頓早餐。

(圖源水印|《裝臺》)

還有這獨具特色的油潑辣子夾饃,油潑辣子在陝西的大小餐館、每家每戶基本上隨處可見,各家有各家的做法,當現蒸的白饃饃,夾上剛油潑好的熱辣子油,那滋味……

有多好吃呢?我去一趟回來就告訴你!

(圖源水印|《裝臺》)

02|鍋盔

沒想到吧!在陝西,鍋盔也是饃!

「陝西八大怪」中就有一怪在說它,和成都配肥腸粉吃的軍屯鍋盔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陝西的鍋盔烤制的時候不放油,質地非常紮實。你要是出趟遠門,沒事兒取出來掰一塊兒,十天半個月也餓不著,你要不嫌重,帶上唄~

如何判斷這鍋盔的好壞呢?劇裡也給你講清楚了:

(圖源水印|《裝臺》)

03|泡饃

對西安人來說,吃泡饃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而這種儀式感,絕大多數來自於親手掰饃。

(圖源水印|《裝臺》)

饃的大小直接關係著泡饃的口感味道,但具體到是黃豆粒、花生仁還是蠶豆粒這個沒有什麼定數,不過切記得耐著性子,不然你瞎掰一通,很可能會被廚房打回重掰(小可愛深有體會)

如果能做到和朋友一起,共同掰一碗饃,吃一碗饃,那就是過命的交情了,畢竟誰都不知道對方有沒有好好洗手

除了眾所周知的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也會讓食葷主義者在聽到的瞬間,眼睛發亮!

(圖源水印|《裝臺》)

(圖源水印|《裝臺》)

說到西安美食,「面」一定得提。

陝西人把吃麵叫咥(dié)面,聽起來就有一種滿頭大汗,呲溜呲溜的痛快感,可謂是非「咥」無以過癮,非「咥」無以盡興啊。「麵條像腰帶,盆碗分不開,板凳不坐蹲起來,油潑辣子一道菜。」陝西八怪中的這四怪,可以說是把咥面描述得很到位了。

劇中「蔡素芬搬著東西來到順子家,遇上了順子那潑辣的女兒,想著做點麵食討好她,結果對方卻不領情。但蔡素芬拿手的麵條卻讓順子嘗出了母親的味道,這麼多年一直獨身的他突然感到了溫暖。」

能讓西安人感到溫暖的,就是一碗每天要「咥」的面。

01|臊子麵

說起臊子麵,相信大部分人會習慣性在前面再加兩個字——岐山臊子麵

用九個字來概括一碗令人垂延欲滴的岐山臊子麵: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

其實臊子麵有很多種,有帶有臊子湯的臊子麵,也有幹拌臊子麵。臊子麵裡的麵條均勻細長,口感勁道,搭配上辣椒和醋,吃起來酸辣鮮香。

臊子也分為肉臊子和素臊子兩種,一般的臊子裡面都配有雞蛋、豆腐、胡蘿蔔、豆芽等,用料十分豐富,色彩搭配很好看。

雖然臊子常被稱為萬能的面醬,但其實在陝西很多地方,因為臊子在常溫下保質期長,所以也經常用於炒菜,代替新鮮肉絲肉沫的作用。

(圖源水印|《裝臺》)

02|油潑麵

把麵條抻好下鍋,煮熟後撈起,撒上蔥姜蒜,再鋪上厚厚的一層辣椒麵,熱油「嗞啦」一聲澆上去,我就不信你不咽口水!

早在看《白鹿原》的時候,我就已經對白嘉軒的這碗面,產生了濃重的好奇了。好吃的油潑麵又香又辣,麵皮勁道,一碗下肚,滿滿的都是碳水給身體帶來的滿足和能量。後來我發現,油潑麵雖然看似好做,但實際要做得夠味兒,並不容易,這個」面「得有點講究。

(圖源水印|《裝臺》)

油潑麵都是用寬面來做的,但這種寬面不是一般的手擀麵,而是拉出來的麵條,並且需要厚一點,通常醒發二次,讓面變得更有彈性。

一碗好吃的油潑麵,又香又辣,麵皮勁道,一碗下肚,滿滿的都是碳水給身體帶來的滿足和能量。

03|biangbiang面

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主要歸功於「biang」這個字足夠複雜,一共57筆,我寫不來但我記得住!說起這個字的讀音,有人讀作biángbiáng面,也有人讀作biàngbiàng面,anyway~反正都是這麼寫。

biang是陝西人自創的一個字,傳說曾經有一位秀才路過麵館時,一位扯麵師傅正在製作面,面與桌子進行碰撞時發出了陣陣有節奏的「 biangbiang 」聲,因而得此名字。

它也屬於陝西八大怪之一,麵條像腰帶,很寬,很勁道!來碗面,再拿罐冰峰,享受啊!

