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因果律分析陳曉旭的人生之路

2020-12-05 白居士手持蓮花點玄機

陳曉旭,一生總共就演了兩部戲,那就是《紅樓夢》和《家春秋》。但,她的名氣卻大過很多演了一輩子戲的演員。因為,她飾演的林黛玉讓全中國觀眾家喻戶曉。那時,她才18歲。

年輕時的陳曉旭

40歲時,她憑藉自己廣告公司的經營收入已擁有了數億身價。

正當事業感情一帆風順之時,2007車3月,她卻毅然拋棄數億家產,同丈夫郝彤前後剃度出家!

出家後的陳曉旭

然而,不幸的是,發願要用十年時間潛心修學,並從此以後終身奉獻於佛陀教育事業的她,卻在剃度後3個月病逝。

對於她的一生,很多人為之惋惜和傷嘆。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地梳理一下她的人生軌跡,依照佛法的因果律不難做出正確的分析。

首先,她自小愛寫情詩,愛看曹雪芹寫的《紅樓夢》,18歲飾演林黛玉,並且,讓這一形象深入人心,並前後重播了數百上千次,從因果上造了宣揚情色、邪淫之業,果報之慘烈,簡直無法言說!

佛法講,「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娑婆,即指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愛欲之情使得眾生長墮輪迴苦海,不能出離。佛法又講,「淫力枷鎖,縛眾生故;淫力罪源,生諸厄故。一切眾生,皆因淫慾而入生死,故云:生死根本,淫為第一。」《大智度論》中則說:「淫慾者,雖不惱眾生,系縛心故,立為大罪。」意思是說,淫就像枷鎖一樣,能纏縛住眾生,使之出不了三界。

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

因此,自古及今,宣揚情色,動人邪思淫念者,其作者、導演、演員等果報皆慘。

例如:

《紅樓夢》書中多是卿卿我我之描寫,使人易生情愛之心,作者曹雪芹終身貧困,死時連個棺材也買不起,被以草蓆捲起而匆匆下葬。

《牡丹亭》文章華麗,書中描寫男女情事,人人愛讀。受其影響,世人反對禮教、追逐情愛、誤認淫亂之事為風雅。作者湯顯祖死後,曾有人死而復活,親見他被關在陰間的暗室中,備受蒸心熱骨、皮開肉綻之酷刑。

《西廂記》一書專門描寫男女偷情私會之事,作者王實甫書未寫完忽然無故昏倒,自己咬舌而死。

《會真記》作者元禛,書中詆毀其表妹,充斥著偷情描寫。本人死時極端痛苦,死後又遭雷電焚屍之報。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其子孫三代都是啞巴,後代均不成材,平庸低賤。蘭陵笑笑生更是五代後絕嗣。

清朝才子金聖歎,愛好註解《水滸傳》、《西廂記》、《金瓶梅》等淫書,落了個斬首之報。

現代社會中,《斷臂山》主角因飾演同性戀而離奇死亡。

《花花公子》裡面女郎的自殺率和遭遇橫死的比例高的驚人。

依佛法來講,宣揚情色、邪淫的作者、導演、演員等會墮入地獄之中去,何時才能出離?要等到受其影響的人全部從地獄出離,其本人才能從地獄中出離!

陳曉旭自小愛寫情詩,扮演林黛玉,使無數眾生受其影響,沉緬於情慾和愛河之中,造業如斯,豈不令人細思極恐?!

其次,陳曉旭自辦有廣告公司,長期和某名牌酒企業合作,代理宣傳酒廣告,造下了極重的惡業。

1991年,一個朋友告訴陳曉旭,某廣告公司在徵集加盟承包商。她聽說後,便承包了該公司的製作總部,自負盈虧。剛開始,資金緊張,幾乎連員工工資也發不下來。後來,某藥廠因林黛玉的影響而和她合作,沒想到藥廠竟為此扭虧為盈。於是,其他客戶聽說後紛紛慕名而來。再後來,一名牌酒企和她建立起了長期廣告合作關係,不到40歲的她很快擁有了數億身價。

