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兩百年:從燕梳到高潮迭起

2020-08-16 燕梳二百年

「保險」剛進入中國時,曾有個非常詩意的名稱——「燕梳」(insurance的音譯)。如此輕巧的一個名字,卻背負著中國保險兩百年的歷史。

未開發的「處女地帶」

1685年閉關多年的清政府出於對外貿易的需要,開放海禁,特設廣州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洋商在廣州的海運貿易越來越頻繁,其中尤以鴉片運輸為多。在運輸過程中,船舶常常會遇到風浪、海盜,甚至戰爭的威脅,商人們迫切地需要降低風險,於是在西方已經產生了兩個世紀的現代保險業進入了中國。180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部經理達衛森在廣州發起成立了諫當保安行。它是在中國成立的第一家保險機構,中國保險歷史從此開始。

在19世紀40年代以前,保險的業務量不是非常多,外商保險公司更多是通過洋行代理其在華業務。洋行代理保險業務,是穩賺不賠,不僅可以從保費超過賠款的餘額中,取得按股份分配的紅利,而且每做成一筆保險生意都能收取佣金。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以及《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訂,外商可以從事貿易的口岸,從上海等沿海「五口」逐步擴展到長江中下遊的「十口」。保險也跟著貿易的腳步踏上了各個口岸,從沿海進入了內地。鴉片戰爭之前,廣州是中國保險業的中心。當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迅速取代了廣州,成為保險業的中心。

敞開國門的中國,很快就成為歐美國家遠東貿易的中心。中國各個新開港口之間的短程貨運逐漸頻繁,但是這一時期時局動蕩,戰亂的危險也在增加,保險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亟待開發的保險市場。英國《泰晤士報》曾為此大肆鼓吹:「我們英國商人正在闖入中國,好像進入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地帶……『能夠保險嗎?'中國託運商很快就提出這個迫切的詢問了。因此,為1/3人口國家的貿易開辦保險業務,也擺在這些新來的的冒險家的面前了。」兼營大量業務的洋行顯然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洋行便籌措資金投資設立獨立經營的保險公司。

1835年寶順洋行設立了於人洋面保安行,1836年怡和洋行設立了諫當保險公司,洋行既是投資者又是代理人。英商保險最早進入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壟斷了中國保險市場。但如此廣闊的市場,其他國家的洋行怎肯讓英國人獨享。19世紀60年代,美商、德商、日商洋行不僅開始代理本國保險公司的業務,而且和英商一樣開始直接設立保險機構。

傍落利權,無能介意

雖然19世紀初,保險就進入中國,但是對保險思想的引入卻在鴉片戰爭之後。

1841年,魏源受林則徐之託,根據林則徐在廣東組織翻譯的《四洲志》等資料,撰寫了《海國圖志》,望國人能師夷長技攻夷、制夷。書中介紹了世界各地人文、地理、歷史等,其中談到了「船擔保」(即水險)、「宅擔保」(即火險)及「命擔保」(即壽險)三大「擔保會」(即保險公司)及其運作。《海國圖志》啟蒙了中國人的保險思想,但由於當時中國尚處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還不足以產生中國自己的保險業,因此並沒有促使民族保險業的興起。之後,洪仁軒、王韜、鄭觀應對保險思想多有論述。

1865年,閩粵著名的商號德盛號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義和公司保險行,它標誌著中國民族保險業的開端。但是只此一家民族保險機構,勢單力薄,又缺乏經驗,很快就從保險市場上銷聲匿跡了。中國民族保險業的真正興起還要從保險招商局算起。

19世紀中葉,洋商迅速、安全、收費低廉的輪船進入中國的航運業後,很快將中國傳統的沙帆船擠了出去。為了中國的航運業不致為外商所操縱,同時解決清政府供給的漕運問題,1872年在李鴻章、曾國藩等洋務派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在上海開辦了輪船招商局。輪船招商局成立後搶走了洋商許多華商客戶,洋商非常不滿。當招商局向洋行託保輪船時,他們藉機報復,向招商局收取近乎敲詐的高額保費。李鴻章意識到,欲求富國自強,「須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

於是李鴻章委託有多年買辦經驗的唐廷樞、徐潤籌辦保險招商局,並於1875年11月開始公開招股。華商們多半都受過洋商保險公司的欺壓,對於華商保險自是十分支持,很快「投股逾額」。12月28日,保險招商局正式成立。

