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藉口罩生財?買到假口罩一扯即破,有人專撿廢棄口罩倒賣

2020-12-01 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 徐曼菲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發疫情財這種事,在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醫生在網絡上疾呼,武漢協和醫院醫用物資告罄之時,市場上哄抬口罩價格的亂象卻屢禁不止。前有黑龍江某藥店售賣過期口罩,危害市民健康,被處罰款35000元;後有天津某藥店以128元的高價出售原價12元的N95口罩,遭到市場監管部門300萬元的重罰。

一名民間組織物資捐贈的志願者告訴AI財經社,口罩漲價的事天天都能見到。「我們都是直接聯繫廠家,基本價格都在12—18元一個。後期一些廠家在沒貨了之後,還會列舉一些靠譜廠家的信息,讓我們去聯繫。」

然而,在實際捐贈過程中,還是有人因為難以核實買到假的口罩。有志願者反映,即便是在直接聯繫廠家購買口罩時,仍能買到假貨,有的甚至因為沒能及時核實,相應假冒偽劣貨源已經發往醫院一線。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廠家成本高,商家跟著炒

一場疫情,使得口罩成為了市場上的「稀罕品」。

據上遊新聞報導,2月1日,一名男子從武漢紅十字會的臨時倉庫中提走一箱3M口罩,放入車牌號為鄂A0260W的後備箱,司機稱,這些物資是給領導配的。經核實,車牌號為鄂A0260W的車輛為武漢市政府辦公廳公務用車。對此武漢市相關部門在1日晚間回應稱,正在核實此事。

為了防止哄搶口罩和資源分配不均,以及人群過度密集造成交叉感染,多地甚至推出了線上預約模式進行限購。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廣州、廈門、南昌、杭州、海口等多個城市均已開通線上預約功能。

其中,廈門在1月29日上線APP預約購買口罩功能後,又於31日對口罩預約規則實施變更,重新採取「搖號中籤」的方式預約購買,此前市民提交的預約登記被宣告無效,引發網絡爭議;2月1日,杭州市宣布市民可在杭州醫療保障局微信公眾號預約免費口罩,但由於口罩數量有限,10天內每人只能領一次,每次限領5隻。

這些看似更苛刻的管控,實則是為了應對市場上惡意抬價的口罩商家。

1月23日,北京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在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內,10隻口罩售價850元,這相對於該產品143元的網絡售價,足足上漲了近6倍。因哄抬價格,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已向該藥店送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擬向其作出罰款300萬元的行政處罰。

較之此前多地開出的處罰,300萬的罰款數額已足夠震撼。然而,頂風作案者依舊層出不窮,甚至有變本加厲之勢——

1月26日,天津市旭潤惠民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柳盛道分公司以128元高價出售原價12元的N95口罩,售價較原價翻了10餘倍,引起網民憤怒。據悉,該藥店內屯放了大量N95口罩,涉嫌藉機哄抬物價,被當地監管部門處以罰款300萬元。

為何口罩上漲總是屢禁不止?在此前AI財經社的報導中,山東臨沂的口罩生產商馬玉卿表示,自家生產的一次性口罩成本在1毛錢左右,但如今由於工人工資上漲了7—12倍,材料加價6—7倍,口罩總成本核算下來已經上漲了4—5倍。他認為,市面上的口罩售價並非是生產商刻意提高,而是經銷商從中作梗炒作。

為了遏制市場上口罩價格上漲之風,1月2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求堅決剎住口罩漲價風,開展口罩價格專項檢查。持續加大對防疫用品、民生用品等重要商品的價格監管力度,維護好市場價格秩序。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假口罩難禁絕

漲價之餘,售賣假冒偽劣口罩也成為了市場上令人痛心的亂象。

1月28日,在貴州畢節,市民譚先生報料稱自己花120元買到40個假的口罩,產品質量奇差,輕輕一撕就破了,且產品上並未寫明生產日期。口罩包裝上面顯示,生產廠家為「河南飄安集團」,這讓飄安一時間陷入輿論爭議之中。