生活中的陳曉旭

然而,她哪裡知道,酒乃毀聖毀賢、敗亂道德的惡源,能令一切眾生心生顛倒、失慧致罪。

飲酒有失財、生病、生鬥、致暴、惡名流布、智慧日損等罪過。佛教中曾有僧人因誤飲含酒之水而未能證道之故事。據說,在地獄中有一個酒池地獄,乃專門用來懲罰陽間飲酒之人的。

陳曉旭代理好多年的酒廣告,利用自己的影響在各種媒體上宣揚飲酒,造業如斯,細想能不令人心驚?!

再次,陳曉旭愛喝蛇湯,造下了極重的殺業,果報可怕之極!

以上三大惡業,乃是陳曉旭生受惡報的主要原因!不過,由於宿世積下的福報,使她有善根接觸了佛法。

1999年,她偶然在一個朋友的車上聽到淨空法師講解《無量壽經》的錄音帶,突然感覺自己的心亮了。此後,她從普陀山請來一尊觀音像,供奉在自己的辦公室,並虔誠地向觀音菩薩祈求,以讓她儘快地拜見淨空老法師!

陳曉旭

兩個月後,聽說淨空法師在新加坡講經,她便立即辦理了籤證,飛了過去。看著老法師慈祥光明的面容,她感到有種早就相識的感覺。第二天,她和妹妹就在淨空法師那裡接受了皈依。

此後,法號「華嚴居士」的陳曉旭以誦讀《無量壽經》作為一天的開始,在入睡前讀誦《地藏經》,以檢討和懺悔自己的業障。

再後來,她出資在淨空法師的家鄉安徽省廬江縣實際禪寺修建了一座念佛樓,並送給寺廟一輛車;後又出資550萬元收購了某商場,並把它改建成了金剛寺。

實際禪寺
金剛寺

2001年,陳曉旭以中國世邦文化展有限公司的名義,根據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實傳奇故事改編,邀請著名導演黃蜀芹的兒子鄭大聖執導,專門投資拍攝了一部「中華傳統道德教典——《了凡四訓》」的電視劇。

了凡四訓圖片

2006年,因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機器出了問題,本應由中央電視臺原《東方之子》、《經濟半小時》、《對話》欄目主持人陳大惠採訪淨空法師的大型公益訪談類欄目在電臺的製作不得不取消。陳曉旭得知後,立即邀請他們在自己的別墅裡進行拍攝製作,並由自己出資。

2007年2月,陳曉旭在長春百國興隆寺落髮出家。5月,在深圳病逝。

從2006年到2008年,陳大惠主持完成了採訪淨空法師的大型公益防談節目《和諧拯救危機》,在社會上流通後引起了極大反響。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曾兩次對他提出採訪邀請。

陳大惠採訪淨空法師
《和諧拯救危機》片頭

據陳大惠講,陳曉旭曾給他託夢,說自己死後立即下了地獄,後因《和諧拯救危機》在全球各地的大量播出,使人類由此向善,藉此功德福力再加上其它善業力,她從地獄脫離升往天堂。聽到這一消息,很多人為她高興,更有佛教人士為她念佛回向,以讓她早日往升佛國淨土。