保險招商局承保能力非常有限。當時每艘船的價值一般為10餘萬兩,但保險招商局只能承保船舶價值1萬兩和貨物3萬兩,溢額須向洋商保險公司投保,而洋商公司只限保六成,剩餘風險仍需由保險招商局自己承擔,且「轉保于洋商,傍落利權,能無介意?」於是,1876年7月,唐廷樞、徐潤等人公開招股,另行成立仁和水險公司。

1877年初由於美國旗昌洋行經營不善,輪船招商局併購了旗昌的輪船和碼頭棧房,輪船招商局的規模迅速擴大。但是仁和是水險公司,每年輪船招商局的碼頭、棧房和貨物的火險仍須向洋商投保,保費大量外流。為維護利權,1878年4月在原保險招商局基礎上,又招股20萬兩,成立濟和船棧保險局。後來,唐廷樞推舉張慎之為「江孚輪」船長。這是華人首次擔任船長,之前這個職務一直都是由外國人擔任。洋商不滿於此,拒絕接受貨物運輸保險。於是,濟和船棧保險局增資至50萬兩,擴大經營範圍,更名為濟和水火險公司。之後的幾年,仁和與濟和的業務擴展到海外,獲利豐厚。由於仁和、濟和實力逐漸雄厚,外商保險公司刁難華商的行為也大為減少。

1883年中法戰爭的爆發引起了上海金融風潮,輪船招商局了陷入了非常拮据的處境,仁和、濟和也深受影響。為重振雄風,1886年2月仁和、濟和兩家公司合併為仁濟和水火保險公司,股款都存於輪船招商局。然而,從1888年起輪船招商局由「官督商辦」進入「官辦」階段。到了1920年,輪船招商局虧銀達2000萬兩之局。由於仁濟和大部分資金滯留在輪船招商局,嚴重影響了它的經營,業務慢慢萎縮,最終於1934年10月停業。

爭長短、挽利權

保險招商局成功地在洋商獨霸的保險市場上,為其後的民族保險發展,打開了局面,民族保險公司逐漸多了起來。儘管保險在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新生的產業,力量非常薄弱,但是眾多分散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容洋商忽視的力量。

1899年洋商成立了上海洋商火險公會,他們在佣金、折讓、費率、險種、拒保、分保等方面協調一致,共同遵守。洋商勢力像一堵高牆擋在了華商保險前面。恰在此時,香港華商同益水火保險上海分公司失敗停業,洋商以之為口實,惡意對華商信譽進行詆毀,拒絕與華商進行分保和業務交換。洋商還採用跌價和放傭的不正當手段,排擠華商,使華商保險舉步維艱。

1905年5月,由於美國排斥在美華工,引起國人激憤。上海商會會長、福建巨商曾鑄組織全國各商會協力抵制美貨,7月抵制美貨運動開始席捲沿海和內地十幾個省、一百六十餘個城鎮。國人抵制美貨的同時,為不受洋商欺壓,也在積極籌辦民族保險。曾鑄說:「目睹洋商挾資本來華從事種種經濟上之侵略,深知國人非急起直追,自營銀行、輪船、保險等事業,已不足與之爭長短,而挽利權。」遂聯合上海著名紳商朱葆三、王亭一等,籌辦上海華興保險公司。

民族保險公司畢竟資金力量薄弱,承保能力有限,分保又受到洋商的掣肘,想要與洋商「爭長短、挽利權」,確實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團結同仁力量,才能與洋商一爭長短。1907年,朱葆三(華興、華成、華安三家保險公司的總董)利用自己的威望,發起成立華商火險公會。這是中國第一個保險社團組織。隨著民族保險的發展,以及公會影響的擴大,華商火險公會多次改組,1931年更名為上海市保險業同業公會。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先後創立的各類華商保險公司,總計有45家之多。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民族保險業終於在洋商稱霸的保險市場爭得了10%的份額,數額雖小,但卻意義重大。

北洋時期壽險嶄露頭角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結束了清政府近三百年的統治,消除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制度性障礙。1914年—1918年,一戰戰火燒遍歐洲,歐洲國家忙著處理自家「後院」之事,無暇分身遠東,讓長期在歐美勢力壓制下的中國的工商業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1919年「五四運動」和1925年「五卅」慘案,喚醒了廣大國人沉睡的民族意識,人們以抵制洋貨、愛用國貨的實際行動支持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中國民族保險業也趁著大好形勢加速了自身的發展,1912年—1925年陸續設立了39家民族保險公司,其中壽險公司就有19家。