(圖源網絡)

千年麵食,一碗江湖。西安的面,敲敲敲好吃,有機會去西安,大家記得一定要吃!

(圖源水印|《裝臺》)

劇中還有一幕,讓小可愛我眼睛發光~

「順子把找了個媳婦的好消息,告訴給了竇老師,竇老師打心眼裡替他高興,想要慶祝一番,便提出了去吃辣子蒜羊血。兩個人在路邊吃著喝著,順子才意識到日子永遠是過去的回不來,以後的盼不到,只有當下這碗羊湯粉才最實在。」

(圖源水印|《裝臺》)

辣子蒜羊血??這又是一道什麼神仙美味?

聽說地道的西安人一定都吃過辣子蒜羊血!

就是把血塊冒好撈入碗中,以辣椒麵、鹽和蒜泥為主要調味。再加一勺熱油,「滋」的一聲澆在辣椒麵上。蒜泥、辣椒與嫩滑的羊血這種夢幻的組合,將陝菜裡「溫拌」的特徵顯露出來,辛而不烈。

上圖是小可愛吃的粉湯羊血,有沒有懂行的西安人,在評論裡給大家解釋一下辣子蒜羊血和粉湯羊血?

(圖源水印|《裝臺》)

聊了這麼多實在的麵食、精彩的鹹口,一些可口的點心硬核西安也有!

劇中「大雀兒請順子在路邊吃麵,省吃儉用的他買了點水晶餅還要給孩子留著點,順子嘲笑他天天省錢,其實啊他把所有的錢都給了家裡的老婆孩子。」

(圖源水印|《裝臺》)

說起這個水晶餅,它長的雖然不水晶,但地位不凡,和官燕、銀耳、金華火腿一起,被列為了中國「四大珍品」。

主要由白糖、冰糖、青紅絲、豬板油、核桃仁和玫瑰花瓣等多種食材製作而成。作為經典的酥皮點心,它小巧玲瓏,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膩,可以稱得上陝西糕點的代言,也承載了幾代陝西人的記憶。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像蓼花糖、江米條、綠豆糕、紙酥這些也是大家都會吃的傳統點心,樸素,實在。

地方的經典味道,對於遊客來說,它是嘗鮮,是發現,是特產;對於本地人來說,它們是從小開始陪伴自己長大的老朋友,是出遠門後發甜的鄉愁,是心中最熟悉的的,屬於家的味道。

///

總之這部劇

每集都會出現你想不到的美食

而西安的美食也千萬種

甜蜜蜜、火辣辣、滑溜溜……

(圖源水印|《裝臺》)

看完這篇文章

你是不是立馬想要吃遍西安了

本文所用素材圖均來自網絡

另外!本欄目所涉及內容只對劇只對美食不對人

求爸爸們別槓我

下一期咱們聊聊哪部劇?

