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石,在玉石界始終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一「刀」下去,因其種水色不同而各有漲跌。而有一位翡翠界的傳奇人物,他縱橫珠寶市場40餘年,創立了「形象翡翠學」學說,提出「鑑別翡翠品質的六要素」,成為鑑別翡翠品質的權威準則。
他就是被人們尊稱為「賭石之王」的馬崇仁。
生於珠寶世家,自幼與翡翠結緣
馬崇仁1940年出生在滇西古城騰衝,那是一個玉匠、珠寶商雲集的地方。馬崇仁的先輩從清朝起便為皇家進貢翡翠,因為從小受到家庭的薰陶,馬崇仁自幼就對玉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世紀50年代,他毅然考入昆明工學院地質系。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江蘇地質局,從事地質調查找礦工作,其間在變質巖地區工作了20年,這一特殊的經驗使馬崇仁受益匪淺。他發現,緬甸翡翠也是屬於區域變質巖,具備變質巖的特徵和共性,這為他的翡翠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
縱橫中緬賭石場而勝跡不斷
20世紀80年代,國內珠寶市場在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活躍起來,馬崇仁難以割捨的翡翠情結也越來越強烈。終於,他毅然放棄了穩定的國家事業單位工作,從南京返回雲南,開始進入翡翠行業。
原料採購是是翡翠商人的頭等大事,多年地質工作的經驗和自幼家庭的薰陶使得馬崇仁對翡翠了如指掌,大多數毛料他都能估算出價格,而且常常賭漲,被人們尊稱為「翡翠王」。
1991年春節前夕,一件重444公斤的黃白砂皮玉石在瑞麗待價交易。緬商的賣價在200萬元以上,而眾多買家僅出價130萬左右。春節臨近,緬商急於出手,便宜也想賣了。
此時一夥買主正猶豫不決地盯著這件原石。馬崇仁對他們說,「這是難得一遇的紫羅蘭玉石,買下後至少能賺1000萬元以上。」在馬崇仁的周旋下,這塊毛料以128萬成交。幾個月之後,原先想買而沒有買成的朋友對馬崇仁說,那塊紫羅蘭玉石切開以後大漲,當時買下這塊原石的人都賺了大錢。
緊跟時代,關注翡翠行業發展
在平時的工作中,馬崇仁經常將他在翡翠文化上的心得,識別玉石的經驗以及賭石的技巧結合理論知識傳授給身邊的人,並著有《形象翡翠學——馬崇仁賭石原理與應用》、《聽翡翠王講翡翠》等書,為翡翠從業者提供了權威的鑑定標準。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網際網路技術正在慢慢改變傳統的翡翠行業,馬崇仁也在密切關注著翡翠行業的發展方向。5月9號,馬崇仁將在上海,出席由對莊翡翠與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18中國翡翠行業網絡消費白皮書》發布會,與大家分享他30多年翡翠賭石的心聲。
馬崇仁的一生充滿傳奇,但他一直心繫傳統的翡翠文化,一直在為弘揚翡翠文化而努力。無論是寫書還是參加各種論壇,他都在專注做兩件事:一是認真傳授翡翠知識,二是積極傳播翡翠文化。翡翠之王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道理,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