1850年以前已有外資壽險公司委託洋行在上海代理壽險業務,最初只限於旅華外僑,業務量非常小。不過敞開了大門的中國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外國人,在華外僑人數快速增長,洋商開始直接在華設立人壽公司或分支機構。迨到1889年英商永福人壽保險公司制定了《1846—1900年華人死亡率經驗表》後,洋商逐漸開始承保華人壽險業務。彼時,華人對壽險的接受程度並不高。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造就了大批城市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這些生活相對寬裕的人是壽險主要的業務對象。特別是在上海,這類小康人群大大增加,其中有不少人願意購買壽險,於是民族人壽公司大量湧現。但是壽險與水火險不同,它對費率的計算、業務的管理等等,要求更為精細。不少不懂壽險原理知識和科學管理的民族壽險公司,開辦沒幾年就關張了。

1912年呂嶽泉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組織純粹華人資本,聯合政界要人、工商巨紳,成立了中國華安合群保壽險股份有限公司。呂嶽泉曾在洋商保險公司服務多年,他雖然對壽險業務不是很熟悉,但他長袖善舞,深諳與權貴交往之道,非常重視引政界顯貴、商界和金融界精英入股或進入董事會,這也成為華安在發展中刻意追求的傳統。也正是通過拉攏權勢人物,華安最大程度地擴大了公司的業務空間。他們甚至上書袁世凱,「今欲開通社會,維繫信用,不得不賴在上者贊助扶持」,「倘蒙鈞座贊助,則公司事業之擴充,當易如反掌。」1916年華安還約請到黎元洪出任名譽董事長。當然華安的成功並不僅僅在於能夠充分利用「權勢網絡」,它還聘請了洋商壽險的精算和管理人才,懂得如何利用時局、順應時勢。

五卅慘案後,華安發起「經濟救國保壽」,深望舉國人士,共同扶植該險種,使國民既盡愛國之義務,亦可獲得對自身及家庭之保障。20世紀30年代初,華安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可與洋商壽險公司相抗衡的著名華商壽險公司。但隨著同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抗日戰爭的爆發,壽險業務發展所需的穩定的社會環境被破壞,20世紀30年代後期,華安的業務一落千丈,慘澹經營到解放前夕。

民族保險業高潮迭起

1927年,國民黨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當時民族金融業的發展已具備一定的規模,金融資本大量投入保險業。1926年12月東萊銀行開設了第一家由銀行投資的保險公司——安平水火保險公司。1929年,金城銀行創辦了太平水火保險公司。周作民(金城銀行總經理)任董事長,丁雪農任經理。(丁雪農的嶽父吳蔚如是東萊銀行總經理,他任職太平,為後來太平接辦安平保險創造了條件。)金城興辦太平後,不僅能從保險業務中獲得收益,還可「肥水不流外人田」,由太平承攬自己的放款、押匯等金融往來,以及金城下屬的眾多企業的保險業務。

1933年,中南、大陸、交通、國華四家銀行注資太平,太平一躍成為數一數二的華商保險公司。從1933年到1936年,太平先後合併了安平保險、豐盛保險、中國天一保險。太平組織總管理處,以太平為母公司,這三家保險公司仍保留原來的牌號,以各自的名義招攬生意,繼續對外營業。這樣,太平只需用一家公司的管理班子就可以經營四個公司的業務。萬一某一公司虧損,也可以只就該公司原登記的有限股本清償,不致影響全局。

1929年到1934年,為了聯合力量,擴大承保能力,上海成立了多個聯合經營的保險組織,有華商聯合保險公司、中國船舶保險聯合會等。1936年華商聯合保險公司成員通易公司倒閉,聯合保險公司受到很大影響,處境困難。太平為扶助同業,出資收購了通易在聯合的股份,周作民出任聯合的董事長,主持其事務。這樣,太平在遇到自己無力承做的大額保單時,就可以通過聯合的其他九家公司分保,形成了以太平為首的「保險團」。太平在諸多民營銀行創辦的保險公司中是最成功的。

擁有雄厚實力的官僚金融資本,參與到保險事業中,是這一時期民族保險業掀起發展高潮的一個關鍵元素。國民政府成立後,逐步建立起「四行、兩局、一庫」(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信託局、合作金庫)的官僚資本金融機構,掌握了全國的經濟命脈。

