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皮影戲走進法國校園

2020-12-20 紅網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彭澤科給法國學生傳授湖南皮影戲表演。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舞美製作部吳妮給法國學生演示皮影製作過程。

法國學生體驗皮影製作。

法國當地媒體對活動進行報導。

紅網時刻12月20日訊(通訊員 謝昕婷 記者 秦芳)12月4日至18日,應法國昂布瓦茲—圖爾尚布萊農業與葡萄酒學院邀請,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彭澤科和舞美製作部吳妮,前往法國圖爾市進行交流與教學,與法國學生一起進行皮影藝術製作和表演。

今年10月,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與法國甜蜜憶古樂團就「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與中國皮影戲」為主題創作的皮影音樂劇《熊貓成長記》在法國成功首演,讓湖南皮影戲真正「走出去」。通過這一契機,昂布瓦茲—圖爾尚布萊農業與葡萄酒學院院長接觸到了湖南皮影戲這一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促成了此次交流與教學活動。

在為期半個月的交流活動中,32個法國學生分為製作和表演兩個組,向兩位老師學習湖南皮影藝術。彭澤科向法國學生詳細介紹了中國皮影藝術的起源、湖南皮影製作工藝與皮影表演的特色,並給學生們傳授了湖南皮影戲經典劇目《兩朋友》。吳妮給大家現場演示了皮影的製作過程,從簡單的小動物到複雜一點的熊貓、猴子,再到具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苗族人物。學生們認真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親手製作好皮影后,學生們分組編寫劇本,根據劇本進行皮影戲創排。在最後的匯報演出中,6個由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皮影小節目和學習表演的經典劇目《兩朋友》得到了中法觀眾的一致好評。

此次活動在當地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圖爾市政府國際關係外事合作部官員接見了彭澤科和吳妮,昂布瓦茲Radioactive廣播電臺對彭澤科進行了採訪,法國圖爾La Nouvelle République報(新法蘭西報)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專題報導。