天眼查數據顯示,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註冊資金2億元,固定資產10億元,並有職工5100餘人。主要生產產品為脫脂紗布、脫脂棉、一次性無紡製品、醫療器械設備、生物材料製品、醫用高分子、民用製品等。另據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生產的醫療衛生產品銷售量佔據國內市場份額的48%以上。

捲入售假傳聞當天,飄安集團公眾號「飄安控股河南有限公司」便緊急發文澄清,這些市場上流通的劣質口罩並非飄安集團生產,而是商家盜用商標生產的假冒偽劣口罩。文中指出,飄安生產的口罩只有藍色和白色,從未生產過粉色;一次性口罩產品包裝數量均為10隻,假冒產品為20隻裝;飄安集團從未生產過超前標註的任何產品等。

「飄安生產的口罩98%以上直接寄送給各大醫院。」一名河南飄安集團工作人員介紹說。

(圖片來源/ 飄安控股河南有限公司)

截至2月1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380例,現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計死亡病例30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

疫情之下,口罩物資的短缺令商家看到機會。在安徽省馬鞍山市,有網友爆料稱在花鳥市場小區內有黑心商戶疑似回收廢棄口罩再次售賣。視頻中有人員將使用過的口罩裝箱,拍攝者警告對方若再次售賣則報警處理。目前該案件已由當地警方介入調查。

AI財經社獲悉,志願者在組織捐贈時,依舊會碰到製造假貨的廠商,有的假冒偽劣口罩甚至在未發現之前就已經被發往湖北。

「一般來說,代購口罩的貨源我們都不碰,那種是假貨的風險比較大。因為現在工廠都被政府徵用了,私人很難找到貨,有賣貨的也要確認廠家資格等。」一位負責組織捐贈的志願者告訴AI財經社。

