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河南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第四屆紅色故事會的集中展示和頒獎儀式在鄭州舉行。經過一天的決賽比拼,在全省17支隊伍的61位講解員中,有30位脫穎而出,獲得「金牌」和「銀牌」講解員的榮譽。
據了解,此次大賽設自我展示和自選講解兩個環節。選手們以「信仰的力量、奮鬥的小康」為主題,依託當地的革命紀念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遊資源和紅色景區,以其所承載的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為內涵,用各具特色的敘事方式和演說方式,生動講述了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革命英烈的故事,呈現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展現了全省上下牢記總書記囑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南陽市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6位講解員帶來了一個個動人的紅色故事,展示了個人講解風採。
來自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的講解員韓蘭獲得了「銀牌講解員」的稱號,她以《高山下的堅守》為題,講述了自己的姥姥56年堅守在紅軍洞,傳承紅色精神的故事。韓蘭作為紅四代,深受姥姥的影響,她動情地說:「我是一名講解員,我要讓更多人知道發生在新縣的紅色革命故事,以自己的姥姥為榜樣,在姥姥堅守的紅色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林存超是鄭州市博物館志願講解員,已經63歲的他退休之後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講解員,利用空閒時間為遊客提供諮詢講解服務,講好文物故事,傳播紅色文化。他在比賽中講述了紅旗渠特等勞模任羊成的故事。他說:「為了講好故事,我專門去林州拜訪他老人家,我深深感受到了這些紅旗渠勞模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攻堅克難、改造自然的無窮力量。」
來自漯河市博物館的講解員頓方方在回憶6年的講解工作時,提到了一位漂泊他鄉多年、直到90多歲才第一次回歸故鄉的老先生。「他心中一直留存對加家鄉的眷戀,他發表文章,手繪地圖,舉辦中國文字圖片展,幾十年來,他不遺餘力地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中國。」
經嚴格把關、層層推薦,通過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最終,此次比賽決出「金牌講解員」和「金牌志願講解員」各5名,「銀牌講解員」和「銀牌志願講解員」各10名,組織獎7個。
此次的參賽選手全部來自省內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三級以上革命博物館和紀念館。他們中既有年過六旬的長者,也有「90後」的年輕代表。「希望講解員們在今後工作中把著力點聚焦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上,自覺做革命精神的宣傳員、踐行者、傳承者。」大賽總裁判長芮衛生說。
此次活動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省文物局共同舉辦,這是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講好紅色故事、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一項重要舉措。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