相關焦點

  • 佛教:逃不掉的因果律
    我們常說「凡事皆因果」,我們從小受到的都教育也是「因為……所以……」因果律是佛教的基礎理論,是佛法的核心,也是自然規律、法則,並非人力可以改變,如同公式,自成答案。人無論如何也逃不掉因果律裡的這三項制約。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豆,其苗必豆,種瓜,其苗必瓜」,這是這是很顯淺的道理,自然法則是客觀存在的,人為不能改變。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天道運行的法則,是風火雷電,是金木水火土,是創造、毀滅、生命、命運、輪迴、造化,還有因果。吸引力法則、因果法則、時間法則、因果法則。佛法對於中華民族性格塑造和民族凝聚力有特殊的意義,佛家講因果報應,是以幻制幻,是撫慰靈魂的慈悲。
  • 印祖:如來成佛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外,因果律乃烹凡煉聖之洪爐
    印光大師: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因果律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印光大師開示】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則通宗通教之後,尚或有錯因果事。因果一錯,則墮落有分,超升無由矣。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
  • 人生如此灑脫非佛法怎能做到
    人生如此如此灑脫非佛法怎能做到?【印光大師開示】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舉。譬如一雨普潤,卉木同榮。修身、齊家、治國、親民之道,無不具足。古今來文章蓋一時,功業喧宇宙者。與夫至孝仁人,千古景仰。人徒知其跡,而未究其本。若詳考其來脈,則其精神志節,皆由學佛以培植之。他則不必提起。
  • 三大因果律,知否,知否?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不順,究其原因,大都違背了事物的因果律。順者昌逆者亡,如果掌握其規律,今生必定受益。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它和循環周期輪,宇宙生滅變化法則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環是表現;生死愛欲是根本;因果是動力。現代枓學家說,如果沒有因果律,整個宇宙、人類社會將是一片混亂。它也是佛教最基本原理之一。
  • 佛教禪宗十大祖師,因果是佛法建立之根本!
    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規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個佛法的理論體系,都以因果為基礎。世界上的宗教、哲學、科學也都談到因果,但由於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對因果的問題總是不能正確地認識。說到因果,首先比較容易讓我們想到宿命論的因果。宿命論的因果,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因為宿命論的因果是機械的因果,它認為人的命運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假如說,人的命運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那人們現生的努力就沒有用了。它否定了人們現生行為的價值。
  • 休謨《人性論》:「因果律」的質疑與難能可貴的「杞人憂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休謨的《人性論》,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提到:休謨哲學的核心是「懷疑」,他的哲學思維裡試圖將我們熟悉的「因果律」給徹底打破。今天我們接著從這裡出發,來看一看休謨的哲思。假設我們與休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用如今的天文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完完整整的告訴休謨太陽系的結構和天體運行的力學原理,將其中的因果定律完全暴露在他面前,他還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嗎?答案是:會的。
  • 22歲一炮而紅,26歲轉型商業女強人,陳曉旭的傳奇人生
    例如葉童飾演的許仙、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還有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後一位——陳曉旭。1965年出生的陳曉旭,18歲就出演了第一部電視劇《家風》, 標誌著她正式進入娛樂圈。1984年,20歲的她得以出演《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角色。她飾演的林黛玉,細眉、蜂腰,一顰一笑,似乎就是從曹雪芹筆下走出來的一般。
  • 學佛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講得清清楚楚,無人可以推翻