相關焦點

  • 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常德市七中上演皮影戲視聽盛宴
    為保護、傳承與發展「湖南皮影戲」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感。12月11日,受常德市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委派,來自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展演團走進常德市七中校園,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皮影戲視聽盛宴。
  •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2020-12-14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皮影戲進校園,激發孩子想像力
    12月3日,陽信縣金陽學區趙集幼兒園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皮影戲課。燈火搖曳,一個個角色在幾雙巧手的擺弄下登場,一幕幕場景在方寸之間配合著鑼鼓點。皮影戲作為最古老的「電影」走進金陽學區校園,有趣的皮影戲體驗活動,別樣的幼兒課堂,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也引起了成年人的童年記憶。
  • 皮影戲進校園 垃圾分類總動員
    天通苑北日前,昌平區天通苑北街道舉辦的「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系列活動,走進了昌平一中天通苑校區。一、二年級的200多名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學習了垃圾分類知識,並與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皮影戲來了一次親密接觸。在垃圾分類主題宣講的開場環節過後,專業演員帶來了皮影戲《垃圾分類總動員》。「大家都很重視垃圾分類,這個戲很有教育意義,培養小朋友們自覺分類和環保意識。」負責此次皮影戲演出的領隊張自成告訴記者:「劇本和道具都是精心設計的,從劇本誕生到排練成熟需要10天左右,製作道具大概5天。」
  • 走進校園的皮影戲能否煥發生機
    5月30日和6月1日兩天,龍在天皮影劇團一共外出表演了10場皮影戲,根據王熙的估算,觀看的學生至少有4000人。我自己和林中華都很喜歡皮影戲,覺得皮影戲很好看,想著一定會有人來看。」    實際的情況是,基本上沒有人買票看皮影戲,演員的工資也基本發不出來。堅持了不到兩年,實在無法經營下去,他們不得不放棄前門場地。在這段時間內,王熙為尋找適合併願意演皮影戲的演員也進行了許多探索。
  • 皮影戲走進幼兒園 宣傳暑期安全
    皮影戲走進幼兒園 宣傳暑期安全 2019-06-28 11:11:56   來源:安青網
  • 傳承千年的文化--湖南皮影戲
    皮影戲誕生於兩千年前,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皮影戲的身影,而每個地方的特色不同,也將皮影戲改造的不同,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湖南皮影戲文化。湖南皮影戲《兩朋友》湖南皮影戲,舊稱「燈戲」、「影子戲」或「燈影戲」,流行於湖南長沙和衡陽,以及益陽、常德、湘潭等地。
  • 皮影戲進校園:讓孩子們感受地方傳統文化魅力
    皮影戲進校園:讓孩子們感受地方傳統文化魅力
  • 走進皮影戲!荷花池社區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新湖南客戶端1月14日訊(通訊員 唐萌萌)1月14日下午,長沙市開福區望麓園街道荷花池社區五樓活動室,放了寒假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了荷花池社區青年之家,半間教室翻轉課堂學習。今天的課程是「物理知識啟蒙」。娟娟老師清脆悅耳的聲音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 萬代南夢宮上海2018皮影戲校園公益行圓滿閉幕
    上海2018年4月26日電 /美通社/ -- 萬代南夢宮上海2018皮影戲校園公益行活動已於4月26日圓滿結束。 繼3月在萬代南夢宮上海文化中心舉辦開幕式後,皮影戲校園公益行的腳步正式進入上海三所小學。 萬代南夢宮經典音樂遊戲「太鼓達人」的兩位主人公 -- 「咚醬」和「咔醬」再次化身閃亮主角,帶領小學生們領略非遺文化的精彩。
  • 長沙皮影戲:光影中靈動的藝術和故事
    這是湖南木偶皮影藝術歷史上首次獲得「大滿貫」的佳績,不僅充分展示了湖南木偶皮影的創作實力和地位,也讓人們勾起了對皮影戲這項「非遺」的無限懷念:一束光影,幾個小人偶,鑼鼓聲起,就是一部精彩的戲劇。昔日,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皮影戲的身影,而每個地方的特色不同,也將皮影戲改造得不同,湖南皮影戲主要流行於長沙和衡陽,以及益陽、常德、湘潭等地。其中,長沙皮影戲又分為瀏陽、望城、寧鄉皮影戲,這些地方的人們,至今還經常可以看到皮影戲。皮影戲依靠手上生花,表古陳情,被匠人用雙手賦予人的魂靈,寓以人之喜怒哀樂,唱盡世間悲歡離合,在光影之間靈動,好一個百轉千回,抑揚頓挫!
  • 常德市七中: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
    為保護、傳承與發展「湖南皮影戲」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感。12月11日,受常德市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委派,來自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展演團走進市七中校園,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皮影戲視聽盛宴。
  • 河北曲周:課堂上演起了皮影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12月9日,安寨鎮組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的傳承人走進安寨鎮前衙小學,走進課堂,讓孩子們在學習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簡單的教學講臺、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角色的內在和外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和陣陣掌聲,孩子們被皮影戲的魅力折服。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皮影戲的操作技巧,跟著指示一步一步操作,傳承傳統技藝,感受文化魅力。
  • 孝義皮影戲:從三晉大地走進世界舞臺
    孝義皮影戲時代久遠,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孝義皮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介紹,孝義皮影起源於戰國,發展於宋金,鼎盛於明清,一直流傳至今,因其在山西省孝義地域流行,故名孝義皮影戲。
  • 常德西湖:皮影戲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
    紅網時刻常德12月10日訊(通訊員 劉衛平 付芳)12月10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藝人們分別走進常德市西湖管理區第一中學和西湖中心小學,為學生們送去了兩場精彩絕倫的皮影戲文化盛宴,深受師生們好評。
  • 2019年戲曲進校園騰衝皮影戲靠子製作
    2019年戲曲進校園騰衝皮影戲靠子製作 2019-09-27 17:0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皮影戲的困境與出路: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驅
    以皮影戲為例,上世紀50年代,僅湖南一省就有皮影戲班社1500多個,而目前全國建制齊全、有傳承能力的皮影團體不足20個。皮影藝術漸行漸遠,如何從邊緣化回歸,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立足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皮影戲影響了地方戲曲的發展,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驅  皮影戲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為人們喜聞樂見。
  • 老長沙非遺皮影戲上演 傳承特色藝術文化
    人民網長沙4月8日電  「現在很少能見到皮影戲表演了,今天他們演得非常好。」今日下午,長沙金茂覽秀城舉行「影戲?老長沙皮影戲展演」,通過皮影藝術家精湛的手法,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時尚與藝術完美融合,旨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非遺之美,並融合現代時尚與文化藝術,延續文化瑰寶。
  • 陸豐皮影戲長劇《嫦娥奔月》首演落幕
    長劇《嫦娥奔月》首演落幕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字戲代表性傳承人、皮影戲導演彭美英激動地說:「陸豐皮影戲接班人到位了,年輕人可以獨當一面了。可以說,皮影戲做到了活態傳承。」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在《嫦娥奔月》首演之際,深入到陸丰采訪,揭秘一個縣級劇團是如何在保護中傳承,如何在排大戲中培養新人,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
  • 侯建川:讓塵封的孝義皮影戲「活」起來
    1990年,時任碗碗腔劇團導演的侯建川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期間,他受導師啟蒙接觸到孝義皮影戲,但是當時的孝義皮影早已沉寂多年,塵封在破窯洞裡。孝義皮影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這門極具歷史價值的傳統藝術被塵封在土窯洞裡,鮮為人知,侯建川頓感自己肩上的責任,立志要讓古老的皮影藝術「活」起來。於是,一份《民間藝人生活貧困現狀與藝術傳承的緊迫性》的委員提案產生了,並很快引起重視,武海棠老人的生活有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