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麼多年的餃子 你知道餃子的來歷與歷史嗎?

2020-12-04 爆炒美食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裡老惦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覺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藥,直舍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春節來臨之際,每家每戶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實際上,中國人最講究、最為看重的就是大年除夕這頓餃子(也叫「年飯」),這是祖祖輩輩血脈裡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全家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吃年夜餃子,以示來年財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康健、人丁興旺等美好期望與祝願。餃子雖小,文化內涵深著哩!本文就為你介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餃子文化。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追憶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場上有「水晶角兒」「煎角子」,此外,還有「駝峰角子」。宋四水潛夫周密輯《武林舊事》卷六提到,臨安的市場上有「市羅角兒」「諸色角兒」。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人們為什麼都會在春節吃餃子嗎?餃子的來歷原來與我們的醫聖...
    在春節的時候,有一個食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吃餃子。那你知道「餃子」是怎麼來的嗎?人們為什麼會在春節、冬至的時候吃餃子呢?下面跟大家聊一下關於「餃子」的歷史。 說起餃子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風俗。現在冬至要吃餃,這是一個民俗習慣,但是餃子跟中醫的醫聖張仲景是有密切關係的。
  • 春節話「餃子」 餃子的來歷與寓意
    餃子是中國最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在14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中國人民不可或缺的食物,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離不開餃子,尤其以春節和冬至兩個節日,民間習俗是一定要吃餃子的。餃子的來歷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曹魏的張揖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根據考證,餃子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 冬至必吃餃子,你知道餃子的來歷麼?歷史上第一個包餃子的是誰?
    好吃不如餃子……說起餃子,那是中國的一道特色美食!尤其是中國的北方人,逢年過節必定有餃子!尤其是到了冬至這一天必須吃餃子,聽老一輩人說,冬至這一天吃餃子不凍耳朵!這個不是一個傳說,而是 擁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 冬至將臨,冬至吃餃子,餃子的那些寓意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大家都知道冬至的時候要吃餃子,可是大家知道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和冬至吃餃子的那些寓意。諺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芹菜餡餃子而除了冬至的來歷,我們吃的那些餃子也是有寓意的,而芹菜餡餃子寓意對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的祈福,更是對勤勞,務實的祝福。
  • 迎新春:年三十為什麼要吃餃子,你知道餃子的由來嗎?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吃餃子是北方過年一個非常流行的習俗,不光是春節,餃子也是很多重要節日的必備主食。作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美食,當你在除夕夜吃餃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餃子的來歷,為什麼吃餃子會成為春節的傳統習俗?
  • 你喜歡吃餃子嗎?那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它又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呢?
    逢年過節,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就是餃子。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聊聊家常,聽爸爸媽媽講那過去的事兒。好一幅溫馨而又幸福的畫卷啊!每次吃餃子的時候,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呢:餃子這種食物是誰發明的呀?而且人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 吃餃子,聽故事,說說餃子的來歷
    在我們國家餃子是家家戶戶常吃的一種食物, 逢年過節餐桌上必須少不了餃子,無論城市還是鄉下,新年的第一頓飯必須吃餃子,為什麼在我們的飲食中餃子會有這麼高的地位呢?關於餃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從前有個皇帝,哪個年代的皇帝已經無法考究了。
  • 「冬至到,吃餃子」,最早的餃子居然是中國歷史的名醫發明的!
    「冬至到,吃餃子」,最早的餃子居然是中國歷史的名醫發明的!這轉眼之間,冬至也是來到了,在我國的北方流傳著這樣的一句俗語叫做:「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吃完水餃好睡覺」那你們知道這最早的餃子是誰發明的嗎?
  • 民間過節吃「餃子」,它的來歷,你知道嗎?竟和「此人」有關!
    餃子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食物,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物。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再舒服不過了,尤其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餃子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習俗。比如,冬至的時候,吃餃子基本成了北方人最講究的傳統之一。
  • 春節吃餃子,但過年吃餃子可是有講究的,你們知道嗎?
    春節將至,「吃餃子」是我國的春節必吃的食物,俗話說「逢年過節吃餃子」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
  • 餃子歷史已有千年,想知道古代皇帝是怎樣吃餃子的嗎?
    2020-11-29 20:23:26 來源: 情少故事多 舉報   中國人吃餃子的歷史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
  • 餃子:關於餃子的一些講究,你知道嗎?冬至為啥要吃餃子呢?
