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3日上午,全國法院第七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賀榮主持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世忠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予以表揚的通報》。自治區法院系統多個集體和個人獲得通報表揚,其中,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處、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管理科、呼和浩特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三個集體被評為「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裝備處網絡管理科四級主任科員周敏、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絡管理處副處長敖雷、興安盟中級人民法院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信息中心負責人布仁巴雅爾三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個人」。
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
——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管理科事跡材料
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管理科成立於2014年9月,主要負責本院信息化建設規劃及軟體開發;負責全院幹警信息技術基礎培訓、考核工作;協助保密部門做好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工作;負責信息系統和設備的安全與維護更新、保障視頻會議及遠程開庭、數據統計匯報等多項工作。通遼市中院信息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目標,在智慧法院建設中發揮了突出作用。
一、健全信息化管理機制
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工作,使用制度保障信息系統的應用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通遼市中院信息科研究制定了《計算機及網絡管理的規定》、《涉密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保密管理制度》等多項規章制度並不斷更新。對使用外部存儲設備、訪問法院專網及網際網路、使用科技法庭、處理涉密內容、處置網絡安全事件等多項行為設立了管理制度。層層防守,讓制度成為信息化發展的一道保護屏障。
二、軟體開發助力智慧法院
根據院內實際情況和各部門工作需要,信息技術人員利用業餘時間自行研發了通遼中院涉訴信訪平臺、通信管理系統、通遼中院導航平臺、智慧黨建平臺等多個辦公辦案小軟體。2020年上半年進行了內蒙古自治區行政案件類案資料庫及通遼市民事、刑事、執行案件類案資料庫的策劃與開發工作。自治區行政案件類案資料庫通過多種方式篩取了區內近6年行政案件數據,同時關聯類案信息、相關法律法規信息、裁判指引信息等。
三、信息化建設
通遼市中院信息科堅持科技興院、信息化強院,注重運用科技化手段加強和促進審判執行工作,努力打造智慧法院。
1、硬體部分。院內辦公網絡使用萬兆主幹網,到達桌面為千兆水平,高效網速助力辦案辦公。全院監控系統為數字監控,採用1080P高清攝像頭,共設立130餘個監控點位,且增設重點監控點,達到公共區域無死角,同時增設門禁系統,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法官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搭建的數位化審判委員會會議室辦公系統,大大節約了辦公資源,提高了審委會的工作質效,展示了數位化法院的巨大優越性。審判法庭全部為高清數位化科技法庭,院內設立兩個視頻會議室及執行指揮中心,為院領導安裝桌面視頻會議系統,均可實現遠程視頻會議、異地開庭、三方開庭、遠程提審及網際網路庭審直播等多項功能。在疫情期間,使用華宇雲庭及新視云云上法庭兩個網際網路庭審直播系統進行審理案件約140餘次,降低風險、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2、軟體部分。目前,全市法院共部署各類辦公辦案系統50餘款,包括高院統一部署和根據轄區實際自行建設的。法官可以通過辦案系統、法官助手、司法輔助、涉訴信訪軟體提請為日常辦案提供幫助,通過領導過問軟體,記錄案件辦理中相關領導對案件的具體批示和意見,保證案件在有效監督下開展。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廉政風險防控、幹警業績檔案、審判質效評估對日常工作進行量化管理,為領導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3、網絡安全。院內防火牆、漏洞掃描等安全設備及殺毒軟體於2020年5月進行了增設和升級改造,目前可對全市兩級法院網安情況進行管理監控,並多次對兩級法院開展網絡信息安全檢查,加固網絡安全防線。
4、運維培訓。小至修改文檔排版,大至鋪設全院線路,信息科日常運維工作瑣碎且多樣,需多次保障遠程視頻會議,檢查維修計算機、印表機、掃描儀等電子辦公設備,並協助其他部門完成技術性活動,保障全院正常流轉。
來源:內蒙古高院
原標題:《通遼中院信息技術管理科被評為「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