相關焦點

  • 為啥一罩難尋?生產口罩的關鍵材料仙桃產六成,被疫情困住了
    口罩行業產能和產量的猛增,也讓口罩行業產業鏈大獲益處。KN95口罩「一罩難求」,有錢也難買到,各省各市的藥店相繼推出預約系統,每天限量供應口罩。就連普通一次性醫用口罩也很難買到。口罩如此火爆,那麼口罩產業鏈上誰賺了錢?口罩一罩難求,究竟是什麼原因?
  • ...城戰疫情」廢棄口罩怎麼回收?紫雲縣城新置200個口罩專用收集箱!
    廢棄口罩怎麼回收?準備投放的口罩回收箱。(韋光慶 攝)疫情期間,更值得注意。為積極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止廢棄口罩造成的二次汙染等問題,1月30日,紫雲自治縣城管局迅速行動,分別在政務中心、教場路、亞魯王廣場等人流量較大區域,投放廢棄口罩收集箱200個,並張貼醒目的標識,且放置在戶外場所,避免在密閉空間中出現交叉感染隱患,對市民使用後的廢棄口罩進行統一收集、規範處置。
  • 上海查獲55萬隻假口罩!如何辨真假
    1月13日,在洛川路1150號一間商用辦公室內,查獲總計55萬餘只假口罩。 所以,假口罩又開始囂張起來。還好的是,一部分假口罩逃不過監管局的法眼,上海已查獲55萬隻假口罩。可是,市面上是不是還存在著大量的假口罩呢? 疫情時期,如何辨別口罩真假是我們的必修之課。
  • 西城「口罩突擊隊」讓廢棄口罩無處藏身
    為了更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口罩成為人們出門必備「神器」,可是在使用過後,它們有可能秒變「病毒源」。這些廢棄口罩該如何處理?誰能夠挺身而出,為口罩保駕護航呢?今年除夕當天,負責西城區環衛的環雅麗都公司成立了「廢棄口罩處理突擊隊」,對轄區內11個集中回收點進行每日清運,確保廢棄口罩日清日消。下午一點剛過,展覽路露園南巷口罩回收垃圾桶前來了一位全副武裝的清運者。頭套、護目鏡、N95口罩、防護服、橡膠手套、鞋套,幾乎百分之百包裹。
  • 擔心買到假口罩?不放心可上這個網站查真偽
    來源:經濟日報擔心買到假口罩?上這個網站查一下吧。2月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聯合宣布,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官網(http://www.cttu.org)可查詢目前國內主流的口罩生產企業。消費者如果對自己所購口罩品牌、質量有疑問,可向相關企業進行查詢。記者查詢發現,目前該網站已收錄了5000家口罩企業信息。在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勢下,口罩成為必需消費品,甚至有人把口罩上升到了「戰略資源」的層面。藥店斷供,限量供應,買不到合適的口罩甚至買不到口罩,這些都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問題。
  • 《口罩獵人》:在疫情下倒賣口罩,就是發國難財嗎?
    他在土耳其最豪華的香格裡拉酒店裡,租著每天5萬人民幣的豪華套房,包著私人飛機,僱著土耳其最好的保鏢,去和全歐洲的口罩販子打交道。他叫林棟,他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疫情下倒賣口罩,這是發國難財嗎?低價買高價賣是生意,趁火打劫才是發國難財首先,紀錄片《口罩獵人》並非講述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而是一個真實又複雜的商業故事。
  • 小石看法|疫情當前,誰來「罩」我?
    業主C我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隊搶到的口罩,竟然是假的!!!業主B這疫情當前,誰來"罩"我們呀?別怕,法律來"罩"你!今天,石法君就跟大家聊一聊口罩維權的那些事兒!法官提示這個春節,大家的問候語又多了這麼一句:「你買到口罩了嗎?」疫情的突發擴散,恰逢假期停產停運,一時間老百姓」一罩難求」。不可否認,疫情當前,防疫用品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物流費用等上漲,勢必導致口罩價格上漲。
  • 武漢社區現回收「神器」:無接觸垃圾箱專「吃」廢棄口罩
    【來源:長江日報】下沉幹部牽線 引來回收「神器」無接觸垃圾箱專「吃」廢棄口罩「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營造良好環境一站過去,其中一個機器箱門即打開,他將手中對摺的廢棄口罩扔了進去。自從凌良勝所在的公司復工後,他平均一天要用掉2到3個口罩,最初是隨生活垃圾一起丟掉,後經社區宣傳,他會將廢棄的口罩對摺放到一旁,最終丟到專門垃圾箱內。「現在的這種智能垃圾箱更好,不會將手搞髒,下樓走幾腳路的事,我挺支持!」凌良勝說。
  • 廣州市疾控中心員一副主任醫師陳建東倒賣口罩被處分。非法獲利
    該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建東在1月28日至2月6日之間,利用職務之便與社會人員黃某合作倒賣口罩,進行非法獲利具體獲利金額還在進一步進行估算、下圖為販賣的口罩圖片通報稱,黃某負責提供口罩貨源,陳建東負責推銷售賣。作為一線醫務人員這一行為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在被舉報後,廣州紀委調查決定,降低陳建東技術崗位等級,並收繳違法所得。
