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各大相親節目中,總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女嘉賓,她們高學歷、高顏值,身材也很勻稱,但卻成為了「剩女」,始終都無法找到適配的另一半。
反觀那些低學歷的女生,在參加工作不久後便會步入婚姻的殿堂,是什麼造成了這樣差異呢?
一、ABCD男女理論
這是一個著名的婚配理論,按品質將男女分為ABCD共4個層級,A為最高等級,D為最低等級。女性在擇偶時,一般都更偏向比自己條件優秀的男性,而男性則希望找一個比自己差一點的女性。
所以,社會婚配結果通常為: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的搭配。
因為男性在傳統觀念上是主外的角色,經濟基礎決定家庭的話語權。男性如果與比自己更優秀的女性在一起,極易打破內心平衡感,引發自卑情結。
而最頂層的優秀男性,一般會沉迷於自身的優秀,不屑將時間花在追求女性上。
在婚配市場上,最容易剩下的是A女和D男、因為A女太過優秀,很難找到比自己還厲害的男性,但同等級的A男,並不希望找一個跟自己旗鼓相當,或者更勝一籌的伴侶。
學歷越高,也是在縮小個體的選擇範圍。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是尋求適配的對象進行來往,正如登山一般,人登得越高,遇見的人越少。
大部分人到半山腰處就會停止腳步,而高學歷的人永遠不願意停止。因此,A女一般都只能成為獨自優秀的個體。
二、思想的發展
高學歷的女性通過學習,眼界也更加開闊,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前的傳統觀念認為,女性一定要結婚生子,但時代發展讓女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
越是高學歷的人,越懂得只有將自己安定好了,才能在婚姻中有自我,不必成為婚姻或家庭的附屬品。
而低學歷的女性,很早便步入了社會,一安定下來便想要將未來都定下來,再加上長輩的施壓,很容易產生從眾行為。即使內心不願結婚,也會認為自己沒有底氣。
在她們看來,婚姻是人生更好的歸宿,到了適婚年齡卻依舊未結婚,會讓她們感到痛苦,因為她們沒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高學歷的女性會在自己的人生歷練中,挖掘到自我價值,更好地實現自己,不會用婚姻早早將自己束縛起來。
當然,她們也不是厭惡婚姻,只是不想隨波逐流,做時代的犧牲品。學歷高雖然看上去很美好,但背後也充滿了艱辛。真正取得高文憑的女性,獨立性都很強。
因為學術造詣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只有真正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專心深造自我。
優秀的人更不願意停止前進的步伐,很多人都是全能型選手,不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能取得優異成績,也會在業餘時間打磨自己,實現需要層次理論的最高需求。
對於她們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組建家庭,而是激發自己的最大潛能。剩女也可以被認為是「勝女」,她們取得了思想巔峰,不將就也許是對自己的珍惜,隨意託付終身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三、朋友圈的限制
人無完人,很多高學歷女性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所以交友範圍很狹窄,而親密關係卻遵從鄰近原則。我們往往會對身邊人感興趣,很難捨近求遠。
所以,許多婚姻都是依靠朋友介紹而成。低學歷女性因為很早工作,反而有了比較好的先天優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