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讓國寶活起來,闊別兩年,赤子歸來。」「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首期呈現的是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觀眾再次被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深折服。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12月7日記者從殷墟博物館了解到,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合體」出現在節目中,帶領觀眾了解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前世今生」。
作為盛極一時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遺址十分豐富。遺址內分布著宮殿區、王陵區、手工業作坊、以及眾多居民點和墓地。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甲骨卜辭舉世聞名。《國家寶藏》節目組為何在極為豐富的館藏文物中「相中」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這3件文物?
殷墟博物館市場宣傳科副科長楊豔梅說,從我們博物館的角度來看,認為這3件文物的選擇契合了人類文明起源的「三要素」:文字、青銅冶煉技術、城市的出現。甲骨文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文字體系,而且經過發展後沿用至今,是漢字的鼻祖,這次選擇YH127甲骨窖穴非常具有代表性,萬餘片甲骨集中堆放,是殷墟歷次發掘以來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為甲骨文和商代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是甲骨學史上的一大奇蹟史」。
楊豔梅說,亞長牛尊代表著殷商時期青銅鑄造的頂峰狀態和國家高超的生產力水平,而且造型精美、憨厚可愛,它的墓主人「亞長」是商代非常有名氣的將軍,背後故事性強。而陶三通就是商朝的下水管道,跟現代沒什麼太大區別,表明當時城市規劃有序且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鋪設地下排水管時已形成網絡分支。「殷墟,是一部精彩的地書。透過這些珍貴文物遺蹟,我們可以了解商代的社會組織、社會生產、社會生活遺蹟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的信息。」楊豔梅說。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看來,殷墟博物館選擇這三件文物大有深意,能夠以點帶面,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後故事的同時,展現中國考古學的成長史。
「從考古發掘看,甲骨在商朝很珍貴,不是隨意扔棄的,而是歸檔保存的。」何毓靈說,希望通過對YH127甲骨窖穴的介紹,把整個殷墟發掘史呈現在觀眾面前。殷墟的發掘史也是中國考古學的成長史,比如發掘該甲骨窖穴的學者就有很多生動感人的故事,希望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讓觀眾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考古學。
據了解,11月中旬,《國家寶藏》第三季的攝製組已到殷墟博物館拍攝外景,但用怎樣的故事呈現這三件文物?現在還處於保密狀態。「目前整體拍攝還沒有完成,具體播出時間未定。但按照播出順序來看,第一期播出的是有600年歷史的故宮博物院,擁有3300年歷史的殷墟博物館是歷史最悠久的,應該是最後一期壓軸亮相。」楊豔梅說。
編輯:胡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