    接著母親又會問我:「要不吃餃子吧?」我:「都行。」這樣的對話不知道重複過多少次,我只記得,每次家人團聚,母親總會包餃子給我們吃。餃子釋義餃子又名水餃,在古代又有嬌耳、牢丸、扁食、粉角等名,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獨特的名稱,一直到近現代,才正式更名為餃子。
  • 過年了,又吃餃子了,餃子與餛飩竟然是這樣的關係,我也是才知道
    今天你家吃餃子了嗎?在北方地區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吃餃子,泰羊媽媽家也不例外,今年我包的是韭菜蝦仁餃子,我覺得比牛肉餡的好吃,嘻嘻嘻。其實我是一個對餃子不太感興趣的人,我老公對我說過年這段時間他打算天天吃餃子,我的下巴差點驚掉。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這一年吃的餃子次數太少了。他這話說得倒也沒錯,本身我就對餃子不感興趣,再加上包餃子很耗時,所以平時也很少做。
  • 餃子有怎樣的歷史?誰是「第一個吃餃子」的人呢?
    我們知道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但卻不知道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那麼張仲景當年製作餃子的初衷是什麼?民間又流傳著他怎樣的動人的故事呢?餃子的發明者說法是不一的,流傳最廣的是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名機,也叫張機,字仲景他是南陽郡人,是我國偉大的醫學家,也是中國臨床醫學的奠基人。他寫過一部書,叫做《傷寒雜病論》,所以他的名聲很大。
  • 為什麼吃餃子-吃餃子習俗
    古時的除夕,晚飯吃合子,有著和和美美的意思,直到後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就把麵粉做的合子換成了餃子,因此才有了吃餃子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除夕過了,大年初一也要吃餃子。餃子,在北方歷史悠久,它的形狀很像元寶,所以大年初一吃餃子就有著「招財進寶」的意思,也是對一年財源廣進的期望。
  • 春節手抄報: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
    >春節手抄報: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2012-07-09 11:47:4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 5元的速凍餃子和15元的速凍餃子有什麼區別?便宜的餃子能吃嗎?
    5元的速凍餃子和15元的速凍餃子有什麼區別?便宜的餃子能吃嗎?餃子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了18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美食,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餃子更是少不了的一種美食了。因為餃子的寓意非常的好,所以說你能夠看到不管是在過年還是在過節的時候,那麼有的時候是我們工作比較繁忙,其實年輕人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自己在家裡邊包餃子來吃,所以說想要吃餃子的話,他們都會我去別人那便宜的餃子,到底能不能吃呢?
  • 都喜歡吃餃子,但,你知道代表「勤財」的餃子,是什麼餡兒嗎?
    餃子,是一種北方很平常的麵食,也是每年春節,中國北方不可或缺的食物。小時候,家裡窮,每逢吃餃子,總感覺是在過年。這麼久過去了,還是喜歡吃媽媽現包的餃子。自從哥哥結婚後,家裡吃餃子的頻率明顯上升,因為嫂子是一個能人兒,不僅會倆手擀皮兒,還能2秒」擠「一個餃子,平常媽媽擀皮,嫂子擠餃子,總是媽媽在馬不停蹄的擀皮、擀皮,10秒一個皮算快的,但是嫂子2秒捏好了,再嘻嘻哈哈的聊天,等。一直到現在都是,每次吃餃子,媽媽都會打電話讓我帶著孩子回娘家吃飯。
  • 餃子物語:張仲景與餃子的由來
    作者:寶寶知道 MMYYFF22餃子是我國歷史悠久、南北通食的一種食品,在冬至和春節期間,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小朋友們,你們想知道餃子的來歷嗎?餃子至今已有一兩千年的歷史了。古時候,人們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以前將餃子包好,待到子時吃,因為這時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也是辭舊迎新之時,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意。另外,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餃子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
  •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你知道我們這裡,過年為啥要吃餃子嗎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你知道我們這裡,過年為啥要吃餃子嗎今天是大年初一,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早晨起來,給長輩們拜完年,就回家開始包餃子。我們這裡過年包餃子,也是有講究的。還有人故意往餃子裡包硬幣,等餃子熟了,誰吃到有硬幣的餃子,誰就有福。當然,這些都是為了過年期間討個「吉利」。我們這裡上了點兒年紀的老人,管煮餃子叫「煮餑餑」。因為餃子的形狀像元寶,過年吃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吉祥如意」。記得小時候,餃子還是稀罕物。平常日子很少吃到,有一年,也是大年初一,家裡包豬肉餡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