    學佛後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已經講的清清楚楚,而且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佛的理論【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開示】稽首三界尊,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佛,菩薩及聲聞比如,人生只有一次嗎?人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宇宙的真相是什麼?生而為人,這些人生與宇宙的真相都不知道,稀裡糊塗的就走完人生太可惜了。學佛後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已經講的清清楚楚,而且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佛的理論。玄奘大師當年在印度開無遮大會,全印度就已經無人能駁倒他的佛法理論了。
  • 妙真法師(俗名陳曉旭)出家聲明 閉關修行10年
    出家前的陳曉旭剃度後的妙真  點擊進入相關專題「林妹妹」陳曉旭出家引起各方關注,其坐擁億萬家產卻最後遁入空門的舉動更讓人驚訝。陳曉旭(法名妙真法師)就其出家發表聲明,聲明如下:  首先感謝大家對我多年來的關心和支持,不惑之年終於走出了我人生最重要、最正確的道路。  出家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更積極的人生選擇。通過淨空老法師的教誨,使我認識到,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智慧教育。通過多年的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佛法的廣大利益。我願向淨空法師學習,為佛教育奉獻我的終生。
  • 陳曉旭被丈夫稱作妙真法師 知情人稱其身患重症
    昨日下午,陳曉旭曾經擔任董事長的北京世邦廣告公司行政負責人王女士和長春百國興隆寺有關人士向記者證實:陳曉旭真的剃度出家了。陳曉旭的丈夫郝彤也證實,自己親眼見證了陳曉旭遁入空門的過程,而他將緊隨其後,於3月8日出家。另據《東亞經貿新聞》報導,知情人透露,陳曉旭之所以遁入空門,是因為她已經身患重症。
  • 三藏十二部佛法都在詮釋因果二字!大安法師
    然後還有人想知道往事之因,往事之因就是現在我們得的什麼果,我們現在的人生際遇、果報怎麼樣,從我們所處的果報,就可以推究、推溯我們往事的因。這就教給我們觀察因果鏈的方法,從什麼角度去觀察。所以沒有無心之境,無心之境是沒有的。你說環境跟我的念頭無關,那是不存在的,一定跟你的念頭,跟你的因心相關的。所以未有無心之境,也不會有無境之心,境界都涵攝著眾生的心的。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在早期的佛教經典裡頭,「緣起」這個詞和「佛法」、「法」這個詞是同位格的詞。有一句偈語,是這麼說的,叫「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所以佛經就把緣起的本性直接定義成了佛法。佛教的這一學說——世界的事物是運動的,在當時是有革命性想法的,它實際確實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普遍狀態。
  • 愛因斯坦信仰的因果律其實本質如同託勒密的地心說
    人的意識出現,從隨機、模糊升級到意識的固化、系統,自我的主體意識到觀念化形成這個階段,必定自我假定是穩定的、有規律的、因果的。所以從歷史長河看人類觀念認知為主導的主流思想,如巫術->宗教->哲學->科學觀等,就是從絕對觀到因果律、萬物有規律的認識觀。
  •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遇到佛法,修習佛法
    你今生能遇到佛法,修習佛法,肯定善根深厚,福報最大而不可思議。佛法教你擺脫困擾,斷除煩惱,終究成為一個大自在人。它從心靈深處剖析人的無明煩惱從何而相生,如何去面對,怎麼來解決……當了知人生的真相,你不再執著任何,不再被境相所轉,世間的一切憂悲苦惱不復存在,無我而具大智。快樂的人生在你面前呈現,你登上了般若法船。
  • 為什麼要相信因果?為什麼說因果通三世?這篇文章說的透徹!
    為什麼要相信因果?為什麼說因果通三世?這篇文章說的透徹!因果學說是佛教重要的理論基礎,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佛法認為世出世間一切都不離因果法則。「因」即原因,「果」即結果,有原因,有結果,世出世間決不會有無因之果,也不會有無果之因,一舉一動,一言一語,無不含有因果的道理。
  • 身價數億,卻出家為尼,從林黛玉到商海女強人,陳曉旭經歷了什麼
    很多人都說,陳曉旭這個女孩子就是為了林黛玉而生的,的確,無論是氣質,還是性格,陳曉旭太像林黛玉了,甚至就連命運,都有著幾分相似。雖然陳曉旭看起來清清冷冷柔弱弱,頗有江南女子的特質,但是陳曉旭卻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她1965年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的一個藝術家庭,父親陳強是鞍山京劇團的一名京劇演員,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對於陳曉旭來說,是非常幸福的。
  • 印祖: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
    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印光大師開示】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
  • 佛法為什麼主張廢除死刑?
    因種種原因,人犯了罪,作為國家,應該懲戒、教育他痛改前非,悔過自新,重新做人,因為人生經歷不能重複,不能因他一時衝動害了一命,再以國家機器又害一命,這樣,就違背了國家保護國民的初衷。4.從司法實踐來看,死刑並不能從根本上起到震懾犯罪的作用。
  • 陳曉旭生前罕見講述人生兩段情:畢彥君是青春,郝彤才是我的愛人
    畢彥君從未給陳曉旭表白過,而是以「大哥哥」的身份照顧著這個小丫頭,因為他覺得陳曉旭雖然已經18歲,但內心裡還是一個孤獨的小女孩,所以他在慢慢等陳曉旭長大終於,畢彥君的默默關心,打動了清高孤獨的陳曉旭,兩人慢慢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