成立初期的國民政府也曾勵精圖治,「查上海保險業務大都操諸洋商,每年被吸收之保費……外溢之數實足驚人。」1931年,中國銀行有鑑於此在上海設立了中國保險公司。中國保險公司經營業務,與其他保險機構都不一樣,他們的全部業務都由中國銀行各地分支機構代理,只需支付少許代理佣金,就牢牢掌握了與中國銀行相關的保險業務。根據國民政府保險法規,1937年中國保險公司分離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中國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不過這兩家公司內部實質上仍為一體。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西撤,中國保險總公司部分機構隨政府內遷,其餘仍留在上海租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了上海租界,總公司倉促之間來不及撤退,結果被日軍監控起來。其間東京海上保險株式會社董事三番四次要求與其合營,總公司負責人虛應道:既然要合營,公司內部就必須要進行全面的改組。他們以這個藉口拖延時間,最終保持了白璧無瑕。

除了中國保險公司,官方銀行投資的保險機構還有,1935年中央銀行撥款設立的中央信託局保險部,交通部設立的郵政儲金匯業局保險處。

相關焦點

  • 我國*早的火災保險公司-香港火柱保險
    我國最早的火災保險公司-香港火柱保險2009/10/21/08:32來源:湖南消防網我國最早的火災保險公司是「香港火燭保險公司」(HongKongFireInsuranceCompany),系英商怡和洋行
  • 南國保險大王李煜堂
    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保險大王及革命先鋒。創辦保險 譽滿東亞李煜堂的發展實業計劃裡,最具全國影響力的就是開拓保險市場,創辦多家保險公司。廣州、香港是外資保險業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的橋頭堡,也是中國保險業的發起之地。
  • 中國保險江湖志:解析9大門派的「修為」
    典型之處為教名的變更,從平安保險到平安保險集團,再到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據傳還在醞釀更名為中國平安集團。期間,他抗壓頂住了朝廷分拆圍剿黑木崖總舵的壓力,陸續拿下了壽險、產險、健康險、養老險、保險資管、保險集團、銀行、證券、基金、信託等金融全牌照。
  • 普華永道周瑾:科技改變業態 保險與數字生態最易融合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22日-24日,「2020全球保險科技大會雲峰會」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以「重構與崛起」為大主題,聚焦保險科技的布局與變局、實踐與探索、共生與融合。12月24日,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伙人周瑾在議題為「共生與融合」的「跨界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未來保險行業的發展,一定要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擁抱科技。保險行業將藉助科技的力量、引入科技的資源,用科技的思維方式及數位化的手段來改變業態。 周瑾還表示,相對於銀行、證券、信託,保險是與數字生態最易融合的金融子行業。
  • 保險服務創新峰會開幕 首屆保險業「金燕獎」飛落誰家
    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  據悉,「金燕獎」評選活動由新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指導,中國財富網主辦,秉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針對中國保險行業做出評價,力爭成為中國保險行業最具公信力的權威獎項之一。  當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金融工作局局長歐陽澤華,中國財富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葛瑋,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保險研究》主編馮佔軍等嘉賓出席論壇並發表致辭和演講。
  • 「新國十條」下保險營銷新生態系列沙龍-專題-保險頻道-和訊網
    蘇耀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曾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副處長、處長國家財政部處長2001進入保險行業,歷任中國人保財險電子商務中心副總經理、總經理、電子商務部總經理客戶服務管理部總經理中國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副總經理汪忠民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介工作部主任助理曾在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任職對保險營銷員體制改革
  • ...保險與健康產業發展論壇盛大召開:2019十佳商業健康保險推薦...
    02-Insurance Today-20位嘉賓共論:健康險繁榮之門  繼2018年《今日保》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健康保險與健康產業發展論壇,集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金融研究所,及多家網際網路科技、
