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猶太人曾經經歷過漫長的磨難,對窮苦的日子並不陌生,而且,因為長期與各民族的底層人士接觸,他們也善於與窮人打交道。在猶太人看來,窮人也有大智慧,而永遠都不要輕視窮人,則是一個富人最大的榮耀,這是猶太人很重要的一條富人思維。
即使以富有著稱的猶太人,也並不全都是富人,在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每一個鎮上或村子裡,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個窮乞丐,猶太人將其稱為「修諾雷爾」。猶太人並不歧視這些乞丐,按照猶太人的宗教認知,乞丐也是一種正當職業,是人們應該施捨的對象,而窮人也有大智慧,歧視他們,只會顯示自己的無知和淺薄。
在猶太人中,即便是窮人,也是十分喜歡讀書的,有的甚至稱得上博學,尤其是對猶太聖典《塔木德》和《猶太教則》,稱得上是精通,像這樣的窮人,儘管物質上並不富有,但同樣能贏得周圍人的尊重。
猶太人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就是教導人們不要歧視窮人,窮人也有大智慧。
話說一個宗教信仰極為虔誠的人在繼承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感謝神明的恩賜,於是,在每個安息日的前一夜,他就會開始精心準備食物,為安息日做準備。
一天,因為有急事要辦,他在安息日之前,必須暫時離開家一段時間。辦完事之後,在安息日的前一夜,他匆忙地往家趕。在回家的路上,這個人遇到一個乞討的窮人,這個窮人也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向他乞討錢財,就是為了買安息日所需的食物。
這個人非常生氣地批評窮人:「馬上就要到安息日了,你現在才想要買安息日的食物,沒有一個教徒會像你這麼做,你肯定是想要騙我給你錢,我不相信你所說的!」說完,他就頭也不回地向家裡走去。回到家後,這個人向妻子講了自己遇到窮人乞討的事情。
「親愛的,我想說,這件事是你做錯了,」他的妻子勸道,「你一從出生起,就衣食無憂,從來都沒有體味過挨窮受餓的滋味,對貧窮幾乎沒有什麼概念。然而,我卻是出身窮苦家庭,直到現在,我依然能想起我們一家人過安息日的情景,那時,天幾乎要全黑了,安息日馬上就要到了,可是,我的父親依然在外忙碌,為家人能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他不是不夠虔誠,而是現實所迫,像你這樣的做法,是對窮人的歧視,是有罪的!」
這個人聽完妻子的一席話,幡然醒悟,連忙跑出去找到那個窮人。所幸,那個窮人仍然在尋找安息日的食物。於是,這個人給了窮人安息日所需的麵包、魚、肉,並請他寬恕自己之前的做法。
在猶太人之中,雖然窮人和富人在財富上的差距是天差地別的,貧富差距也一直存在。然而,一直以來,猶太人並不歧視窮人,他們認為富人並不一定快樂,窮人也並不一定是痛快和絕望,即便是一個靠乞討為生的窮人,也是值得尊重的,也是需要我們施以善行的,這就是猶太人對於窮人的態度。
不嫌貧愛富,不歧視窮人,尊重窮人,窮人也有大智慧,這是猶太人最主要的富人思維之一,也是猶太富人最大的榮耀。或許,我們也應該將貧窮視為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眼界的反映,而不僅是一種由統計學來衡量的經濟狀況。一個人,物質上貧窮並不可怕,只要他的精神上不貧窮,那他就永遠值得我們尊重。(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