  • 20000個假口罩!惠安一石材店拿來賣!速查你的口罩
    現在,口罩是非常緊缺的防護物資。在「一罩難求」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人售賣假口罩!接到舉報後,市場監管部門立刻展開調查。2月2日下午,惠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一起實名舉報,淘寶網店經營者杜某發現,自己從惠安陳某處購進的一批口罩,涉嫌假冒偽劣。
  • 口罩告急,一罩難求?蔬菜一搶而空?口罩蔬菜到底夠不夠,上海官方...
    一場疫情,口罩成了硬通貨據說每天一大早魔都各大藥店門口就會排起長隊只為買十個口罩有人早上四五點排隊買口罩據紅星新聞報導,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口罩每日限量售賣1000個號,每人排隊憑號能買到一袋10隻裝的口罩,「最近買口罩需要排隊,藥店早上9點開門,有的人早上四五點就來排隊了
  • 「罩」不住還耍豪橫,民進黨當局搞"口罩國際杯"丟人現眼
    ►本文約900字,閱讀全文約需2分鐘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稱,臺灣前一階段組成口罩「國家隊」,如今要打「國際杯」,向疫情嚴重國家捐贈1000萬隻口罩。民進黨當局費盡心機大搞「口罩外交」,量臺灣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打的依舊是以疫謀「獨」算盤。臺灣口罩到底夠不夠?
  • 現在疫情當下,一般在哪裡可以買到口罩?
    疫情之下,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口罩了。但是,口罩一直都是搶手貨,好像在哪裡都不好買,即便是買到,還害怕是假的。那麼,現在大家都在哪裡買口罩呢?這裡我們說一下,口罩還是必須要囤一些的,張文宏教授說,我們的口罩還要戴1-2個月,所以需要口罩的,能夠買到的還是提前買一些吧。
  • 「政府捐贈庫存」口罩遭微商倒賣?當事人稱是誤會 合肥警方:已介入...
    河南商報記者 劉遠懷 韓忠林 2月1日晚,幾張反映有人倒賣「政府捐贈庫存」N95口罩的微信聊天截圖,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內容顯示,一位所在地在合肥,微信名為「周周」的女子,在微信群中稱「如果需要N95口罩的,可以找我解決自用需求」。其售賣價格為「260一包,,10個包郵」。隨後,「周周」在微信群裡配發了一張照片,圖中至少有3箱口罩上均貼著「棕潤生態建設集團捐贈」字樣。
  • 出門買不到口罩,沒口罩不能出門,我太難了
    從戴口罩的重要意義,到不同類型口罩的科普,再到勸父母長輩戴好口罩,一直到此刻,大家終於明白口罩在疫情中的角色何等重要,卻發現再也買不到口罩了。有人跑遍全城藥店找不到口罩的蹤影,有人提前下單的口罩被電商平臺取消發貨,有人花高價買了沒有防護作用的假口罩……口罩一時成了緊俏品。
  • 廢棄口罩怎麼回收?六盤水城區新置160個口罩專用收集箱!
    1月31日,記者在六盤水中心城區主次幹道上看到,貼有「廢棄口罩投放點禁止撿拾口罩」字樣的垃圾回收桶異常醒目,不時有市民向桶中放入廢棄口罩。「太好了,之前都不曉得戴過的口罩如何處理,這下放心了。」家住六盤水人民廣場附近的市民陳女士說,看到家門口對面的馬路邊上有廢棄口罩回收桶,她趕緊回家去拿廢棄口罩,還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廢棄口罩有「家」了。事關群眾無「小事」。為打贏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阻擊戰,如何讓市民正確處理廢棄口罩,成了城市管理者新的工作任務。
  • 買到假口罩怎麼辦?趕緊撥打這個電話
    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一、微商微博賣口罩 收了貨款藏貓貓不法商家在朋友圈、微信群、微博、小程序等平臺發布口罩銷售廣告,宣稱口罩來源於庫存、國外代購和工廠加工等。付款後一直未收到口罩,消費者發現被商家拉黑、網上店鋪改名或關閉等情況,已無法聯繫商家。
  • 一罩難求!醫護人員搬出縫紉機自製口罩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 張源泉)疫情之下,一罩難求。為儘量節省資源,醫護人員搬出縫紉機自製口罩。記者從中山六院了解到,為讓更多資源留給一線,中山六院消毒供應室從疫情開始,便把科室庫存的300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退還給醫務科,讓醫院統一調配給臨床,而消毒供應室則開始了自製口罩。
  • 42人倒賣熔噴布被捕:亂世用重典?
    因疫情原因各路防疫物資變得十分搶手,尤其是口罩更是一罩難求,最近雖然口罩短缺現象有所緩解,但是依然是價格高昂。每當一樣商品變得緊缺的時候,就會出現大量的「腦筋活」的人開始囤積居奇借勢牟利。早有「炒房團」,後有「倒蒜族」,最近又出了一些「高罩者」。
  • 珍珠奶茶店疫情後開始改賣口罩,10片1000日元!
    有的人選擇起早貪黑冒著生命危險(畢竟排隊是變相聚眾,傳染風險還是很高的)的到藥妝店排隊,有的人選擇掐點在網站上搶購口罩,支付價格不低的郵費,但總歸能買到還是好的。但是網絡世界套路還是很多的,這不,有一位女士就以為自己撿了個漏,在網上搶了兩盒口罩,收到貨後差點沒把她氣暈。