  • 臺海核電跌停 百年人壽保險兩產品為前十大流通股東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5日訊 臺海核電(002366.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盤報3.74元,跌幅9.88%。 12月9日晚間,臺海核電披露《關於新增訴訟及訴訟進展的公告》。截至2020年9月末,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臺海核電649.69萬股,佔流通股比例1.300%;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保險產品持有臺海核電597.15萬股,佔流通股比例1.195%;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持有臺海核電375.67萬股,佔流通股比例0.752%。
  • 中國太平董事長羅熹新年賀詞:打造百年民族保險老店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12月31日消息,2020年將至,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羅熹發表2020年新年賀詞。羅熹在賀詞中指出,2019年,中國太平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業績,總保費接近2000億元,總資產接近8000億元,淨利潤創新高,在世界500強排名提升14位。歷經90年風雨的中國太平,躬逢盛世,定當奮發圖強、忠心報國、服務為民,打造百年民族保險老店。以下為新年賀詞全文:時序更替,一元復始。
  • 駱駝規劃CEO張騰:保險經紀蘊含著巨大發展空間 2C銷售端在往高端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趙璐金融界網站訊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
  • 百年人壽「黃金十年」:最具愛心的保險產品
    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形勢複雜多變,股票、基金等投資理財方式的風險性加大,廣大客戶理財的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安全性」上來,分紅險的優勢再次凸顯。百年人壽針對客戶需求全新開發的「黃金十年年金保險(分紅型)A款」保險產品讓客戶在穩健理財的基礎上增加了資金運用的靈活性,成為客戶理財的更好選擇。
  • 險言碎語(12):現在的過去早已存在,那時的保險行業組織
    好比現在各地的保險行業協會。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佔領。當時英商在香港設立的洋行,大多經營貿易和航運業務,同時也附帶做保險代理。其大部分是代理總公司設在倫敦的英國保險公司和「勞合社」的保險業務。這些洋行,有的一家要代理10多家保險公司。此外,也有一些英資和外資及香港本地華商保險公會成立。
  • 中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除了友邦和中國人壽排在前十名,太平洋保險排在 14 名,平安則排到了 26 名。是不是償付能力越多越好?非也。一些剛成立的保險公司、或是產品競爭力不強的公司,保險產品銷量還不多,所要承擔的賠付金額少,償付能力的數據也可能會較高。
  • 人物專訪——記專訪百年人壽保險公司白雪
    百年人壽白雪:我自己有固定工作,在國企,工作輕鬆時間自由,每天接送孩子,做做家務,家裡經濟也不錯沒有經濟負擔,雖然家裡上過幾份保險,從沒有想過做保險,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事孩子生病住院保險公司進行了理賠,回家之後我自己進行了一下保單檢視,發現自己家保單沒有醫療險,全是分紅險,心想萬一生病沒有辦法理賠,就找到業務員進行險種附加,到公司之後正好趕上百年人壽開新人班,業務員讓我進去聽一下,第一次聽這樣的課程感覺很新鮮
  • 百年人壽喜獲「傑出 壽險保險公司獎」!
    12月10日,「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北京召開,會議聚焦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展示領先的金融科技應用及解決方案等。
  • 綜述:中日戲劇交流高潮迭起 民心溝通更上層樓
    新華社東京10月28日電綜述:中日戲劇交流高潮迭起 民心溝通更上層樓新華社記者楊汀 嚴蕾 杜瀟逸金秋十月,中國戲劇接連在日本掀起「中國文化熱」:展現戲曲教育家、劇作家田漢藝術生涯的話劇《狂飆》在東京上演;京劇藝術家尚長榮攜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在京都國際電影節獲最高敬意獎;
  • 《保險到如今》 第一篇 廣州·諫當保安行
    直到幾百年後,中國試圖加入WTO,保險業的開放仍然那麼自然而然地最先、最大敞開開放的大門。這是一種宿命,也是行業特性使然。中國的保險毫無疑問,屬於舶來品,所以它與世界聯繫最緊密。這是一種商業機制,也更像一條紐帶,它把古老的變幻的中國與世界連在一起,歷經百年風雨,似乎暗淡過,但一經開始,就再沒有完全斷開。
  • 賣掉萬達城後賣保險資產 王健林27億出售百年人壽全部股權
    王健林除了賣掉萬達城項目,現在還將手中所持有的百年人壽的股份全部賣了。  12月17日,綠城中國(03900.HK)公告稱,公司與賣方籤訂股份轉讓協議,以現金27.18億元收購百年人壽9億股股份,佔比為11.55%。  綠城中國表示,收購百年人壽符合公司作為一家「中國理想生活綜合服務商」的商業理念,並能使其的業務種類更多元化。
  • 百年人壽江蘇分公司 開展2020年 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國銀保監會中介部關於印發2020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介部函〔2020〕22  號)要求,百年人壽江蘇分公司在全轄範圍內開展2020年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專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