原標題:《聽說《裝臺》裡裝了一整個西安的美食?我餓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扒一扒電視劇《裝臺》中的那些西安美食
    最近有沒有被《裝臺》這部大型西安美食紀錄片圈粉呢?反正我已經被這波美(shen)食(ye)誘(fang)惑(du)香味都能飄出屏幕讓人越看越餓快扶哥起來吃碗肉丸糊辣湯壓壓驚!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電視劇《裝臺》昨天晚上在央視一套首播,第一集一開篇就把西安美食介紹了個遍。為了更接近真實的生活狀態,劇中還大量運用了濃鬱陝西味兒的「陝普」完成對白。
  • 《裝臺》,一部陝西美食文化傳播劇!酸菜炒米酸湯餃子把我看餓了
    閆妮和張嘉益再次合作拍了電視劇《裝臺》,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因為兩個人合作非常愉快才決定再次合作的,但是最近看了《裝臺》之後,我覺得不是閆妮和張嘉益合作有多愉快,他們這次聯手可能就是想藉此來推廣陝西文化的。
  • 《裝臺》這部劇,裝了什麼樣的西安?
    11月29日,電視劇《裝臺》在央視,芒果臺同步播出,小哥我不太看電視劇,但這部還是很興奮,畢竟劇在西安拍攝,還有很多西安元素,講述著西安人的故事。道北男神張嘉益、額滴神啊代言人閆妮主演,這倆在一起,已經十分期待。裝臺,就是給各種舞臺搭臺子的人,苦力活。
  • 《裝臺》裡的陝西美食咥起來!
    《裝臺》裡的陝西美食咥起來!最近有沒有被《裝臺》這部大型「陝西美食紀錄片」圈粉呢?反正一提起「陝西」 我就餓了我可不能一個人餓著一定要把這美食的誘惑傳遞給所有人乾飯人走!有空美美咥一頓!
  • 《裝臺》裡的西安美食,看起來嬌豔欲滴,大多誕生於街頭巷尾
    最近大火的一部電視劇《裝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作為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劇,這部劇也沒有讓大家失望,目前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電視劇主要圍繞著小人物的故事來演,出現最多的畫面也是城中村和小攤販,這其實也代表了西安廣大的底層人民的一個生活狀態。雖然我們有大唐不夜城和賽格、SKP這樣的現象級網紅打卡地,但更多人平日裡的生活無非就是不大的單人間和小飯館裡的一日三餐,這才是大部分西安人的生活狀態。
  • 陳小藝:《裝臺》裡的西安前妻,現實中的西安媳婦
    在《裝臺》裡,陳小藝飾演「疤叔」的前妻「疤嬸」,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戲。而生活中,陳小藝就是一位西安媳婦,她的丈夫是西安籍知名導演劉惠寧。陳小藝與劉惠寧已結婚22年,兒子劉恆甫也20歲了。她故作遺憾地對丈夫說:「我恨自己為什麼沒長兩個胃?」劉惠寧故意問:「你是更喜歡四川美食,還是西安美食?」陳小藝回答:「四川是我的娘家,西安是我的婆家,兩邊美食我都愛。」
  • 從電視劇《裝臺》看西安美食與開封美食的共同之處——鍋盔的吃法
    從電視劇《裝臺》來看西安美食與開封美食的共同之處——鍋盔的吃法今天偶然發現央視官網可以免費收看電視劇《裝臺》了,從第一集就發現了鍋盔這個主食。電視劇《裝臺》裡面顯示鍋盔的截圖從網上找遍西安鍋盔的吃法,只找到一種,那就是「鍋盔辣子夾饃」。吃法是把鍋盔從中間剖開,炒一盤辣椒炒雞蛋,然後夾在剖開的鍋盔中間當夾饃吃。從《裝臺》電視劇的截圖上看,是直接吃的。
  • 裝臺刁家村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裝臺刁家村位於西安的哪個位置
    據悉,《裝臺》中的刁家村是真實存在的,這種城中村煙火氣十足,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刁家村在西安文昌門外的文藝北路,是陝歌、省戲曲研究院、群藝、陝西人民藝術劇院的所在地。刁家村的具體位置,緊鄰文藝北路,步行僅2-3分鐘路程。
  • 一部《裝臺》火了舌尖上的陝西美食 餐廳成了粉絲打卡地
    「《裝臺》確定不是一個美食節目?大晚上讓我看小南門的辣子蒜羊血,直接看餓了。」網友小陳在微博上「吐槽」。陝西人寫陝西故事,西安人演西安煙火。這部以古城西安為背景的都市群像劇,熱鬧鮮活,講述了在西北城市底層的「裝臺人」——為舞臺布景而忙碌的人群的生活。從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的視角出發,講述一群普通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 反正,一提起「西安」,我就餓了……
    追劇的同學請起立就問你看餓了沒?看完你想吃撒?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都市劇《裝臺》在中央臺熱播,劇中七位主創都是陝西人,且全程在西安取景拍攝,原汁原味地展現了西安的生活文化和風土人情。從第一集開始胡辣湯、肉夾饃、臊子麵、羊肉泡饃等西安特色美食一一搬上了螢屏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活生生看餓了
  • 尋跡《裝臺》背後的「裝臺」過程
    我們在劇中感受到小人物酸甜苦辣的同時,更會發現陝西美食、陝西地標、陝西話成為該劇又一亮點 ……油潑麵的香味、羊肉泡饃的醇香、肉夾饃的爽口、辣子加饃的過癮……「陝味」美食刷屏,張嘉益喜提「乾飯人」稱號大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極富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還有小南門、北山門、四府街、興慶公園等城市街景,讓更多人看到西安人的煙火生活
  • 《裝臺》:我並非想拆你的臺
    《裝臺》在西安取景拍攝,講述了鮮為人知的舞臺裝卸行業裡,以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為代表的小人物們歷經波折依然奮力前行、勇敢追夢,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改變命運的故事,盡顯煙火氣,平凡而珍貴。帶著我的問題,半信半疑,點開了這部劇,看完前七集之後,再來體會這段評價,我覺得它總結得很對,很有道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這種評價呢?真的是它拍的不好嗎?恰恰相反,這正是這部劇要展現給觀眾的東西,尤其是對一些細節的處理方面,讓人感到驚喜。
  • 「裝墊兒臺」熱播的「裝臺」電視劇怎麼就火了?
    估計《裝臺》裡的順子和他的夥伴們都萬萬沒有想到,幾乎沒有出過西安城的他們,已經憑藉電視劇《裝臺》一鳴天下知了。
  • 《裝臺》簡直是陝西美食的宣傳片!
    何為裝臺?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他們在演出前後緊張地扛扛抬抬,爬上爬下,揮汗如雨,有時像耍雜技一般在高空懸吊。
  • 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西安這座城市引發網友熱議
    西安網訊(記者 馬瑩)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播出首周,央視一套收視破2%,成績一路飄紅的背後,盡顯貼近生活、細節紮實的大劇活力。最近這部劇也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並且連續登上了微博的熱搜。從西安美景到方言,鏡頭一轉竟是滿眼美食,「舌尖上的西安」叫人慾罷不能。劇情和演繹都很生活化,勾起了不少觀眾的「記憶」,引起網友熱議。
  • 《裝臺》讓「裝臺」熱了!
    而《裝臺》是一部反映戲劇舞臺裝臺人這些普通勞動者的作品,一播出即引發強烈關注,其中有許多值得總結、可以說道、提供啟示的地方。 據說,《裝臺》改編電視劇時,曾經有過一個聽起來比較都市化、時尚化的名字:《我待生活如初戀》。這個劇名來自一句流行語: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 看了《裝臺》想去西安?這片黃土地為何有那麼多故事那麼多名人?
    張嘉益閆妮主演的新劇《裝臺》,要是不看劇,估計很多人都有點懵:「妝檯」倒是聽說過,可「裝臺」是啥意思?先拋開劇情,說演員,張嘉益和閆妮,這一對西安老鄉,就跟沈騰和馬麗這對東北老鄉差不多,雖然各自有家庭,可在不少觀眾眼裡,那就是最天造地設老夫老妻的一對,只要他們合作了,那可真是,演啥都愛看。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陝西人寫陝西故事,西安人演西安煙火,獨特魅力獲得觀眾熱評。今日我們也來揭秘這部作品成功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裝臺》原作者陳彥,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碼」。五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 《裝臺》裡的人物太鮮活了,生活氣息濃厚,都忘了是在追劇
    電視劇《裝臺》生活氣息濃厚,煙火氣特別盛。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那樣鮮活,都讓我忘了是在追劇,感覺就是生活中的場景。刁順子就是一個普通的城中村村民,靠體力活吃飯。他雖然是故事的男主角,卻沒有開掛的人生。她以前應該是一所學校的數學老師,只是不知道她為什麼離開了那裡,隱藏她的過去。刁順子的手下油餅,麻刀,雀兒,墩墩,轉兒都是普通的農民工,帶著夢想來城市打工。他們就是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沒有學歷,也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什麼過人的本領。有裝臺的活時就忙著裝臺,沒有活時,就舉著牌子在街上攬活。
  • 《裝臺》:吸引人的不只是故事,還有美食
    看劇名《裝臺》,我還有些納悶,這是什麼電視劇?一看簡介才發現原來是講一群底層裝臺工人的故事。今天追了一集,就喜歡了這部電視劇,充滿了城市煙火氣,可能是太接地氣的緣故,反倒讓人不去較真故事了,因為吸引人的不只是故事,還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